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洋 李遠芳 迪麗胡瑪爾·艾海提 王冕卿 譚小荷 劉婉芬

摘要:本項目積極響應環保改革的趨勢,成員通過前期對文獻的查閱、數據的研究和后期的實地考察確定了八達嶺長城的客觀環境條件。以降低景區垃圾分類回收成本,喚起公眾環保意識為目的,針對八達嶺長城景區內塑料瓶垃圾回收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回收模式——“行走的水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推動景區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發展。
關鍵詞:垃圾回收;綠色旅游;八達嶺長城
一、引言
近年來,環境污染、能源危機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我國“垃圾圍城”現象嚴重,已危及民眾的正常生活。以北京八達嶺長城為例,2018年“五一”假期,景區共清理固體垃圾35噸、液體垃圾30噸。2019年5月1日,景區共清理固體垃圾7.2噸、液體垃圾11噸。景區一日接待游客能夠突破六萬人次,產生垃圾十余噸,嚴重危及名勝古跡,增加保潔人員的負擔。
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第五章中專門提出“加強旅游環境保護”,體現了環境保護在旅游業中的重要地位。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明確提出,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始終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所以我組結合旅游專業優勢,以八達嶺長城景區為示范點,針對該景區內塑料瓶垃圾回收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消費、移動、收集、兌換”回收模式,即“行走的水瓶”的創新型回收模式;并利用“雙微”平臺、視頻直播等宣傳媒介,積極宣傳塑料瓶回收的相關知識,培養游客對待垃圾處理的正確態度。項目從解決小問題人手,希望以創新的產品和模式推動景區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發展。
二、前期調查
為初步了解大眾對長城水瓶回收的認識和看法,制作了“大眾對長城水瓶回收的認知、態度和行為調查”的線上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02份。
(一)對長城衛生環境現狀的認識
根據調查結果,在102個被調查者中有74人去過長城,在這74人中有71.6%的人在長城遇到過不太方便扔垃圾的現象;并且55.41%的人看到過山下有塑料瓶,這說明長城有必要在環境方面做出一定的改善。
被調查者中有94.12%認為環衛工檢游客丟棄在山下的垃圾,再全部背下山的這種回收方式很危險,也說明了長城改變水瓶回收方式的重要性。
(二)使用“環保扣”的意愿
有75.49%的被調查者愿意使用環保扣,在找到垃圾桶前隨身帶著水瓶,而不是隨地丟棄。其中不愿意使用的5位被調查者的2位覺得累贅,3位不想使用“環保扣”。有75.49%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必要通過環保扣等產品去改善長城的塑料瓶回收情況。整體上來說,大眾呈現出的對“環保扣”的使用意愿是比較樂觀的。
(三)對提升環保意識的看法
79.41%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各類景區內提倡使用環保扣等產品會在一定意義上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說明“環保扣”的使用也可以作為環境宣傳教育的一種形式,充分調動游客參與到環境保護中是值得期待的。
三、現存塑料瓶回收模式淺析
“互聯網+”回收模式利用智能回收機器讀取飲料瓶條形碼回收,后對用戶實施電子返利的回收模式。除此以外,人工回收模式也在垃圾收運與處理中占主導地位,這一模式即絕大多數國民以家庭為單位在一段時間內收集塑料瓶等廢品后賣給回收工,再由這些拾荒人員將廢舊物品賣給廢舊物資回收站。
(一)現存塑料瓶回收模式的不足
部分消費者環保意識還停留在傳統的垃圾分類回收方式階段,環保意識的缺乏也使“互聯網+”回收模式難以開展。除此以外,一些飲料瓶上的條形碼難免會被消費者損壞,因此導致原本能夠回收的飲料瓶不能被識別,造成資源浪費。
此外,人工回收模式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不可估量。小作坊一般都使用工業強堿沖洗飲料瓶,直接排放廢水廢氣,對環境的污染不言而喻。
(二)“行走的水瓶”垃圾回收處理新模式
我組產品在景區的具體運用包括四步。“消費”即確保游客在景區內購買到的飲品均帶有“環保扣”,深化景區綠色環保形象;“移動”則在提升旅游體驗的同時有效避免游客因疲憊而亂扔垃圾的現象;“收集”即游客可在景區出口的廢棄水瓶回收處放在指定位置;“兌換”即游客可以以帶有“環保扣”的空水瓶兌換相關文化紀念品,深化景區形象。
1.提升景區服務質量
“行走的水瓶”垃圾回收處理新模式可以有效減少廢棄水瓶數量,提升景區服務質量,從而大大提高游客的旅游滿意度,對景區的發展起到極大的幫助與作用。
2.創新景區管理模式
“行走的水瓶”模式中的環保扣可使游客將廢水瓶自行帶出景區,實現水瓶的“行走”。除此以外,這一模式也可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減少運輸中尾氣排放。同時使八達嶺景區環境管理方式變客為主,創新景區管理理念。
3.提高民眾環保意識
智能飲料瓶回收機模式以及其衍生的其他“互聯網+”回收模式都對國民環保意識有著較高的要求,而“行走的水瓶”模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公眾的環保參與度,同時也培養了游客的環保意識,從而進一步推動旅游可持續發展。
(三)項目管理及實施方案
1.“行走的水瓶”相關產品制作及安裝
由北京市八達嶺旅游總公司下屬企業北京八達嶺巨龍工藝品有限公司設計,生產及研發“環保扣”以及“行走的水瓶”文化紀念品卡通形象鑰匙扣。交由北京市八達嶺旅游公司工作人員將景區待售飲品裝置環保扣,將文化旅游與綠色環保深度結合,構建綠色旅游新模式。
2.“行走的水瓶”市場營銷方案
(1)擬創綠色旅游IP形象,多平臺全方位營銷推廣
將八達嶺長城深度文化旅游模式與具有社會責任意義的新興綠色旅游模式相結合,設立“行走的水瓶”文創卡通IP形象,加強推廣效果,構建高效的營銷模式。也可借助主流媒體的品牌影響力以及新興媒體的全員媒體效力,為八達嶺長城打造一個文化與綠色相結合的旅游新IP。
(2)平臺營銷推廣及網紅模式探索
通過微信,微博等受眾較為廣泛的平臺,在現有的八達嶺長城及相關微博賬號方面對“行走的水瓶”活動進行合理運營。
除此以外,可通過抖音、快手等多短視頻平臺將文化遺產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通過直播平臺網絡主播的粉絲影響力及網紅效應,對活動進行合理宣傳與推廣。通過小紅書,馬蜂窩等多平臺,旅游博主通過發帖發視頻等方式進行對新型綠色旅游方式進行推廣。
(3)校園平臺推廣
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受眾廣泛。可以發布項目相關推送,共同開啟大學生聯合活動。此外,志愿者招募平臺也容易號召大學生參與其中。招募志愿者在八達嶺長城進行活動宣傳等志愿服務,并為大學生提供志愿時長證明。
四、總結與建議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基于對于相關類文獻的不斷搜集以及基于實地操作,我組認為今后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及當前技術,設置線下回收機器。消費者只需要把要廢棄的塑料瓶通過機器掃描瓶身條形碼即可識別并打開回收艙口。回收成功后,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回收機二維碼或者手機NFC感應識別增加“能量值”。而增加的“能量值”可以兌換一些生活上的優惠,旨在增加消費者的互動性,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到環境保護中,達到可持續發展目的。
參考文獻:
[1]鳳凰網2019年5月1日報道《5.4萬游客五一游八達嶺長城,景區清理垃圾18.2噸》http://news.ifeng.com/c/7mKFVInEXDNX.
[2]麥志溢,黃偉麟,歐福辛.結合廢棄塑料瓶回收與電商引流的設計[J].智能城市,2019,5(13):152-153.
作者簡介:
趙洋,李遠芳,迪麗胡瑪爾·艾海提,王冕卿,譚小荷,劉婉芬,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