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摘 要:產業融合是特色小鎮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途徑, 特色小鎮是施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平臺, 特色小鎮建立可以帶動鄉村產業融合的開展。在剖析特色小鎮建立的產業功能基礎上, 討論湖北省嘉魚縣特色小鎮建設的產業融合發展途徑, 并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特色小鎮; 產業興旺; 產業融合;
為建設現代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施行鄉村振興戰略, 其總要求第一條強調“產業興旺”, 突出了戰略的主要政策實施點是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表述, 對農村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指明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特色小鎮作為鏈接城鄉的關鍵環節, 能夠帶動城鄉資源的雙向流動,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嘉魚縣現有多個綠色農業特色小鎮:新街鎮打造了十里果蔬休閑采摘體驗為特色的小鎮;官橋鎮打造新材料特色小鎮、休閑農莊康養小鎮;高鐵嶺鎮打造特色綠色水果種植示范與休閑采摘體驗為特色的小鎮。
1、融合發展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的主要社會矛盾發生了變化, 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現產業興旺有助于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2、產業融合是促進產業興旺的有力抓手
以往的經驗顯示, 單純依靠農業發展, 鄉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很難得到提升的。以單一農業發展為主的鄉村, 往往是發展相對滯后, 農民收入增加不明顯, 鄉村產業發展逐漸凋落。解決新時代鄉村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 主線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振興鄉村產業。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前提和中心任務。只有產業興旺, 才能留住農村青年人才, 集聚鄉村振興所必需的生產要素, 從而使人才留在農村, 改變單向流往城市的局面。振興鄉村產業發展, 吸引農民在當地創業或者就業, 是促進產業興旺的有效途徑。產業融合是將來鄉村產業的發展方向, 符合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調, 是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促進產業興旺的有力抓手。產業融合能夠創新產業形態, 實現產業興旺。對于農村來說, 產業融合能夠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的復合型產業, 使農民在融合發展中共享增收成果。
2.1、以產業融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著力點
2.1.1、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 使多種產業共同融合發展。
振興鄉村產業, 要以特色產業為支撐, 延伸上下游產業鏈, 提升農業的價值鏈, 實現產業興旺。必須突破“農業的功能就是提供農產品”的傳統思維模式, 充分體現農業的其他多種功能。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 轉型升級農業服務業, 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以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創新創業為重點, 加快發展農村產業新業態, 如鄉村旅游、農業休閑體驗和農村電商等方式, 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同時, 也吸引了一些農民工返鄉創業, 在城鄉融合的同時也促進了鄉村現代化。
2.1.2、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培育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經營主體的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開展新型農業服務的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服務。二是推動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主的合作平臺,打造農業產業集群,吸收多元資本擴大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全產業鏈平臺。三是深入推進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發展,將嘉魚縣休閑農業納入到全域旅游的發展規劃中。
3、特色小鎮建設帶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3.1、根據主導產業定位進行特色產業選擇
目前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發展特色產業可以作為實現產業興旺的有效抓手。特色小鎮的特色首先體現在產業上, 要以特色產業為基礎驅動特色小鎮發展。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 要遵循市場主導、特色引導的原則, 堅持集約化, 突出差異化功能, 貼近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區位優勢, 順應綠色發展的需求和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實現特色小鎮的產業融合, 前提就是精準把握特色小鎮所在區域的主導產業。要高起點規劃, 特色產業選擇應與大方向的主導產業定位一致, 將主導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以順應產業發展大的趨勢。特色小鎮要以主導產業作為發展基礎, 不斷增進其核心功能。特色產業的選擇方向, 要在當地資源稟賦的基礎上, 充分結合區位環境條件, 以及產業的發展歷程等。
3.2、努力打造特色產業的產品品牌
產品品牌以及服務是特色小鎮的主要盈利點, 打造特色產業的產品品牌, 并根據產業鏈延伸品牌的相關產業, 在產業高點為小鎮的產業融合提供持續發展的支撐。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要系統規劃,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創新人才等核心要素, 融合本地的特色文化資源, 構建產品品牌并進行市場營銷, 對品牌效應進行拓展外延。成就品牌要借助良好的服務體系, 要建立起良好的服務機制, 做好規劃設計, 系統打造特色產業的品牌, 朝著品牌化與體系化的方向發展。如今嘉魚縣打造了多個品牌,陸溪鎮:打造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嘉魚珍湖蓮藕”、簰洲灣鎮萬畝優質稻(再生稻)生產示范基地、大巖湖優質水產品養殖(加工)示范基地、高鐵嶺鎮萬畝特色水果生產示范基地。
4、促進嘉魚縣特色小鎮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4.1、加強人力資本的開發與引進
特色小鎮產業融合所需的人才來源, 可以內部培育與外部引進兩種方式相結合。針對本地原住居民, 要積極培育使其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從事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 并享受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同時,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加大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所需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在居住環境和服務設施方面, 為了能使創新創業者在小鎮內安心工作, 要盡可能提供最大便利。
4.2、合理規劃小鎮的項目用地
探索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的保障措施, 建設用地規模適當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 為產業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撐。項目規劃用地要體現集約性, 杜絕盲目追求數量、一哄而上、人為造城的現象發生。通過與區域總體規劃、城市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有機銜接, 防止把特色小鎮建設變成新的商業地產項目。明確特色小鎮的建設規劃, 一種產業形態建立一個特色小鎮, 實現產業間的錯位發展。
4.3、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務機制
要建立起良好的服務機制, 做好規劃設計。政府負責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建設規劃、基礎設施以及審批服務, 通過財稅、金融等途徑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促進產業與小鎮的融合共建。同時, 充分利用“互聯網+”集聚產業鏈要素, 提供豐富的配套產業, 發展衍生產業, 推動產業鏈向研發、營銷延伸。依托特色優勢, 產業要與文化、旅游、社區等功能聚集, 配套社會公共服務, 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高度融合。著力營建生態環境,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吸引高端生產要素, 促進特色小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紅.特色小鎮投融資模式與實務[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7.
[2]盛世豪, 張偉明.特色小鎮: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J].浙江社會科學, 2016, (3) :36-38.
[3]李慶峰.特色小鎮:一種新型社會治理模型及其發展[J].中國經貿導刊, 2017, (2) :76-78.
[4]王小章.特色小鎮的“特色”與“一般”[J].浙江社會科學, 2016, (3) :46-47.
[5]詹杜穎.品牌效應下的特色小鎮構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 2016.
[6] 馮云廷.特色小鎮建設的產業-空間-文化三維組織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 2017, (6) :92-95.
[7] 劉海健.鄉村振興戰略與蘇北特色小鎮的產業融合[J].淮陰工學院學報, 2017, (12)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