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檳穎 賈國輝
摘 要:文科專業的學生就業面較窄,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環境,學生就業目標往往不切實際,初次就業一般不會很順利。作為高校班主任老師,在他們由學生轉變身份為社會人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有效的加以引導,本文就此分析了相關因素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文科專業;就業觀;培養技能
在工科院校中相較于理工科專業,文科類學生學習更多的是無法用文字描述的理論性和經驗性的知識,而在這個農業、工業、科技等都發展迅速的時代,用人單位更看中于有豐富實踐能力、工作經驗和技術水平的就業者,這就使得文科類大學生和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的幾率相對較低,因此多數文科大學生都選擇繼續深造、考取公務員、教師等出路,但難度較大,因此造成初次就業率較低的局面。在就業資源不平衡的環境中,了解學生就業意向并進行精準分類和幫扶指導意義深遠。
一、文科專業學生的就業困境
1、社會需求
每到畢業季,會有各大企業以招聘會形式來校招聘,但優先選擇的都是學校的強勢學科。個別理科專業學院還會忙于企業的專項招聘,而理工類院校中的文科專業知名度相對較低,被招聘單位所忽視,很多企業對于文科畢業生需求甚少。即使有少部分企業來招聘文科類的畢業生,要求高且數量少,往往會在招聘崗位后面添加各種附加條件,很多文科學生被一次次的招聘會拒之門外。
2、生源基礎
很多學生和家長把所學專業當做上名牌大學的敲門磚,因為理科院校中許多文科學生高考錄取分數就要比理科的要低很多,一些學生寧愿報考一所重點大學的弱勢學科也不愿接受去一所二等院校學習強勢學科。因此忽略了大學四年后的專業需求問題,加上所學專業并不是自己擅長并熱愛的專業,加之“學長”“學姐”給予“專業無用論”等錯誤引導,文科學生會認為如何學習也無法取得其他專業一樣的成績,久而久之,文科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自動將自己定為學習弱者,總覺得不如理科生聰明、優秀,面對企業招聘沒有信心,因此導致了就業難。
3、就業觀念
當代學生多為“90”后,成長于祖國經濟發展繁榮時期,從小受家人疼愛呵護,面對就業,不想從事基層的工作,家長也不想讓孩子經歷他們年輕時候的辛苦,因此都想一步到位,畢業就找到薪資高,待遇好,離家近,又專業對口的理想工作,但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加之各行各業都需要腳踏實地的辛勞工作,文科同一個崗位的競爭壓力是理科生的十倍甚至數十倍。文科畢業生會盲目攀比,薪酬想達到和理科院系畢業生一樣高,就業地點更要選擇一、二線城市,期待越高,心理落差就會等大,成為徘徊在就業邊緣的“零余者”。而另一種學生,他們在初次就業時就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沒有競爭優勢,還沒有面試就覺得自己的希望不大,缺乏足夠的面試技巧和勇氣,即使家里人或者老師督促去應聘,也會選擇逃避,等待家里安排就業崗位或者以復習考研和備戰公務員為理由拒絕就業,但又因為準備得不夠充分考不出理想的成績,造成許多學生畢業多年后仍然在家待業。
4、教育模式
由于學校工科背景深遠,加之政策的傾斜,對于理科類的資金和學術支持要遠高于對文科的投入。理科專業實踐環節要多于文科專業實踐環節,當學生們步入圖書館時,理工類書籍種類繁多,而文科類的書籍數量和質量都很有限。基礎設施和學習資料也以理科為主。師資力量也有限,知識水平更新較慢,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同時,理科與文科的差別甚遠,知識體系,知識結構都存在巨大差異。這就意味著在教學層面不能完完全全的套用授課方法。很多學校往往將理科專業的一些成功經驗套用于文科專業,卻忽略了文科專業的特殊性和發散性。文科更側重于研究與學習,否則只是皮毛,在各行各業不能發揮真正的專業優勢。理科生更側重于實踐性,知識理論可以在實踐中具體化,讓學生切實感覺到運用知識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相對的,文科學生卻圍繞著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難以運用到實際當中。
二、給文科專業學生的幾點就業建議
1、重視培養就業技能
就業技能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可遷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專業知識技能是指我們的成績單、獲獎證書、畢業證、學位證、英語等級證書等。它能體現我們學習的成果,所收獲的知識積累,是設計簡歷求職時的敲門磚,需要我們長期的積累,是就業技能的“硬件”。可遷移技能是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可以幫助求職者在完成筆試和接受面試中展現個人魅力與能力,可稱為就業技能的“軟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多參與校外活動,多于同學、老師、社會接觸,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自我管理技能是個人長期學習經歷積累所形成的高尚品格、人文素養、心理和身體素質等所釋放出來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是一種適應性技能,能決定我們的職業發展能走多遠走多寬,是無形的寶貴財產,需要我們終身學習培養。
2、樹立合理的就業觀
在當今的形勢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于大學生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畢業生要調整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首先就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就業心態。大學生就業大眾化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要認識到就業大眾化,就業困難的現狀。調整自己的就業理想和價值取向,降低期望值,擴寬就業范圍,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初次就業不一定就必須扎根一線城市,不一定就要高薪待遇,先積累經驗也是很重要的求職過程,應當先就業再擇業。大學生初入社會,可以去基層服務鍛煉,學習、工作、積累,培養出真本領,提高工作能力。只要認清自己、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在各行各業都能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多參加已經畢業的校友回校做的求職經驗分享會,一方面能教導畢業生們就業路途的坎坷和艱辛,另一方面也能鼓舞他們勇于面對困境。以優秀校友的親身經歷來感染他們,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專業,樹立自身未來的目標。
三、結語
理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專業學生就業艱難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學校培養是主要因素,本文淺析文科生的就業問題,希望能幫助文科學生了解就業現狀,合理規劃個人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洪生 . 文科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與對策 [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10.
[2]張明賀:高校學生就業壓力歸因方式研究[J].學理論,2011(24):171-172.
[3]劉帥志.我國理工科院校文科生的就業之困與解決之道[J].文化志,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