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照洋 房勇祥 王婷婷
摘 要:新常態的背景下,社會工作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在各級層級合作的關系當中,適應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滿足應用型和技能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構建。與此同時,實行“實務+教學+研究”導向下進行社會工作績效評估,展現能力為本的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培訓計劃。因此,轉變原有的思想理念,提高社會工作專業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發掘自身潛能。從目標、內容、平臺的基礎上,重構實務導向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發展模式。
關鍵詞:實務導向;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
一、我國現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
從一定程度上看,現實意義上的社會工作,與歐美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初期的社會工作以貧困救濟和慈善事業為主,并與宗教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從歐洲國家的實踐性上看,社會工作的進一步延伸與國家的時代變遷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在歐洲國家的影響下,我國的社會服務也出現了重大的變化。隨著“政企分離和政府職能”向服務型轉變的過程中,社會工作的專業與職業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但是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第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存在偏差。從一定程度上看,社工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老年人與殘疾人、貧困人口等特殊的人群[1]。針對各式各樣的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務實基礎,從社工的視角,轉變思想,化解矛盾,促進社會進一步和諧發展。我國的社會工作,是政府系統實施的行政化社會工作認可度較低。定位管理方式上,需要考慮社會的需求,這樣長久下去,社會工作教育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就出現了較大的矛盾性。第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當中缺少科學的理論支持。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價值理念就是社會工作專業的靈魂,同時也成為了社會工作者行為的準則。但是,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形象,就忽視了職業化教育的內容,造成課程體系處于失衡狀態[2]。另外,基礎課程占比較大,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讓職業化發展略顯不足。第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的實務能力操作環節欠缺。學習者的主動性與創新能力不足,實務過程有限。
二、實務導向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
社會工作專業的應用性實踐性強,并且其中的實驗、實習內容十分重要。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這個時候,地方性的政府部門需要與社會服務機構構建良好的關系,在實踐實訓平臺的基礎上,構建課程實務和實驗教學、專業實習“三位一體”的實習實踐模式。在對“人”的關懷的基礎上,學會如何處理實際問題。實務導向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的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素養,完善本土化的實施方式。吸收英、美、日等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式,(1)完善實驗課程、實務課程和理論體系。定位目標,提高社區溝通性,創新項目社會,提高公關的靈活性,完善“實驗+實務+理論課程實務活動”教學方式[4]。例如:心理咨詢實驗、手語、社工手語等。校外活動當中,如采取機構探訪、社區觀摩、實地考察等。與此同時,還需要提高《人際溝通技巧》、《社區矯正》等主要內容的學習[5]。自覺踐行社工理念和社工價值觀。
另外,序號實務體驗平臺,建立校內實習基地,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優化核心課程設計,探索教學方法改革。例如:“體驗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實習督導教師隊伍的建設,實行雙導師制共同指導學生實習。
三、實務導向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途徑
(一)培養目標方面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現行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短板是培養目標不明確。在設計的時候,與實際的社會需求差距較大。在轉型的歷史時期,社會矛盾凸顯社會需求不斷提升,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就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例如:老齡化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等。因此,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結合社會發展的變化進行調整,使用實務導向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溝通性,增強適應性。
(二)培養內容方面
第一,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模式,第一,提高自身建設,形成本土化的特色知識體系建設,主要社會工作服務實務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切合力。第二,需要提高社會工作專業的培養實務操作環境。在經驗的積累當中,使用各種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實務實際的解決問題能力,引導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不斷的總結不足,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導向,進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三)培養平臺方面
社會服務的工作專業性質,需要在培訓的基礎上,盡快的熟悉所在的服務社區與人群。在實務導向下,構建實踐平臺,實現無縫對接。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隸屬關系、服務對象、管理機制等主要內容,發現差異性,去其糟糠,取其精華。在“互聯網+社會工作專業”的實務平臺上,增強政府、學校、學生、社會等之間的有效溝通性,統籌發展,不斷的與時俱進,提高共同利益。
(四)實踐分析
XX學院,首先,需要提高校地合作加大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宣傳力度。例如:播放一些圖文并茂的社工宣傳片與典型的案例,組織知識競賽活動。引導社會,認識到服務對象,秉承公正、愛心、守信、奉獻的精神,提高社會的認同感。并借助自身擁有的多種平臺,志愿者服務社團等,進行豐富社工實踐活動,弘揚自愿服務的精神,構建職業化與專業化的發展路徑。其次,需要聯系地方新政府,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增加社會工作服務組織的數,構建 管理網絡,展現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最后,學校要充分發掘自身潛能。結合實際情況,實務培訓力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確定人才培養的目的。從全國范圍看,到 2020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量可以達到145萬,中級 20 萬,高級30萬。
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實務導向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可以優化教學結構,在“短平快”的發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完成“零距離就業”。實務導向不僅是學校的核心與靈魂,同時也是轉型時期,面臨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在實行“實務+教學+研究”導向下,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滿足社會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培養出應用型和技能型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促進社會工作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新東,雷琪慧. ?美國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韋恩州立大學為例[J]. 社會工作. 2015(04):111-112
[2] 王愛華. ?英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對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啟示[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99-100
[3] 李萬發.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土化建設的理念與實踐——以沈陽化工大學為例[J].社會工作(學術版). 2017(07):45-46
[4] 神克洋. ?大學生創業就業導向下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 2016(38):145-146
[5] 劉玥,談俊忠.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地圖學教學改革探索[J]. 知識經濟. 2017(14):89-90
[6] 曾建輝. ?編輯出版專業就業導向型教學模式探析[J].出版科學. 2018(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