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熙業
摘 要:伴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迅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對環境造成的一定的破壞。加之我國人口密度大,對大氣、水資源、土壤的破壞使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為了緩解日益緊張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需要科學的設計城鄉規劃,通過利用生態理念的運用,使得城鄉建設變得可持續發展。所謂生態理念,就是指在不破壞生態的情況下,城鄉建設時要注重從環保的角度出發。為了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生態理念下的城鄉規劃轉型勢在必行。本文就我國生態理念的概念以及城鄉規劃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使生態理念下的城鄉規劃更加合理。
關鍵詞:生態理念;城鄉規劃
我國目前面臨著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嚴重的問題。這令我國公民的健康生活嚴重受到威脅。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不僅有環境污染問題,我國資源的利用率問題也常困擾著社會主義建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但是尚未解決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的問題,只有開展生態理念的城鄉規劃建設,才能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
一、城鄉規劃中生態文明的理念
對于生態文明,是人們發展中的主要階段,在工業文明建設和發展后,生態文明則可以結合具體的建設標準,維護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掌握一定規律,以達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應用,實現循環應用與全面發展,確保新社會形態的形成。當前,我國的城鄉規劃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基于生態文明理念,其規劃方法上還未通過指導,對其認識存在很大不足,達不到清晰定位。同時,在近幾年理論和實踐初步研究下,一些人們加強對城鄉規劃工作的認識,能按照綠色生態發展原則,保證規劃理念的形成和發展。在物質空間和自然環境條件下,將綠色、低碳和生態作為主要的工作目標,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改善。同時,基于以人為本發展理念,在總體上對其規劃和控制,能維護社會的公平性,達到整體的協調應用,也能促使精神空間和物質空間的改善。在這種協調與發展下,不僅引導人們形成新的認識,實現資源和生態理念的積極改進,也能將城鄉規劃到綠色低碳發展條件下。尤其是在城鄉規劃中,確保其完善化和創新性,改變單一的人口規模規劃,確立具體的工作目標,保證在各個方面的結合發展,實現多方面的科學發展。在城鄉規劃工作中,也要在技術和設計方法上給予改進,做出全面總結和分析,將其理念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其中,可以將低碳生態城市作為規劃要點,將其貫穿到規劃工作中,能達到理論和實踐的轉變,也能確保我國城鄉規劃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城鄉建設中存在的生態問題
第一,環境受到破壞。在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中,人們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的獲取,提高社會效益,并對存在的植被和綠地進行破壞,加大力度投入工業,導致生態環境面對具體挑戰。在近幾年不斷建設和發展中,一些地區面臨嚴重的霧霾問題,其環境惡劣程度逐漸加深,給人們的生活與發展帶來巨大困擾。造成其因素的產生,多是因為城市規劃工作不合理,道路較為擁堵,對地下水大量抽取,城市地基不斷下沉。
第二,傳統規劃工作問題的存在。在傳統方式下,實施城鄉規劃,多是對經濟性的快速增長條件進行分析和思考,以此來滿足人們的發展欲望,忽視社會、經濟和自然系統之間的平衡性,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增加了城市空間的無序化蔓延,也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同時,在傳統的規劃方式下,未加大力度對城市用地、人口等做出規劃和科學思考,資源的承載力也未進行有效分析,在總體規劃形式上較為落后,其存在的關鍵指標被忽略。在傳統的城鄉規劃中,將建設用地作為主要的規劃主體,城市布局工作未引入生態環境條件的思考。要達到一體化發展,其具備的自然生態系統、連續化和完整化得不到保障,生態用地造成很大破壞。
第三,資源的緊張問題。我國人口多,但人均資源量比較低。在當代社會發展中,要達到一體化進步,工業生產規模得以壯大和發展。但是,其存在的農田數量不斷減少,尤其是在城市中的用地,面對更為緊張的問題。結合當前發展形勢的分析,土地資源的應用,將給我國發展帶來很大的制約因素。比如:在東部地區,水資源逐漸被消耗,這些現象多是因為工業污染水資源,其質量降低,達不到水資源的循環應用,在建設中存在明顯的浪費現象。因此,在工作總體建設和發展下,要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應用,達到總體的規劃和發展。
三、基于生態理念下的城鄉規劃對策
3.1規劃程序的完善化
基于生態文明規劃理念的滲透,要在城鄉規劃中,確保程序的完善化發展。文明為人們普遍認可的思想,能確保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結合,并將其作為產物。也要達到生態文明理念的嚴格滲透,尤其是在城鄉規劃中,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能確保環境的可持續建設。在具體工作中,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進清潔能源的高效應用,避免給城鄉帶來很大污染,確保生態城市的穩定構建,以打造低碳經濟的形成和實現。保證規劃程序的完善化,在城鄉規劃中,對實施程序合理編制和審批,確保程序的透明化和靈活化,也能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到城鄉規劃過程中,并達到受眾需求的科學思考。在城鄉規劃中,也可以增加環境影響評價環節,并在建設前期和后期對環境進行評估,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避免項目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在這種執行條件下,不僅能避免給環境帶來破壞,也能達到項目的有效制約。
3.2環境保護增強
在城鄉規劃工作中,環境為其中主要思考的問題。在村鎮的周邊區域內,將自然環境作為基礎條件,一定要保證城鄉規劃和建設中環境保護工作的形成。一般情況下,村鎮和城市的規劃重點存在很大不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要加大力度進行拆遷建設,確保達到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化,尤其是建筑、軌道交通、綠地等。在村鎮,要積極保護原有資源,打造自然形態,促使生態多樣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生存和發展,達到多方面關系更緊密。如果對城市規劃工作一味效仿,實施農村公寓樓和村莊模式的構建,導致整體上更為盲目,帶來的電氣化、機械化都會給鄉鎮的周邊環境平衡性、多元性帶來影響。
3.3規劃方法的更新
在城鄉規劃工作中,提出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法,能達到生態平衡,確保其生態功能的實現,也能為城鄉規劃工作的變革發展提供重要手段。面對當前較為成熟的建設環境和復雜的城市問題,確保規劃方法更完善,將在粗線條規劃工作中,逐漸向著精細化方向轉變,達到整體的發展,在這種建設條件下,不僅能動態化的對其調整和預測,也能達到定性、定量分析,達到多方面的結合發展,實現學科的綜合應用,以確保目標的整合和應用。
四、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探討,在新時期全面深化和改革條件下,綠色生態發展成為我國城鎮戰略化的核心因素。在城鄉規劃中,將生態文明理念積極滲透,促進各個方面的完善化,能保證城市的穩定執行,也能達到整體的健康、有效執行。為了確保城市功能的發揮和實現,維護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和諧進步,在確保其符合一定要求下,達到整體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域博.生態理念下的城鄉規劃設計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8(27):130-131.
[2]謝雋毅.城鄉規劃發展之路中融入生態文明理念[J].住宅與房地產,2018(09):217.
[3]楊素波.探究基于生態理念的城鄉規劃設計與管理[J].現代國企研究,2017(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