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的農村經濟發展情況來看,農村經濟在總體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目前的政策來看,在未來會對農村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以此來發展一些經濟水平較低、發展緩慢的農村,由于農村金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所以突出了解除農村金融約束的必要性。本文首先介紹了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的地位;其次,簡單闡述了農村經濟部門的金融約束的成因;再次,介紹了經濟進行的調整;最后,從四個方面提出了農村經濟發展約束的解除辦法。以此來供相關人士參考交流。
關鍵詞:農村經濟;金融約束;解除方法
作為如今的經濟核心,金融在農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但由于歷史原因,農村的金融發展仍不盡人意,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腳步,因此,若想發展農村經濟,就要提出一些解決金融約束的措施來促進農村經濟的改革,這成為目前農村經濟與金融工作的重點內容。
一、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在城市中,土地面積僅占很小的一部分,農村人口眾多,土地面積大,給城市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如農副產品、蔬菜、糧食等,也在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同時,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各種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在經濟增長的時代,農村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幾年,雖然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在經濟貢獻不斷擴大,但仍然不能替代農村的經濟增長。
二、農村經濟部門的金融約束的成因
(一)缺乏商業化金融供給
在目前的金融體系中,正規機構是農民獲得資本的主要渠道,但是一些非正規的金融機構沒有嚴格對規定進行約束。在如今的形式下,正規的機構對一些值得信任的國有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獲得了較大的利益。除政策對金融機構要求要對農民進行一些貸款和專項資金外,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在金融機構中找到資金供應。現如今正是發展和變革的時候,非正規的借貸活動十分活躍,但由于監管不到位,非正規的機構對于經濟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形式來看,非正規機構的借貸往往有著高昂的成本,由于金融體系的不完善,導致農村的金融供應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農村的經濟發展。
(二)小農生產形式與現代金融不相符
由于農村所需的資金無法得到保障,現代金融體系不夠完善,農村生產形式在根本上無法支持現代的金融體系發展。科技發展可以較大的提高農村的生產效率,這可以使剩余的勞動力增加,這就需要非農產業發展減少勞動力,那么剩余的勞動力就會向城市轉移,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暫時離開農村去城市打工的勞動力對小規模經濟生產仍抱有一定的依賴心理,那么農民就會將非農業收入的一部分作為農業發展的一部分,基于這種思想的禁錮,農民無法真正地成為雇傭勞動者。小農經濟的發展是農村在社會中立足的關鍵因素,小農經濟由于本身簡單但無法擴大生產,導致無法穩定虧損,而且不能為未來的資金投入提供保障。因此,這樣的經濟體系無法滿足現代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服務。
(三)傳統的金融體系對農業生產的約束
在農村不能發揮正規機構的作用,對農民貸款的用途無法進行監督,若貸款僅用于消費,那機構的風險就會大幅度增加。此外,也有些素質低的人會進行一些策劃好的賴賬,這些人在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威脅時,不會進行償還貸款。同時,在農村的一些非正規的機構,雖然在現在的經濟體系下看上去相對合理,但其實只是對小農經濟有幫助,但無法對農業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農村經濟的調整
農村經濟體系要著重設立在批發市場上,發展其金融效應,對農產品要進行信息化網絡建設。在產業化經營農業方面,要通過多種形式協調好,加快農產品的流通速度,讓農村的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農產品在經營時擁有幾項重要的組成因素,分別是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運輸和儲存企業等。
在建設小城鎮方面,小城鎮的發展也標志著農村的發展,但農村的發展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來實現的,小城鎮應該通過社會的投資和國家的政策讓農民進行經濟生產,根據農村的市場經濟體系創造一條適合農村發展的特色道路,由上述可以看出,小城市必須要有科學經濟規劃的能力,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合理分配布局,將鄉鎮企業和農村市場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四、農村經濟發展中約束的解除辦法
(一)消除與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歧視和限制
由于農村信用社沒有在信譽度方面的擔保,這讓銀行有很多業務不能正常開展,那只能服務一些小型企業或者單位,所以相關部門要對農村信用社這樣的金融合作機構在信譽上進行一定的政策補償,排除不利因素。要廢除或減少對農村金融組織和機構具有歧視和限定的標準和規定,要設立一些對農村經濟發展有效的優惠政策,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對農村經濟給予適當的保護。要切實推進經濟發展進程和市場機制改革,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權威,讓其與其他城市中的金融機構擁有同等的待遇,這才有利于今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完善。
(二)強化金融合作組織法人地位
由于市場經濟不完善,沒有建立相對應的金融管理體制,這使縣聯社和基層社這兩個信用社主要的法人制度利益無法得到有效的滿足。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根據如今的經濟形勢來增強基層信用社的地位以及發揮其作用,在加強基層的同時還要對縣聯社進行監督和管理。要想讓基層信用社能夠進步并且可以獨立的運作,就要對信用社采取核算制度,減少縣聯社對其的限制。
(三)重視勞動原則
主要擴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方法是產權明晰,通過這種方法對產權進行變更,但在發達國家中,農村已經設立了一些具有高效的產權制度,但現如今我國的農村制度還不夠完善。最近一段時間,農村信用社發展比較不穩定,相對來說較為混亂,這造成了財產的分解出現了混亂。要明晰產權就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對勞動重視,只有對勞動重視了,才能夠保障老社員能夠獲得合理的報酬。只有金融機構進行并購重組,才能有效地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也可以吸收一些先進的經驗,消除發展不好機構所帶來的風險,實現雙贏。但活動的開展也要嚴格遵循自愿的原則,不能強制進行,政府部門也不能強制要求。
(四)完善合作金融立法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其發展必須要經過相關法律的約束。金融立法也可以吸收其他國家資金成功的經驗,如日本的農村協會,特點在于相互的輔助,這使得協會組織的發展都相對穩定,成功的經驗主要是金融立法的完善。就目前的立法形式來看,權威性的合作金融立法仍然不夠完善。信貸機構比較接近基層成了地方金融組織,但其發展受到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干預,與根本性質背道而馳,這需要合作金融嚴格的遵守金融法律,對農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規進行適當的調整,只有在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下,農村信用的發展才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五、結束語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發展和前景中看,金融作為市場經濟的核心項目,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所擔負著十分重大的責任,因此,若想要進一步加快農村金融經濟的發展,就要深化機制改革,使經濟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今后的時間里,政府要加大農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力度。
參考文獻:
[1]宋春玲.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約束效應研究[J].當代經濟,2017(32):10-11.
[2]安麗莉.制度約束下的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J].現代經濟信息,2017(16):298.
[3]張僑然.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金融約束及其破解經驗分析[J].山西農經,2017(4):16.
[4]張傳政.面向農業經濟發展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研究[J].中國市場,2019(21);29-30.
作者簡介:
宋金萍,吉林省洮南市永茂鄉農村經濟管理站,吉林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