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烈,方磊,付紋琪
摘要:闡述了江西省九江市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的發展背景及現狀,總結分析了九江市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及相關工作啟示,以期為九江市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稻蝦共作;稻蝦連作;綜合種養
中圖分類號:S964.2 S966.12 ? ?文獻標識碼:A
1 ?發展背景
稻漁綜合種養是把水稻種植與漁業有機結合,利用稻漁共生互補理論,實現種養結合的典型生態農業。稻漁綜合種養利用稻田水環境,既種植水稻又開展水產養殖(魚、蝦、蟹、鱉、鰍、蛙等),使稻田內的水資源、雜草、水生底棲生物、浮游生物、昆蟲及其他物質和能量充分地被養殖水生動物所利用,并通過所養殖的水生動物的生命活動,達到為稻田除草、除蟲、疏土和增肥的目的,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增強稻田的產出能力,進而提高稻田的綜合效益的生產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既可修復稻田生態、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拓寬漁業發展領域、保障國家糧食的數量安全與質量安全、提高稻田防澇抗旱能力、提高稻田土地的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節約資源、促進土地流轉與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及衛生條件,又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手段。因此,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利國利民,九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因地制宜,高標準制定水產產業規劃。重點圍繞“一江一湖”,建設“一蝦一蟹”產業帶,即圍繞長江沿線、環鄱陽湖周邊,通過五年的奮斗,建成30萬畝稻蝦共作、稻田養蟹、池塘養蟹的蝦蟹養殖基地。
2 ?發展現狀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九江市水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有修河、博陽河、長江三大水系,萬畝以上湖泊有9個,千畝以上31個。全市水域面積500萬畝,其中已利用養殖水域面積117.0022萬畝;全市稻田面積1162.95萬畝,其中已用于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面積為30.7426萬畝(稻蝦綜合種養28.6958萬畝)。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九江漁業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養殖戶小龍蝦平均畝產110公斤,平均售價36元/公斤,畝收入3960元,減去養殖成本2000元(包括苗種、餌料、人工、防逃設施、水草等),凈利潤1960元;稻谷平均畝產量450公斤,單價4元/公斤計算(因稻田很少打藥且基本不施無機肥,稻谷價格提高),產值1800元,扣除每畝田稻谷生產成本1000元(包括租金、種子、機械費、人工費等),稻谷畝純收入可達800元,稻蝦兩項產品合計畝純收入可達2860元,比單一種植水稻純收入增加了2倍多。社會效益:稻蝦綜合種養主要分布在彭澤縣、都昌縣、永修縣,面積分別為9.0597萬畝、7.2萬畝、5.0萬畝。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推廣,每年可以帶動近3萬戶的農民進行該品種的養殖,幫助5萬余名的返鄉農民工重新就業或致富;與此同時還可以帶動飼料、運輸、銷售、飲食、外貿出口等行業的快速發展,這對于當地的水產業及種植業發展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對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生態效益:整個稻蝦綜合種養過程中,不噴灑任何農藥,不施化肥;小龍蝦投喂搭配用的飼料是通過國家鑒定的無公害飼料;同時人工種植的水草和水體投放的螺絲,營造了種養殖水體良好的生態系統,具有非常好的自凈功能,基本上不排放種養殖用水,更不會有嚴重危害水質的成份,也就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3 ?存在問題
3.1 ?基礎設施不配套
稻蝦綜合種養主要在低洼稻田開展,一般地處偏遠,水、電、路、渠設施落后,小田塊、小環溝,規模小,不適合機械化作業,節約化、產業化水平低,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3.2 ?種苗繁育滯后
隨著種養面積的不斷擴大,種苗需求量也越來越多,由于本地種苗不能滿足需求,不少種養戶紛紛到外地選購蝦苗,導致蝦苗緊張,質量難以保證,價格一路攀升,投放成本提高或投放時間延遲。
3.3 ?試驗示范與技術集成研究起步晚
農業主管部門對稻蝦綜合種養田間試驗、示范與配套技術研究剛剛起步,對該種養模式下水稻品種的選用、田間病蟲草害的變化與高效綠色防控技術、小龍蝦種苗繁育技術、不同投入品對稻蝦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等方面缺乏基礎性研究。
3.4 ?稻蝦綜合種養產業信息化平臺建設滯后
一二三產業融合度尚處于起步階段,品牌創建、加工企業、交易市場、電商平臺、餐飲一條街和旅游休閑一體化等建設項目目前僅處于規劃布局和招商階段,有待于進一步推進。
3.5 ?人才需求與生產需要脫節
目前九江市從事稻蝦綜合種養的合作社、大戶有200多戶,對如何種好稻、養好蝦技術需求迫切。目前從事稻蝦綜合種養的技術人員很少,特別是有理論、有實踐的技術人員更少,種養大戶找人指導難,雇用技術人員更難。
4 ?解決對策
4.1 ?落實扶持政策
為培育和壯大九江市稻蝦綜合種養產業,要建設一批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標準化種養示范基地。對田間開挖蝦溝和水、電、路、渠等投入,可以出臺“以獎代補”政策,通過申報,職能部門驗收,達到標準的給予一定的補助,有利于種養區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
4.2 ?建設種(蝦)苗繁育基地
根據種養規模,配套建設小龍蝦良種生態繁育基地和小龍蝦種質資源保護區,保障優質蝦苗供給,確保苗種滿足生產需求。
4.3 ?稻蝦連作與共作種養模式協同發展
稻蝦連作1年收獲1季稻1季蝦,種稻時田間不養蝦,水稻管理方便,群眾易接受,但該模式一般5月中旬前小龍蝦收獲完畢,幼蝦、稚蝦多,出售價格低,次年投放蝦種數量多,小龍蝦市場供應期短。稻蝦共作1年收獲1季稻2季蝦,小龍蝦供應期長,第2季蝦部分留做種苗,次年種苗投放成本小,但該模式既種稻又養蝦,投入多,用工量大,管理要求高。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兩種生產模式,可以延長小龍蝦市場供應期,實現苗種互用和緩解勞動力緊張等問題。
4.4 ?突出品牌建設,建設小龍蝦交易市場
注重小龍蝦品質和質量安全,突出生態養殖。水稻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用量少,大米綠色無公害,市場前景好,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蝦稻米”、“蝦香米”等綠色或有機大米品牌。建設小龍蝦交易市場,為廣大種養戶搭建公共銷售平臺,開通市場供求信息渠道,做到按需捕撈,做好產后服務,確保稻蝦種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4.5 ?加強技術示范與培訓
稻蝦綜合種養在九江市屬新興產業,許多種養戶缺技術、缺經驗,通過建立縣級核心技術示范區,采取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示范指導、組織觀摩交流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廣大種養戶技術水平。
5 ?相關啟示
5.1 ?項目支撐、獎勵推動
作為九江市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第一大縣,彭澤縣為把稻蝦綜合種養項目實施好,更好促進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綠色生態、持續健康發展,除將集中連片的稻蝦綜合種養工程建設全部納為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外,縣委縣政府還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一蝦一蟹”產業的實施意見》、《彭澤縣蝦、蟹產業發展獎勵對象認定辦法》、《彭澤縣“整縣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縣”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彭澤縣小龍蝦養殖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對新增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蝦養殖戶,縣財政每畝給予300元獎補和60元保險補貼,有效地推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5.2 ?綠色發展、保護環境
九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綠色發展,在大力推進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的同時,時刻未忘記環境保護,走綠色發展道路。一是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生態溝渠和稻蝦綜合種養尾水凈化處理設施。建成后的生態溝渠里水生植物茂密、水質清晰,溝渠兩旁為綠化帶,十分美觀。經過尾水處理后的養殖尾水能達標排放。二是最大程度降低稻田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政府及主管部門提倡種養單位和個人在生產過程中零化肥、零農藥施用。三是提高稻蝦綜合種養健康、生態種養意識,鼓勵和扶持種養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對稻蝦綜合種養產品進行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四是提高服務能力,大力推廣稻蝦綜合種養生態化技術,確保蝦、水稻產品質量安全。五是通過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形成綠色發展的自覺行為,自覺維護環境安全。六是建設互聯網“智慧漁業”管理平臺,建立水質檢測系統和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現生產流程自動化、智能化、環保化。
5.3 ?提升水平、打造品牌
整合水稻、水產、物聯網等相關行業產學研資源,構建建稻蝦綜合種養產業技術聯盟。加強稻蝦綜合種養生態機理、技術模式優化創新研究,熟化、集成稻蝦綜合種養規范。加強稻蝦品種選擇、茬口安排、育插秧、水肥運籌、綠色防控、飼養管理等各環節的農機農藝農信融合,大力推動精準作業、智能控制、遠程診斷、遙感監測、災害預警、地理信息服務等物聯網技術在稻蝦綜合種養領域的應用,提高稻蝦綜合種養的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打造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優質安全、在省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稻蝦品牌,提升稻蝦綜合種養效益。開展稻蝦綜合種養“三品一標”認證,嚴格投入品使用,強化源頭、過程管控和質量追溯,提升稻蝦綜合種養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稻蝦品牌宣傳推介,提高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提升稻蝦品牌價值效應。大力發展稻蝦產品電子商務,拓展產品營銷網絡,擴大稻蝦綜合種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5.4 ?產業融合、聚力發展
要整合稻蝦綜合種養生產資料供應、經營管理、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等全產業鏈,通過產前、產中、產后有效鏈接和延伸,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多元共贏的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化機制。結合稻蝦綜合種養,開發休閑農業、稻蝦文化和鄉村旅游,拓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功能,推進生產、加工、流通、休閑與美麗鄉村建設銜接融合,將稻蝦種養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