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淋 史佳
摘要: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果不及時治愈,纏綿日久易引起并發癥,后遺神經痛則是最常見的一種。其以頑固性神經痛為主要體征,癥狀反復,病程長,疾病纏綿難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筆者以電針聯合刺絡拔罐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取得了良好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關鍵詞:帶狀皰疹??? 臨床??? 拔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月-2018年7月針灸科門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72 例。納入標準包括,1)符合帶狀皰疹的西醫診斷標準[1];2)皰疹已經消退,但神經性疼痛持續1月以上者。3)近1周內沒有服用止痛藥及其他治療。4)病灶不在頭面頸部的。5)無出血傾向或血友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電針加刺絡拔罐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34~77(58.34±8.96)歲,病程(4.95±2.64)月;西藥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齡32~76(60.16±7.59)歲,病程(5.01±2.37)月。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觀察組:采用電針聯合刺絡拔罐治療。電針治療:取穴:選取與皮損部位相應夾脊穴及皮損部位。操作方法:患者穴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夾脊穴取1.5寸毫針向脊柱方向斜刺,進針1寸,捻轉瀉法。皮損局部用l寸針沿皮損邊緣圍刺,針尖朝向皮損中心方向,針身與皮膚呈15°,針數多少根據患處面積大小而確定。一般每針間距0.5寸,進針后得氣即可。電針的分別連接夾脊穴最上、最下兩針以及圍刺區域沿周圍神經走向的前后兩針,電針刺激參數為疏密波,頻率為2/100 Hz,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30 min,每日1 次。取針后在皮損局部進行常規消毒,用三棱針刺絡放血后加拔火罐,并留罐3min,取罐后再用消毒棉球擦凈血跡,隔日一次;10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2)對照組:采用口服甲鈷胺(衛材藥業有限公司),0.5 mg,每日3次;口服卡馬西平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0.1 g,每日3次。10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痊愈:疼痛完全消失,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正常;顯效:疼痛明顯減輕,偶有痛感,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明顯改善;有效:疼痛較前減輕,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有所改善;無效:治療上后疼痛無變化或加重,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差。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經過20天的臨床治療后,觀察組痊愈19例,顯效11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痊愈5例,顯效4例,有效11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61.11%。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屬于“串腰龍”“蛇串瘡”等范疇。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屬于“痹證”、“蛇丹愈后痛”的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由濕熱余邪未盡,蘊滯肌膚,氣血運行不暢,阻塞氣機,不通則痛所致。其臨床表現以針刺樣、燒灼樣神經痛,疼痛固定,局部皮膚色素沉著,且夜間痛甚,多有衣服觸及則疼痛加重,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并對患者的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目前,臨床在帶狀皰疹后遺痛主要采用神經阻滯療法、射頻熱凝、和藥物法等,但療效不甚理想。因此,運用中醫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治療中以痛為腧,取夾脊穴及皮損部位針刺以通利經氣。皮損部位圍刺,能夠溝通局部各經脈、絡脈和皮部之間的聯系,起到祛瘀生新、調理氣血、疏通經脈的作用。夾脊穴位于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間,針刺夾脊穴可調節督脈、足太陽膀胱經乃至全身之陽氣,鼓舞正氣,驅逐余邪外出,使瘀滯得通,通則不痛。現代神經解剖指出,夾脊穴附近均有脊神經后支分布,其深層有交感神經干、交感神經椎旁節及其與脊神經相聯系的灰、白交通支分布。針刺夾脊穴,可對相應神經節段及其周圍組織起到促進作用,阻滯神經中的痛覺纖維傳導,提高機體痛閾,增強機體對疼痛的耐受性。并且對圍刺區域沿周圍神經走向的前后兩針以及夾脊穴最上、最下兩針施以2/100 Hz 的疏密波,可以誘導機體釋放4 種阿片肽,從而提高止痛的效果。再此基礎上,聯合刺絡拔罐,加強療效?!夺樉拇蟪伞吩疲骸叭酥畾庋郎煌?,…可用刺血法以祛除其凝滯。”《素問·離合真邪論》亦云:”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刺出其血,其病立已。”刺絡放血可以使得熱毒、濕濁及瘀血排出人體,有行氣活血,促邪外出之功。因此結合刺絡拔罐可以更好的疏通病灶局部氣血,改善神經末梢營養,研究表明,刺絡拔罐可以加強中樞神經系統及傳人神經的抑制,使內啡肽、5一羥色胺及其代謝產物5一羥吲哚乙酸的含量增高,從而發揮良好的鎮痛作用,有助于緩解病人疼痛感和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病率[2]。本研究結果顯示,電針聯合刺絡拔罐組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西藥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學軍. 皮膚性病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2-103.
[2]長庚.免疫一神經一內分泌網絡[J].解剖學報,1993,18(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