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利 司麗麗
摘 要:在煙堿廢水處理方面,可以采用活性污泥培養馴化技術實現煙堿生物降解?;谶@種認識,本文開展了降解煙堿的厭氧活性污泥培養馴化實驗,發現經過70d間歇進水馴化和56d持續進水馴化后可以得到以活性炭為核心的大量厭氧活性污泥,使煙堿日均降解量達到250mg,并且COD去除率達到63%,得到氨氮濃度和pH值穩定的出水。
關鍵詞:煙堿;厭氧活性污泥;日均降解量
1 實驗條件與方法
1.1實驗條件
實驗采用某造紙法煙草薄片生產企業的煙堿廢水,土壤樣品來自堆放煙草廢棄物30a的地表以下20-30cm層土壤。實驗儀器采用容積2L的SBR反應器和帶水浴外筒、容積7.4L的UASB厭氧反應器,配備BT100-2J蠕動泵。在水質監測上,采用EXO2型號監測儀,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可見光光度計和光學顯微鏡進行實驗分析。實驗進水采用煙堿廢水與人工配水混合液,人工配水中包含無機元素和葡萄糖,能夠對氮源和磷源進行補充,促使厭氧活性污泥對煙堿選擇性得到增強。先利用工業氮充氣5min,使溶解于廢水中的氧氣被驅走。利用泵,可以將廢水從反應器底部泵入,自下向上流過反應器,經過水、氣、泥混合后循環進入反應器,最終由反應器排出全部出水。在每個周期,需要在進水中添加一定量煙堿。反應器進水過程中,COD濃度控制為1000mg/L,氮元素和磷元素分別為25mg/L和5mg/L,鈣元素和鎂元素均為100mg/L,煙堿濃度為100mg/L,pH值控制為7。而反應池溫度為35℃,氧化還原電位不超過-200mV。
1.2實驗方法
實驗采用自然培菌法,對樣品土壤中富含的煙堿耐受微生物進行富集培養,脅迫馴化得到能夠降解煙堿的厭氧活性污泥。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將土壤加入煙堿廢水中,使厭氧煙堿的耐受微生物得到繁殖和富集。在反應器中,需要加入土壤混合液和混合煙堿廢水,然后進行1g粉末活性炭的添加。充入氮氣后,能夠使泥水均勻混合。每靜置5d后,排出反應器中1/4上清液,補充同體積混合廢水,直至出水煙堿濃度穩定,可以對進水煙堿濃度進行調整,提高至200mg/L,直至濃度再次穩定,可將進水煙堿濃度提高至500mg/L。逐步提高煙堿濃度,是為了使降解微生物適應新水質,能夠較好應對高負荷煙堿沖擊,繼而使系統降解效果保持穩定。經過長時間循環,考慮到馴化期間厭氧活性污泥培養會受到有毒有害物質影響,需要在70d后利用厭氧反應器進行持續馴化,將之前反應器中的污泥和混合廢水投入到厭氧反應器中,將進水煙堿濃度控制為100mg/L。停留48h后,可以對出水煙堿濃度進行測試,直至煙堿降解量穩定可結束污泥培養馴化。針對得到的出水上清液,在離心后利用0.22μm濾膜進行過濾后,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煙堿濃度,流動相甲醇和0.1%三乙胺水體積比為50:50,采用C18色譜柱,柱溫35℃,流速1min/mL,進樣量5μL,波長254nm。采用顯微鏡,可以進行污泥形態觀測。采用分光光度法,可以進行COD測定。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煙堿降解量分析
在污泥馴化過程中,包含初期70d的反應器間歇進水階段和56d厭氧反應器持續進水階段,時長總計126d。從煙堿日均降解量變化情況來看,在前70d內,隨著馴化時間的延長,煙堿日均降解量不斷提升。在進水中鹽堿濃度不超過200mg/L的情況下,降解量逐步增大。而超過300mg/L后,前5d煙堿日均降解量有所下降。分析原因,與煙堿產生的毒性作用有關,以至于污泥活性受到了影響。在10d-20d內,煙堿日均降解量將重新達到穩定,維持在240mg/d-250mg/d范圍內,能夠達到80%以上煙堿去除率。更換厭氧反應器后,受水力負荷增大和污泥生長環境變化的影響,初期煙堿日均降解量有所降低,但隨后迅速上升。出現這一情況,與持續進水能夠降低污泥代謝產物給污泥活性帶來的影響有關。
2.2活性污泥形態分析
從活性污泥形態觀測情況來看,在馴化時間只有10d條件下,微生物多附著在粉末活性炭上,能夠從一些活性炭上觀察到細菌和絲狀物體,經分析后確認為產甲烷絲菌。在馴化時間達到126d后,活性污泥量明顯增加,呈現出黑色絮狀,多為污泥和活性炭的結合體。在空氣中暴露反應器可以發現,一些原生物能夠對低濃度煙堿進行耐受,并且在空氣中依然活躍。
2.3出水情況分析
從厭氧反應器出水情況來看,污泥馴化初期出水氨氮濃度和pH值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馴化時間不斷延長后趨于穩定。其中,pH值整體呈先下降后提升趨勢,從6.5最終提升至7,中間波動幅度較大。氨氮濃度經歷了先提升后下降的趨勢,從5mg/L一度提高至20mg/L,最終下降至13mg/L。分析原因可以發現,煙堿屬于含氮雜環化合物,降解過程中煙堿中的吡咯環和吡啶環將被分解,形成小分子含氮化合物。與此同時,厭氧微生物較少利用氮元素,因此出水氨氮濃度比進水要高。從COD去除情況來看,采用厭氧活性污泥在最初24h內能夠去除41.5%的COD,隨后去除率則有所下降,在72h后達到4.5%,之后則逐步提升。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由于進水初期的混合廢水中含有煙堿和葡萄糖兩個碳源,葡萄糖代謝最快,能夠被微生物盡快利用,從而達到快速去除COD的效果。
3 結論
培養和馴化降解煙堿的厭氧活性污泥,需要經過70d間歇進水馴化和56d持續進水馴化,最終使煙堿日均降解量達到250mg,去除率能夠達到80%左右。馴化得到的污泥以活性炭為核心,呈現出菌膠團的形式,在廢水處理上能夠使出水氨氮濃度和pH值保持穩定,并且達到63%的COD去除率。
參考文獻
[1]林玉科,張潔,吳志國,等,楊宗政.MBR污泥馴化和在高鹽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膜科學與技術,2017,37(04):86-92+99.
[2]趙爽,魯新,解玉紅.污泥馴化微生物降解煤產氣無機營養液的優化[J].煤炭技術,2016,35(12):306-308.
作者簡介:
王合利,男,1988.10.01,山東省新泰市人,本科,畢業于山東建筑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無職稱,研究方向,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