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醫藥體制改革的推進和深化,醫院面臨的宏觀環境愈發復雜和多變,通過PEST分析法這一醫院外部環境實施戰略分析的重要工具,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個角度出發,對影響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制定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摸索醫療行業的發展前景,為醫院管理層把握未來發展方向提供建議。
關鍵詞:宏觀環境分析;公立醫院;戰略管理
PEST分析模型即宏觀環境分析模型,P是政治(Poli-ties) ,E是經濟(Economy),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代表了醫院所處的外部環境存在的影響因素,不受醫院內部管理者的掌控,對醫院可能是有利或有害的,醫院管理層應充分知曉,結合醫院實際,制定相應的對策,用來應對外部變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政治環境分析
2018年8月,全國范圍積極開展首個“中國醫師節”系列活動,以“尊醫重衛,共享健康”為主題,大力弘揚衛生健康崇高精神,號召全社公共同支持參與衛生健康事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明確互聯網診療活動和互聯網醫院的執業規則,對醫院的人員、技術、設備、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進行規范;持續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對三級醫院對口幫扶提出了新要求;完善支付方式,積極推進“一站式”結算,有條件的地方實行省域范圍內“先診療,后付費”;規范醫療機構政府采購行為。
2018年5月,省衛生計生委、省物價局等部門共同部署鞏固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多項重點任務:嚴格監管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落實政府補助,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拓展便民惠民服務,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規范經濟運行,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等。
通過對國家、地方政治環境的剖析,建議醫院在2019~2020年繼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提高患者就醫感受為主要目的,開展“互聯網+”便民醫療服務創新,并持續改進,并建立相關管理委員會,出臺管理辦法,加強信息安全防控;積極履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責任,充分發揮醫聯體的優勢,推進遠程醫療服務開展;對重大項目嚴格執行報批程序,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規范政府采購行為,規避審查風險;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以國家三級醫院績效考核標準為抓手,調整醫療收費結構,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盡力爭取政府補助;作為三級甲等醫院,應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支持全科醫學科的發展,做好規范化培訓工作。進一步完善人員保障和激勵機制,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完善與醫改政策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和職稱晉升辦法,實行科學評價,拓展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
二、經濟環境分析
2018年本省地區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5.7%(低于全國增速6.6%);本省GDP水平在全國省份中排名居中,增速排名倒數第5;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7%,其中,中西藥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7%。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11.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0%,連續四年保持穩步增長。
2018年本市生產總值全省排名第一,占全省GDP的30%,比上年增長6.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其中醫療保健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1.5%。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8%,其中中西藥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6%。本市GDP在全國城市排名比去年下降3位,近年來,經濟地位下滑至二線城市區間,但憑借重工業、化工業、軍工業、旅游業的基礎實力,加上軟件產業發展迅速,本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在本省及周邊省份中仍然首屈一指。地區經濟的增長、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伴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推動了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居民對醫療服務的消費能力持續提升,為公立醫院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醫院應適時把握地方經濟發展趨勢和消費者的心理特征,從醫療服務產業重心向健康管理、康復療養、養老保健、心理慰藉等方面擴展,滿足居民多樣化和高質量的健康需求,尋找新的增量市場,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實現聯動發展。
三、社會環境分析
本省年末常住人口比上年下降0.2%。其中,城鎮人口比上年增長0.7%,占人口比重為68.1%,鄉村人口占31.9%。人口出生率6.39%,死亡率7.39%;人口自然增長率-1.00%。本省的城鎮化程度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出生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三年呈下降趨勢;死亡率逐年增長,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負增長,落后于全國人口增長趨勢。
年末0~15歲(含不滿16周歲)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0.96%;16~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65.08%;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3.96%。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5.17%。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本省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早已超過這一水平線,且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遠高于全國老齡化平均水平。地區人口老齡化會帶來老年住院患者增加,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發人群,人院老人的增加會影響醫院的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轉率,對醫院的護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為了抵御人民生育意愿下降帶來的人口老齡化,2016年全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一旦未來生育政策進一步放開,幼兒人口數量的增長會給公立醫院帶來新的挑戰。目前,設立兒科的綜合醫院和??苾和t院已經普遍存在“看病難”的問題,兒科醫療資源無法滿足兒科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另外,兒科的用藥和檢查費用偏低,具有高風險、高強度、低收益的特點,這些都是公立醫院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2018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本省為91%,逐漸接近全民醫保的目標。隨著本地區醫療保險制度不斷完善,未來患者對醫療費用的支付能力會進一步提升,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會持續增長,為公立醫院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018年本院的出院患者來源于城區、L縣的同期略有下降,來源于其他周邊區縣的出院人數比上年均有所增加,來源于省內外市、省外的同期顯著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證明醫院的知名度提升、影響力加大,吸引著更多周邊區縣、外市的患者前來就醫。
四、技術環境分析
近年來,醫療技術高速發展,手術機器人、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術在醫療服務領域的應用廣受關注。手術機器人是集多項現代高科技手段于一體的綜合手術系統,主要用于心臟外科、婦產科和節育手術,外科醫生可以遠離手術臺操縱機器進行手術,使手術精確度大大增加,創傷更小,術后恢復快,愈合好,減少醫生疲勞,減少手術參加人員。移動互聯網在醫療收費、結算工作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患者可使用微信、支付寶、手機App等多渠道完成預約、掛號和繳費;在醫生的診室通過掃碼完成診間支付;在病房掃碼點餐、續費;床旁結算系統實現病人不出病區完成結算。大數據能夠為醫院的醫療、科研、教學和管理多個方面提供信息服務。利用大數據為醫院運營管理提供參考,使醫院的戰略決策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利用大數據對就診信息進行儲存、查詢和分析,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精準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提高診療的有效性。人工智能技術可應用于醫學影像工作,只需十幾秒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生成影像結果,輔助醫生診斷。3D打印技術在口腔科、骨外科臨床工作中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比如對患者的某些部位制作3D打印模型,進行3D打印手術。
由于技術條件尚不成熟,醫院在大數據、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術的應用還處于論證階段,需要到先進地區、先進醫院學習借鑒。面對外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醫院要增強危機感,以高端人才、高端設備的引進為驅動力,推動醫院整體醫療技術水平逐步提升。
作者簡介:
戴思聰,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遼寧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