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燕琴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糖尿病防控中,應用中醫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將其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而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又給予了中醫健康教育,然后對兩組患者的防空效果進行記錄和對比。結果 健康教育后,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壓、體重指數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而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動能力、情感職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及滿足度等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他們之間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常規健康教育相比,中醫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健康教育;防控效果
糖尿病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中醫研究認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日常飲食不規律、身體陰虛、情緒長時間存在波動、過于勞累導致胃熱、腎虛而引起的。因此,在對糖尿病進行臨床治療時,為其提供中醫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防控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過程中隨機抽取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將其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在54-76歲,平均(64.5±1.2)歲,病程在4-19年,平均病程為(10.3±1.4)年,其中25例I 型糖尿病,45例Ⅱ型糖尿病;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在53-75歲,平均(64.1±1.3)歲,病程在3-19年,平均病程為(10.5±1.5)年,其中27例I 型糖尿病,43例Ⅱ型糖尿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數據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如下:(1)基礎教育。定期邀請糖尿病專家開展健康講座,使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有個直觀的了解和認識,同時醫護人員還可以開展免費測量血糖、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來開展健康教育;(2)心理教育。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時間服藥,導致他們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此時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并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導,這樣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臨床治療及護理的自信心;(3)用藥教育。藥物服用依從性好壞將會直接決定患者血糖波動范圍的大小,此時就需要醫護人員告知患者按時用藥的重要性,以確保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4)飲食教育。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特點,為其制定系統性的飲食方案,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選擇低脂低鹽進食,禁食糖類,以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而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又給予了中醫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如下:(1)辨證護理。主治醫生可以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來掌握患者的體質特征,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均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對于陰虛火旺者,多飲用烏梅、菊花茶來生津潤燥;對于肝胃郁熱者,盡量多食用新鮮水果和粗纖維蔬菜,以達到防止便秘的效果;對于氣血兩虛者,要注意祛避風寒,有效提高自身抵抗力。(2)中醫情志調節。中醫研究發現,誘發糖尿病最常見的因素是情志失調,其會導致患者血糖紊亂,此時通過開展中醫情志調節可以達到疏通肝經的效果。醫護人員可以告知患者按摩三陰交、足三里、大敦穴,并保持身心放松,以達到防止氣滯郁結的效果。(3)飲食調節。結合患者體質,選擇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對于胃腸實熱者應多食冬瓜、燕麥、蘆薈來清熱利濕;對于肝胃郁熱者應以和胃止痛,瀉肝降火為主,多食用芹菜、銀耳、苦瓜、蓮子為主;對于脾虛胃熱者,應以清胃降逆,健脾益氣為主,多食用綠豆粥、豆腐、銀耳來調節;陰虛火旺者多食用甲魚、枸杞滋陰降火;(4)運動指導。醫護人員要引導和鼓勵患者練習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并結合患者體制來控制運動量,這樣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而且還可以促進身體機能的康復;(5)中藥足浴。睡前可以進行中藥足浴,并按摩涌泉、足三里、合谷穴,不僅可以改善機體血液循環,而且還可以促進睡眠。
1.3臨床評定標準
(1)對健康教育前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壓、體重指數等指標進行記錄和對比;(2)對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評分指標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動能力、情感職能等,得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借助調查問卷來探究和統計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主要分為四個等級:≥90分表示非常滿意、80-89分表示比較滿意、70-79分表示滿意、<7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總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患者研究所得數據借助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數據對比采用t檢驗,如果P<0.05,則反映研究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反之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臨床指標對比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壓、體重指數等指標差異不明顯,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壓、體重指數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他們之間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動能力、情感職能等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對比
問卷調查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達到了100%,而對照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僅為90.0%,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其發病率日趨年輕化,一旦罹患糖尿病,將要終生服藥,以實現對血糖濃度的有效控制,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還需要長時間注射胰島素,這樣不僅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而且還有可能誘發一系列的并發癥,進一步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防控效果,我院實施了中醫健康教育,中醫研究認為糖尿病屬于“癉”、“肥”、“消渴”的范疇,多寒熱并存,脾虛胃熱,陰陽俱損,且日久夾淤,以此臨床治療主要以活血通絡,寒熱并用為主,而且為患者提供中醫辨證健康教育,這樣既可以達到從根本上治療和教育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郝佐文,王志堅.中醫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控中的效果觀察[J].光明中醫,2019,6(4):77-78.
[2]凌珍美,張瓊玲,朱婉萍. 中醫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光明中醫,2016,12(17):133-134.
[3]惠艷,王鳳成.健康教育在中醫糖尿病護理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7,7(4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