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意義重大。隨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深入實施,為全面反映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情況,進一步提升單位資產的利用率,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準確反映單位的資產狀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優化策略,希望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工作。
關鍵詞: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單位價值1000元以上,并在使用中其物質形態保持不變的資產。某些價值沒有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宗物資,也作為固定資產進行核算管理,如文物、陳列品及書籍等。怎樣保證固定資產的完整、安全,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重要內容,隨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深人實施,行政事業單位要強化固定資產管理,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做好固定計提折舊工作,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實施背景
一直以來,行政事業單位采取收付實現制進行財務核算,難以完整、準確地反映單位的資產情況,造成會計體系復雜、核算口徑不統一,并且不同部門之間財務信息的可比性較低,在此背景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會計制度改革的要求,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方法由原來的收付實現制變為權責發生制,明確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也要計提折舊。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一改往日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歷史,可以準確反映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使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價值與賬面價值相一致。無論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還是企業固定資產,只要使用就會發生價值損耗,如房屋建筑物及其他大型設備的修繕或維修,就充分說明其價值損耗的存在。相較于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的價值損耗是逐漸發生的,可以這樣理解,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就是要根據固定資產的損耗情況,進行固定資產計提補償。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中的不足
(一)應折舊金額不考慮殘值
就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而言,累計折舊金額是它的成本,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并不把凈殘值考慮進去。相較于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殘值收入在企業中所占比例也僅3%~5%,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更不是主要收入來源,但固定資產屬于國有資產,不允許流失,如果固定資產殘值收入不記賬.就會為個別管理人員中飽私囊提供方便.甚至提前使固定資產報廢。此外,新會計制度規定,在進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過程中應把殘值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如果不把殘值計算在內,就會使計提折舊方法受到一定限制。
(二)計提折舊方法單一
新會計準則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一般使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在年限平均法中,假設折舊是由于時間推移造成的,而不是因使用造成的損耗,則可認為造成固定資產損耗的原因是時間推移造成的破壞與陳舊,而不是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磨損,所以每個會計期間的計提折舊金額相同。而工作量法是年限平均法的補充與延伸。兩種不同的方法都側重于固定資產的工作量大小與使用時間,與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性質相符合,同時也與行政事業單位接受財政全額撥款或差額財政撥款相符。近年來,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推進,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逐步轉化為自收自支單位,這些單位也具備事業單位特征,但本質卻更符合企業性質,那么這些單位可以選擇更加靈活的資產折舊方法。
(三)特殊固定資產未計提折舊
新會計準則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房屋建筑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及家具等都要計提折舊。文物與陳列品本身具有特殊性,雖然可以通過貨幣來衡量其價值,但不具有使用價值,并且也不會隨著陳列時間造成價值的降低,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文物陳列品的經濟價值與使用價值是相分離的,所以不計提折舊。而圖書資料即使長期使用其價值消耗極低,也無須計提折舊。對于名義金額人賬的固定資產,其價值忽略不計,也不計提折舊。動植物是生物性資產,在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再加之部分動植物經濟價值較大,在單位固定資產中的比重較大,對于動植物類的固定資產,如果不計提折舊,就與全面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價值的初衷不相符。
三、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優化
(一)豐富計提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也叫直線法,是把固定資產中應提折舊的數量平均分攤到預計固定資產使用年限中的一種計提折舊方式,采取該種方式計提折舊,每期的折舊數額相同,計算公式: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凈殘值預計率)/預計使用年限*100%,而月折舊率用年折舊率除以12個月即可,一般用固定資產原值與月折舊率相乘即為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行政事業單位可根據本單位固定資產使用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例如,房屋構筑物及辦公用品等損耗較小的固定資產,一般采取年限平均法來計提折舊,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容易計算,一般用在一定時期內損耗較小的固定資產上,這樣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依據實際的工作量來計算會計期間應計提折舊數額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數額=固定資產原值*(1-凈殘值預計率)/總預計工作量,固定資產的月折舊額為該固定資產每月工作量與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的乘積。工作量法多用在資產價值的使用及損耗與工作量有一定關系的固定資產上。如行政事業單位交通工具計提折舊可依據車輛行駛公里數來用工作量法進行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對于和交通運輸相關的行政事業單位,要對本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恰當的計提折舊,就要依據運營車輛的行駛公里數進行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這樣可以實現對固定資產的高效管理,并且能夠強化單位的內控能力。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需要忽略不計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依據固定資產原值與累計折舊數額相減得出的數值,與雙倍直線法折舊率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進行折舊額的計算時,因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初并未扣除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故計算固定資產的折舊要在該固定資產預計折舊年限期滿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原值減去凈殘值后,把余額平均攤銷人賬。其計算公式:年折舊率= 2/預計使用年限*100%,月折舊率是用年折舊率除以12,月折舊額是固定資產原值與累計折舊相減后的數額再乘以月折舊率。雙倍余額遞減法多用在更新換代較快或技術含量較高的固定資產上,如電子信息類產品等。采取該種方法計提折舊,能夠實現對本單位電子相關固定資產的恰當計提折舊,對于實現單位的固定資產的科學管理具有進步意義。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叫年限合計法,它是把固定資產原值與凈殘值預計數相減后的金額與折舊率相乘來計提折舊數額的加速折舊方式,又叫年限合計法、年限比率法等。年數總和法是加速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多用在更新換代快的固定資產或長期處在高腐蝕、強震動狀態的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上,計算公式為: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總和*100%,月折舊率用年折舊率除以12,月折舊數額是固定資產原值與凈殘值預計數相減后的數額乘以月折舊率。企業要按月進行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工作.當月固定資產增加.當月不予計提折舊.而從下月開始計提折舊;而當月固定資產減少,則當月仍進行計提折舊,下月不再計提。行政事業單位可參照企業年數總和法進行計提折舊,并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使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可以提高設備研發速度。
(二)計提折舊金額減去殘值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如房屋建筑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及家具等,如果不能繼續使用、沒有使用價值,則應將其報廢,如果凈殘值還有一定經濟價值,則可將報廢資產進行拆解變賣,以獲得一部分收入,該行為與行政事業單位是非營利性機構并不違背,相反還可以提升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效率,節約資源,防范潛在的經濟問題等。在進行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時,其殘值處置收入的會計處置為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等科目,貸:待處理資產損益。
(三)特殊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
對于有些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單位的動植物較多,其價值也符合固定資產的認定標準,單位可以把動植物納入本單位需要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范圍。要通過單位的預算管理并制定相應的固定資產配置制度,從源頭上加以控制。對于價值較大的動植物類固定資產,可根據一般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制作固定資產卡片,卡片上要載明資產名稱、資產原值、使用年限及計提折舊方式、已提折舊等內容,從而強化本單位的實物類固定資產管理,在管理中要重點突出,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質量與工作效率。
四、結語
根據相關統計,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部資產中,固定資產占比多達50%以上,但行政事業單位傳統會計核算方法并不計提折舊,該項規定嚴重阻礙了財務核算對本單位真實數據的反映,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使這一缺憾得到了有效改進。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逐步完善,相關部門應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中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通過完善會計核算進一步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
參考文獻:
[1]靳娜.行政事業單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固定資產折舊探討[J].財會學習,2019(20):117-118.
[2]徐斌斌.淺議新舊政府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賬務處理的區別[J].經濟研究導刊,2019(1):108-109.
[3]羅麗萍.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探討[J].納稅,2019(12):74.
[4]田莉.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財會學習,2019(8):96-97.
[5]周兵,宋璟.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行政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特點及處理[J].財務與會計,2019(9):64-65.
[6]高旭英.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背景下有關固定資產新舊會計制度街接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5):166-167.
作者簡介:
高波,吉林省白城市洗北區會計核算中心,吉林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