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邢臺市任縣的大屯村,曾經是整個鄉的中心。以糧為綱的年代,這里是全縣的模范,改革開放后,也不乏外地考察組特意來學習糧食種植。可如今,這塊象征過往繁榮的石碑立在荒蕪的土地上。石碑以北約500米處,大約100畝耕地下陷3米深,地面雜草倒伏,有些樹已經枯死。有調查表明,這些被掏空的土地和前任村支書崔金平有關。除此之外,崔金平還被舉報打人、占地等。
來了也解決不了問題
從1985年擔任村支書以來,崔金平曾于2016年、2017年、2018年三次被任縣紀委給予黨內警告處分。直到2018年,他才因年齡過大選擇不參與換屆選舉,不再擔任村支書。
即使如此,想要在村子里得到有關崔金平的評價也非易事。記者在大屯村走訪期間,有村民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說,只有在得到對其信息進行保密的保證后,他才愿意讓記者進門。還有一位村民將記者約到了距離大屯村20公里的馬路邊,再開著電動三輪車引導記者來到一處隱秘的工地上,才愿意開口。
村民李琴(化名)說,“我知道你來了也解決不了問題,來了那么多調查的人了,都沒人能解決,解決不了的。”
這位村子里的低保戶說,她家分宅基地的時候被拖了兩年。她去崔金平家說理,被他的兄弟用磚頭在腦袋上砸了一個大包,她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兩次和記者說起這30多年和崔金平的多次沖突,70歲的李琴都哭得止不住。
在記者得到的一份關于崔金平的舉報中,提到大屯村有27人被毆打,均與崔金平有關,其中包括大屯村村民和鄉鎮干部。村民被毆打的方式包括打耳光、捆綁后毆打、把雙手銬起來游街示眾、揮拳直擊胸口等。
記者找到了其中9個人的聯系方式,聯系上8人。有4位被毆打者對記者詳細回憶了被毆打的細節,其說法得到其他村民的證實。他們與崔金平發生沖突的原因各異,包括征購糧食、申請宅基地、計劃生育、工作矛盾等。
上世紀80年代初,1956年出生、初中學歷的崔金平退伍回村。村民們說,很難把小時候膽小的崔金平,與長大后打罵村民的崔金平聯系在一起。自從崔金平當了村支書后,他行事越來越霸道。
“村里環境比較亂”
一份加蓋有任縣糧食局大屯糧油食品站公章的控告書稱,崔金平屢次闖入國家糧站,多次打罵糧站職工。
第一次,1996年夏糧收購期間,崔金平闖進糧站辱罵工作人員,并揚言要打人,經在場人員勸阻才作罷。第二次,1998年1月,崔金平又去糧站,向糧站副主任討要酒錢、飯錢未果后,揮拳打傷糧站副主任的頭部和胸部。同日下午,糧站主任聽聞沖突后,前去崔金平家理論,崔金平打傷糧站主任的臉部,使其流血不止。
2000年左右,大屯糧站搬離大屯村。
除了糧站以外,大屯村作為大屯鄉的中心,有很多鄉鎮單位選址于此,后來這些單位陸續搬走,一位曾經在這里工作過的鄉干部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村里環境比較亂”。
作為傳統的農業縣,任縣位于華北平原腹地。大屯村位于任縣西部,現有3235畝耕地,2345人,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從明朝以來,大屯村依賴糧食種植得以發展、壯大、繁榮。
但是如今,荒蕪的耕地摻雜在麥田中間,村子里連大棚都少見。
根據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問題的調查結果,2011年,建設邢衡高速及連接線工程時,施工單位與崔金平聯系,崔金平與該地塊部分土地承包戶進行協商,由施工單位以每畝100~200元價格對承包戶進行補償后非法取土。
上述調查結果稱,取土后施工單位對該地塊進行了平整,村民開始正常耕種。但把地租出去的李豪(化名)卻說,他待施工單位挖沙后,自行將地塊平整,并拉來雞糞鋪在地面上,每畝地足足鋪了5車雞糞才把地養好。
李豪說,他家耕地被取土之前,四周土地早已被挖空,他澆水都必須小心翼翼。不得已之下,李豪也把自家1.1畝地租出去,收到每畝1萬元的青苗補償款。“我舍不得我的地,但周圍被挖空,我也種不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告不倒的村支書
從2016年開始,村民寫信舉報崔金平。
在舉報信里,除了打人、挖沙,村民還列舉了崔金平占地、向辦低保和申請危房改造的村民收取好處費等問題。但由于33年更替的人事太多,舉報人手里也沒有過多的證據,得依靠走訪村民才能取證。
村民舉報后,調查組數次進村調查。2016年9月9日因大屯村違反村財鄉管制度,私設村賬,坐收坐支,白條入賬嚴重,任縣紀委給予崔金平嚴重警告處分;2017年12月17日,因村務、財務沒有向群眾公開,致使群眾多次上訪,違反群眾紀律(侵犯群眾知情權),任縣紀委給予崔金平黨內警告處分。
2018年8月23日,因對村民和有關施工單位的違法取土行為監管不力,崔金平再一次被任縣紀委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但除此之外,任縣紀委根據取證情況,不能認定舉報信里提到的打人、占地、收取好處費等問題。任縣紀委工作人員表示,在取證過程中,大部分群眾對取證工作予以配合,但也出現個別群眾拒絕見面,拒絕在證人證言上簽字的現象。
被舉報了兩年后,崔金平終于不再擔任大屯村村支書。村民將大屯村屢次錯過歷史發展機遇歸因于崔金平:要是遇到一個好支書,村民們很快就能富起來,也能留住年輕人;要是遇到崔金平這樣把村里資源都掏空的,多繁榮的村子都會落敗。
(摘自《中國青年報》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