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供給側改革在各個行業的實施,我國的煤炭企業也逐漸開始探索轉型升級的道路,在進行轉型升級的過程之中,煤炭企業不免會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面臨的發展問題。本文將對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的煤炭企業發展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煤炭企業未來發展及產業轉型方向,提出煤炭企業未來轉型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煤炭企業;產業轉型升級
21世紀初,是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最為快速的階段。但近年來,由于國際經濟形勢變化、能源結構調整以及國內產業結構轉型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之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能源需求量也呈現出下降態勢。我國的煤炭行業市場也趨向飽和,呈現出產能過剩的特征。但即便如此,煤炭依然是我國當前的第一大能源,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也是我國最為主要的能源之一,因此,如何解決煤炭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促進煤炭企業的轉型升級,是當前我國經濟轉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煤炭企業發展及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結構問題
煤炭產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就應當遵循能源發展的標準,才能夠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格局,通過清潔能源的使用,實現對煤炭資源的轉化。煤炭企業了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必須要進行清潔能源的開發。近年來,綠色化發展成了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消費者也更加容易接受綠色化的商品,只有實現了綠色化產業發展,才能夠跟上市場發展的大潮流。為此,煤炭企業只能夠選擇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煤炭能源的轉化。
(二)區域結構問題
我國煤炭企業區域布局較為不平衡,從區域上來劃分,我國的煤炭企業區域分為老區煤炭企業與新區煤炭企業兩個部分,且新區煤炭企業與老區煤炭企業的主要特征完全不同。如何根據不同區域煤炭企業的發展特征,設置相對應的管理機制,是煤炭企業區域結構升級面臨的主要問題。此外,煤炭企業的地區分布不均也是一個問題,如何優化煤炭企業的地區布局,實現統籌發展,建立跨地區的煤炭產業集中區,也是煤炭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治理結構問題
煤炭企業的內部治理也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煤炭企業需要從企業內部出發進行相應的治理行為,改善企業的內部環境,建立起完善的企業文化。在此過程中,煤炭企業的董事會需要發揮自身的監視職能和決策職能,在企業主要事項方面做出有效的決策,企業的經理層則需要在董事層做出決策之后,落實決策內容,并在企業內部建立起橫向管理層,改變以往單一的縱向管理結構。煤炭企業想要在未來的市場之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要引起先進、科學的管理方式.改變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接受新事物,在企業管理之中使用現代的、科學的理念,才能夠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
二、供給側改革企業下煤炭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煤炭的清潔化
隨著第二產業的不斷發展,第二產業在為社會發展帶來龐大的經濟貢獻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二氧化碳引起的溫室效應早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雖然二氧化碳并非對溫室效應影響最為顯著的因素,但由于人類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大,成了溫室效應的最主要成因。為了解決不斷加劇的環境問題,發展低碳綠色經濟成了國際市場的未來主流方向。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每一年的能源消耗都在上升,因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2007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煤炭作為我國的第一大能源,也是所有能源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因此,為了適應未來的綠色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煤炭企業必須要進行煤炭清潔化利用的開發,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煤炭的高效利用
目前的世界能源結構正在不斷地發生改變,近年來,發達國家和部分走在前列的發展中國家都在進行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及利用,這意味著未來能源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新能源。在我國,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也逐漸在全國各地得到了普及,但由于生態條件、地理環境以及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限制,我國的能源結構依然是以煤炭為主,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結構也不會發生改變。因此,我國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又必須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率,減少低效無效煤礦的開采,滿足供給側改革的要求。
(三)推動多元化發展
煤炭能源的多元化發展,也就是煤炭企業不僅僅要發展自身的主要行業,同時還應當重視與煤炭相關的其他業務的開發,拓展煤炭企業的產業鏈,從而實現對煤炭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就目前而言,煤炭多元化發展有兩種方式:其一,以煤炭產業為基礎,發展煤炭能源加工及周邊產業,并與其他能源聯系,發展出緊密的煤炭產業鏈;其二,并不以煤炭產業作為核心,發展與煤炭產業聯系度不大的其他產業,如服務業等,拓展煤炭能源的銷售渠道。煤炭多元化發展,能夠實現煤炭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減少設備、原材料的浪費,實現多個產業領域的資源共享,減少企業成本。此外,煤炭企業的多元化經營也能夠拓展企業的發展渠道,改變以往由于業務的過度集中導致經營性風險的局面,推動企業從粗放型生產向著集約型生產的方向轉變。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煤炭企業的轉型策略
(一)優化煤炭企業結構
我國當前依然有許多煤炭企業處在持續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之中,其中也有一部分小型煤炭企業為了擴展自身規模,在進行新礦井的開發,并沒有真正意識到煤炭企業企業結構優化的重要性。當前,煤炭企業應當把優化企業結構作為最為優先的內容,只有煤炭企業管理層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并遵循相關政策,落實企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才能夠推動煤炭企業的長久發展,滿足供給側改革的要求。
(二)推動資源轉化
為了推動煤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發揮煤炭資源的優勢,因此,煤炭企業必須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化利用,才能夠減少煤炭資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缺陷,突出煤炭資源的優勢,促進資源轉化,實現煤炭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有部分煤炭企業滿足了煤炭資源清潔化試驗的要求,相比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夠正式投入使用。
(三)創建新的戰略合作模式
我國的煤炭企業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必須要尋找新的戰略合作目標,建立新的戰略合作模式。近年來,我國煤炭企業已經在這一方面進行了多次的嘗試,積累了不少經驗。創新是企業建設與長期發展的核心所在,我國煤炭企業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至于企業對于創新有所忽略。實際上,雖然經濟利益是企業的最終目標,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不僅僅需要關注自身的經濟效益,還應當強調企業的創新發展,將現代化理念代人企業發展之中,使得企業緊跟時代發展。
(四)精簡煤炭企業的內部結構
煤炭企業應當對企業目前的內部結構進行優化,建立起扁平式的企業結構模式。相較于以往的橫向企業結構,扁平式結構能夠加強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改善上下級員工之間的關系。同時,企業還應當注重對產業結構、市場的管理,通過引入更多的人才以及對職業崗位的細分,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
四、結語
本文對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的煤炭企業發展及轉型升級進行了研究,從中可以發展,供給側改革對于煤炭企業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煤炭企業在這種情況之下,需要改變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發展,利用企業轉型、能源優化等方式,適應未來的能源市場。
參考文獻:
[1]梁鋒.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山西煤炭企業再整合研究[J].市場觀察,2016,(z2):140.
[2]吳達.我國煤炭產業供給側改革與發展路徑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
[3]劉新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有煤炭企業職工安置研究[D].鄭州:河南工業大學,2018.
[4]路亞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山東省煤炭產業生態化轉型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8.
[5]張麗沖.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大同煤業轉型升級的制約因素與應對策略[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7.
[6]王潔.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煤炭企業融資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7.
作者簡介:
華曄,山東能源集團煤炭營銷有限公司,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