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媛
摘要:海參的營養價值極高,類型較多,其中,食用海參占據所有海參品種的20%。隨著海參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海參的養殖技術亦在不斷與時俱進。現階段,海參養殖存在技術不規范,水質污染等問題,這就需要不斷升級海參養殖技術,實現海參養殖產業化發展,保證生態環境更加平衡。
關鍵詞:海參;養殖技術;水質
中圖分類號:S968 ? 文獻標識碼:C
0 ?引言
海參養殖在我國養殖業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海參養殖已經成為一項產業,這一產業為許多養殖人員提供增收的機會,并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隨著海參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技術也需要不斷進步,這樣才能提高海參的價值,保留海參的營養。
1 ?海參養殖基礎設施
進行海參養殖區選址時,需要考慮到多種因素。可選擇容易吸納潮水的海邊或者近海區域。根據養殖區域的地質環境,合理設置走向,確定坡比符合要求。進行養殖池塘建設時,要開挖出兩條左右的地溝,每個地溝1m,面積占據養殖池塘面積的15%。要避免地溝遭到工業廢水的污染,或者混入淡水。保證養殖區域有良好的換水能力,以保證海參有足夠的空間休憩。外部池塘建設完畢后,要向養殖區投放石塊,或者向池塘投放樹樁和籮筐等。
2 ?常見海參養殖技術
2.1 ?育苗技術
隨著人們對于海參的需求量日益提升,人工海參養殖技術得到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由于野生海參數量有限,因此,需要采用人工海參養殖技術進行育苗。目前,這一技術在遼寧、山東等淺海沿線地區獲得大幅度推廣和應用。現階段,我國人工育苗技術越發成熟,在具體應用時,要遵循一下幾個流程。 ? ?首先,養殖人員要親自參與到采集和蓄養活動之中,實現產卵、受精和孵化;對耳狀的幼體、蹲型幼體進行培育;前期和后期主要培育稚參;對幼參進行培育;培育商品苗。采取人工育苗技術時,需要將育苗時間控制在每年4到5月份,育苗結束時間最遲到8月末。進行采捕時,要嚴格保證蓄養的密度,一立方米盡量保持在30頭以下。為促進海參生產,要加強對溫度的控制。海參產卵完畢后,水溫不能低于20℃,不得高于25℃,這樣才能順利實現孵化。誕生耳狀幼體后,要及時檢查幼體,做好分池工作。可根據海參幼體的實際情況,對其飲食進行合理控制,保證每日的投喂次數合理,確定投喂的食物品種。當幼體變成蹲型幼體后,就要開展稚參采集工作。采集完畢后,就要進行稚參的培育,采用海泥混合液以及底棲硅藻補充營養,這樣就可以促進稚參健康成長。此外,還要補充馬尾藻磨碎液加速稚參生長。通常,要在每年比較炎熱的季節培育培育,對溫度、水、鹽度進行合理控制,確保稚參生長符合要求。
2.2 ?中間培育
為了培養更多規格和品種的海參苗,要選出擁有合適身體長度的苗,一般長度要超過1cm。將這些苗放到海上進行中間培育,這樣就可以保證其長度繼續增長。確定長度大于等于3㎝后,就可以正式進行養殖。在這一階段,要保證每一個網籠子中的海參數量在300-400頭之間。可選擇人工喂食的方式,實現海參品種優勝劣汰。中間培育時間通常要在三個月左右,投食的主要類型是富含有機物質的食物。
2.3 ?增產養殖與池塘養殖
由于市場對海參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因此,要通過完善的增產技術,提高養殖的收益。常見的養殖模式有圍堰養殖、放流增殖、人工控溫產業化養殖、淺海網箱混養等,可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要改善池塘的條件,增加豐富的營養物質,保證水質沒有污染。進行池塘養殖時,要采取專業的養殖管理與捕撈方式提高收益,降低養殖成本。要保證池塘的水深在2-4m之間;保證進水和排水暢通無阻,避免水質遭到污染。對池塘進行消毒,去除所有雜質,保證池塘衛生、干凈,種植底棲硅藻等植物肥水,再進行放養。在前期,每天都要對池塘中的水進行更換。放苗時可直接投放,也可通過網袋進行投放。
2.4 ?病害防治
在海參養殖期間,要注意各種病害的防治,做好各項消毒與監測工作。每年高溫季節,海參養殖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病害。要合理使用消毒藥品,不可同時使用次氯酸鈉溶液、生物制劑。提高換水頻率,找出生病的海參,對其采取針對性治療,確定海參恢復健康后再繼續正常養殖。加強水質監測,避免出現赤潮和黃潮問題。
3 ?結束語
為了提高海參質量,就要加強海參養殖技術的應用,重視每一個環節,提高海參養殖的重視程度。要及時規避海參養殖中面臨的不利因素,加大防范力度,為海參打造優越的養殖環境,促進海參茁壯成長,提高海參養殖戶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陳婧.海參安全養殖關鍵控制技術的研究[J].福建輕紡,2018(09):47-54.
[2]孫成.探究海參海水養殖技術[J].飼料博覽,2018(04):16-18.
[3]史德杰,孫遠遠,何冬曉,馬克波.海參養殖技術探討[J].河北漁業,2017(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