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成,陳宏燕,彭秀瓊

摘要:近年來,隨著野生泥鰍的資料逐漸減少,為滿足市場的需求,2018年龍山縣苗兒灘樹比村手心家庭農場通過高密度養殖泥鰍獲得成功,現將高密度養殖泥鰍的池塘要求、養殖技術、經濟效益等方面指標簡單的進行了歸納,為山區高密度池塘泥鰍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密度,健康養殖,泥鰍,山區
中圖分類號:S966.4 ? ? 文獻標識碼:C
泥鰍是一種淡水雜食性底棲經濟魚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近年來,隨著無機肥、農藥及工業“三廢”等的污染,野生泥鰍急劇減少,僅靠捕撈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因此探索山區高密度健康養殖泥鰍是山區漁業發展的一條新途徑。下面是筆者2018年在龍山縣苗兒灘鎮樹比村手心家庭農場從事高密度健康養殖泥鰍示范過程中所獲得的養殖技術參數和經濟效益的歸納總結。
1 ?養殖技術
1.1 ?場地的選址
養殖場地的位置不宜過高,海拔越高,水溫越低,養殖時間越短,特別是冬季,下雪或冰凍易對天網、圍網造成損壞。水源要充沛,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符合GB11607的標準。泥鰍喜陰,山溪溝旁,不受旱澇影響,地勢較平的地方。土質保水性能好,不能選擇砂化的土壤。池塘的面積因地制宜,最好在0.3~5畝。
1.2 ?精養池的建設標準
1.2.1 ?進排水系統
進排水口設置在池塘的對角線上,便于水體充分交換,排水管使用活動旋轉的排水管,以便控制池塘水位的高度,在進排水口處設置攔泥鰍的網片,以防逃跑。
1.2.2 ?圍網
四周用1米高的網片,網片入土20cm,四周圍住扎緊,防止青蛙、黃鱔、蛇等敵害生物入池;設置圍網時必須留出人工操作的通道,約80~100cm寬。
1.2.3 ?天網
搭建天網主是防止捕魚的鳥類捕食泥鰍還有防止青蜒在池中產卵(青蜒的幼蟲捕食鰍苗)。
1.2.4 ?殺蟲燈
一畝池塘配置兩盞殺蟲燈。
1.2.5 ?增氧機
一畝池塘配置兩臺浮式增氧機,保證水體有充足的溶氧,最好備用一臺發電機,防止突然停電。
1.3 ?苗種的選擇與投放
1.3.1 ?品種的選擇。
與本地泥鰍相比,臺灣泥鰍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個體大,懷卵量大,繁殖能力強,若條件適宜,2~8月均能進行人工繁殖;②食性雜,生長速度快,適應環境和抗病能力強,養殖成活率高,且養殖方式多樣性,因此選擇臺灣泥鰍有利于養殖和推廣。
1.3.2 ?放養時間
在我縣適宜的氣溫和水溫條件下,使用流水式養殖臺灣泥鰍無夏眠現象,合理選擇放養時間可使經濟效益最大化,依據養殖周期約100天,第一批泥鰍苗一般選擇在4月中旬前放苗,第二批在8月中旬前放苗。
1.3.3 ?放養規格和放養密度。
放養規格一般選擇3500-4000尾/kg;放養密度根據水源是否充足為依據,一般為8~2萬尾/畝。
1.3.4 ?苗種的消毒:
應根據水溫情況而度,在一般常溫下用3%~5%的食鹽水消毒5~10分鐘。
1.4 ?日常管理
要防止泥鰍浮頭和泛池,特別在氣壓低、久雨不停或天氣悶熱時,如水質過肥則極易浮頭泛池,應及時更換新水。
1.4.1 ?巡塘
堅持每天巡塘2次以上,主要查驗水質,看水色,觀察泥鰍攝食及活動情況是否正常,發現異常或疾病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檢查圍網、天網、殺蟲燈、增氧機等設施是否完好,做好巡塘日志。
1.4.2 ?水位調控
池塘的水位可用旋轉水管來調節水的深度。采取淺水消毒、淺水放苗的方法。池塘消毒用20~23kg/畝的生石灰消毒,水位控制在20~30cm左右,7天后可放苗,養殖5天后可適當提高水位。
1. 4.3 ?投餌
苗種下池1天后,可投喂豆漿,畝用量為5kg黃豆,有條件的也可適量投喂蛋黃,投喂5~7天后,逐漸轉為開口食料到成魚料,投喂量為鰍體重的3%~5%,隨氣溫、水溫的變化而調節,實行四定投餌。同時在高溫季節,使用殺蟲燈或引誘劑來滅蟲,為泥鰍提供動物蛋白,使其快速生長。
1.4.4 ?防逃
泥鰍逃逸能力很強,尤其在暴雨、連日大雨時應加強防范。平時應注意檢查防逃設施是否完整,塘埂是否滲漏等。
1.4.5 ?疾病的預防
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水質易營養化,易滋生各種病原體,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將影響泥鰍的正常生長,甚至引發疾病,特別在春季的升溫期和秋季的降溫期為魚類疾病集中暴發期,防止此類現象發生須采取以下措施:①定期調節水質,每畝用5~10kg的生石灰,采用池塘四周潑灑或半邊池塘潑灑,以防泥鰍生石灰中毒現象;②定期用中草藥浸泡法:用烏柏、地錦草、苦楝樹,鐵莧菜等捆扎成束,用石頭壓入塘底,放在池塘的四角及餌料臺上,具有殺菌和殺蟲作用;③ 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三黃粉(大黃50%、黃柏30%、黃苓20%)和粘合劑制成藥餌,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預防用藥量為魚體重的0.15~0.2g/kg,投喂時間為2~3天半月一次;治療作用的用藥量加倍,為魚體重的0.25~0.3g/kg,投喂時間為6~7天效果較好。因抗生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耐藥性強,體內易殘留,在養殖過程中盡量少用或不用(嚴格遵守休藥期制度)。
1.4.6 ?捕撈
在泥鰍捕撈上市時應捕大留小,用篩子篩選,小規格的可放入暫養池,進行飼養一段時間后再捕撈上市。
2 ?效益分析
現以2018年在龍山縣苗兒灘鎮樹比村手心家庭農場III號池為例進行效益分析。III號池面積1畝,2018年進行了兩季泥鰍養殖,共投入苗種、飼料、藥品、水電及其他生產成本33775元,產鮮泥鰍1387.5kg,產值66713元,利潤32938元。(詳見下表)
3 ?討論
(1)對于初養和養殖技術不成熟的養殖戶最好選擇規格較大的泥鰍苗種。
(2)苗種最好就近購買,通過長途運輸的泥鰍苗或種應激反應比較強,成活率較底。
(3)泥鰍的養殖投資少,養殖周期短,見效快,養殖技術容易掌握,病蟲害較少,市場價格較穩定,養殖風險較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光維,趙磊,劉程才.伊犁河谷泥鰍活水高效養殖技術探討,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
[2] 吳小明.魚類病毒性出血病的復方中草藥防治方法,吉林農業C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