夏焰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大學美術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美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審美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可以清晰認識生活中的美,在創作過程中感受美,有利于綜合素養的提升,這與大學美術的教學要求不謀而合。接下來,本文從大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審美觀培養的重要意義入手,分析培養大學生審美觀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大學美術;學生;審美觀;培養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德、智、體等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美術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最重要的本質特征就是受教育者在審美過程中的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這種特征決定美術課比其它課程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創意識。在大學美術教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美術創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型思維。
一、大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觀的重要意義
在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強調:“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美術館、圖書館、公共博物館及私人博物館、當地文物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審美觀。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對外界的感官感受,使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客觀地把握外界的美。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之后,可以用更加敏銳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美感,更好地適應現實社會的變化。與此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強化學生的思維敏捷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大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審美觀的培養策略
(一)依托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
學校內有很多可供舉行美術教學、美術活動的場所。例如美術教室、圖書館、勞技室、暗房等場所,它們是實施美術課程的基礎條件;還比如說幻燈機、投影儀、照相器材、計算機、多媒體設備,教材、圖書、掛圖、幻燈片、投影片、影像資料、電腦創作軟件等,它們構成了現代美術教學的必備物質基礎。學校還開展了各種與美術相關的活動,例如學校成立美術興趣小組、舉辦美術知識講座、美術知識競賽以及美術作品比賽和展覽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還舉行了需要美術手段配合的活動,例如布置校園環境、創辦文藝演出的宣傳海報等等,這些都是美術教程的活動資源。
積極創建校園文化的品牌,拓展校園文化的形式,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是美術工作者們持之以恒的追求。校園文化的各個場所都能體會到美術教育的滲透,感受到美術教育的氣息。例如美化校園環境,這些可以由美院學生出謀劃策,親自動手參與。看著自己辛苦勞動的成果,愛屋及烏,學生自然而然會愛護周圍的校園環境。與之相反,看到優美的環境也會陶冶學生的情操。在這一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活動的創造者、參與者,還是校園環境的欣賞者,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學校能激發學子追求藝術美的熱情。在新的審美標準的熏陶之下,學生將生活中的美與藝術上的美完美契合,在自己的著裝打扮、穿衣風格以及行為上有所體現。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再加上堅實的指導,慢慢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使得學生的審美素養得到提升,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這正是審美教育最初開展的目的。
(二)開辟美育的第二課堂,深化審美觀念
學生思維敏捷,富有創造力和激情,實踐能力強,針對這些特點,教師應該積極帶領他們開展五彩斑斕的校園文化活動,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開辟有提高他們鍛煉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以課堂教學為媒介,養成優良的教風,把各種校園文化要素銜接起來,創設新型的美術教學模式。以各項藝術活動作為媒介,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配合學校的活動來開展了“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活動。例如學校每年舉辦的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英語節、體育節、大課間活動等等。學生親自參與,將這些美好的校園生或用美術作品展現出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指引學生自己發現素材,自由創作。
學校應該定期舉辦美術作品展覽,讓他們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解。這不但鼓舞了他們的自信心,還營造了整個校園的文化氣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把學生作品以多種形式展現出來。這使整個校園產生巨大效應。美術比賽的開展,美術作品的展覽不僅可以美化校園環境,烘托藝術氛圍,增加校園文化形式,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在校園積極舉行各種各樣的美術比賽活動,例如校園藝術節上舉辦的硬筆書法比賽、卡通漫畫比賽、電腦繪畫比賽、校園現場寫生畫比賽、美術書法作品大獎賽、環保繪畫比賽、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美術作品比賽、世界無煙日小報比賽等等。在校園里的教室,門廳、走廊以及校園網上集中展示各比賽當中獲獎的美術作品,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藝術作品的熏陶中,深化審美素養。
綜上所述,在大學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審美氛圍,充分利用身邊的美術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也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依托校園文化,鍛煉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增強學生的藝術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