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療保險關系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業務的全面開展,男性年滿50周歲和女性年滿40周歲流動就業職工回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地辦理退休手續時,遇到了個人基本醫療保險關系難以順暢接續的問題,影響了其正常享受退休后的醫療保險待遇。為此,筆者首先梳理了問題產生的背景,其次對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初步探討和分析,最后從提高統籌層次、轉移統籌基金、建立調h.J金和推進信息化建設四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建議。
關鍵詞:醫保關系轉移;流動就業職工;接收單位;統籌基金
一、轉移接續存在問題
自人社部《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實施細則,積極開展轉移接續業務,有效保障了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健康發展和平穩運行。隨著業務的深入推進,部分人員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困難的問題逐步顯現,主要存在于男性年滿50周歲和女性年滿40周歲流動就業職工(以下簡稱“4050流動職工”),這類職工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按規定回養老待遇領取地辦理退休手續時,因在當地已無接收單位或者無法滿足當地實際繳費年限門檻,其個人醫療保險關系難以順暢接續,進而無法正常享受退休職工醫保待遇。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4050流動職工的合法權益,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人才的合理流動,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不和諧因素。
二、問題形成的背景
4050流動職工是伴隨著國家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產生的一類較為特殊群體。2009年國辦發66號文規定,4050流動職工應在原參保地繼續保留養老保險關系,同時在新參保地建立臨時繳費賬戶,待再次跨省流動就業或在新參保地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將臨時繳費賬戶轉移歸集到原參保地或待遇領取地。依據此規定,4050流動職工是無法在新參保地辦理退休的,需要回到原參保地或待遇領取地辦理退休。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是緊密捆綁在一起的,兩個險種的退休待遇也基本在同一地享受,這就要求 4050流動職工在回待遇領取地辦理退休時,應將新參保地繳納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進行同步轉移。
然而,按照現行醫療保險轉移接續政策規定,流動到新就業地的參保職工,有接收單位的,隨單位參加職工醫保;無接收單位的,以個人身份參加職工醫保或居民醫保。但4050流動職工回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地辦理退休時,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理論上已無法與新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并參加職工醫保,只能以個人身份參加居民醫保,而居民醫保與職工醫保相比,不僅待遇水平有所降低,退休后還需繼續繳費?;蛘呒词勾嬖凇敖邮諉挝弧保B老保險待遇領取地為原參保地的,可求助原工作單位),各地同時還設置了醫療保險退休最低實際繳費年限的門檻,同樣給4050流動職工按時享受退休職工醫療保險待遇帶來了困擾。
三、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人口向養老待遇和醫療衛生資源好的地區聚集
由于歷史原因、地緣優勢、能源分布及政策傾斜等一系列因素導致我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和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差距較大,對應的養老待遇、醫療衛生資源等公共服務也存在顯著差異,這就導致流動就業人員容易傾向于向養老待遇高、醫療衛生資源好、醫保報銷比例高的經濟發達地區轉移退休。
(二)醫保統籌層次不高,制約醫保關系轉移接續
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較低,省級、地市級、縣級統籌的現象并行。而低層次、小范圍的統籌,一方面,削弱了醫保基金的共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客觀上加劇了各地區擔心基金被轉入人員占用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制約了人力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形成了勞動力流動的壁壘。也正是因為醫保統籌層次低的現狀,以及醫保屬地化管理的原則,4050流動職工在跨統籌地區流動就業時,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的現實問題。
(三)醫保統籌基金不轉移,地區之間的利益矛盾難以協調
在當前醫保統籌基金無法轉移的前提下,各地對轉入人員在當地享受退休醫保待遇都設置了最低實際繳費年限的門檻。這種做法,從維護地方醫?;鹗罩胶饨嵌瓤矗哂幸欢ê侠硇?。因為醫療保險是權利義務相統一的,參保繳費和待遇享受應是相對應的,作為轉入人員,到新參保地享受醫保待遇,須對當地醫?;鹱鞒鲐暙I,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其退休后可能發生的疾病風險費用;但從轉移人員尤其是4050流動職工角度看是不太合理的,因為他們退休前一直在履行實際繳費義務,轉回待遇領取地還需按規定補繳不足年限的醫保費,這不僅造成了醫保重復繳費,還增加了轉移人員的不合理負擔。
(四)“五險合一”經辦模式下,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無法解除捆綁
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經辦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建立實施五項社會保險整合統一、運轉高效的社保經辦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在此模式下,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是緊密綁定的,兩種社保關系轉移要同步進行,兩項待遇應在同一地享受。因此,4050流動職工回待遇領取地辦理退休時,不能只轉移養老保險,而置醫療保險于不顧。
四、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提高醫保統籌層次,化解轉移接續難題
適當提高醫療保險統籌層次,推動縣級、地市級統籌逐步過渡到省級統籌,最終達到全國統籌,實現制度政策、繳費比例、待遇享受、基金使用、業務規程等各方面的統一。推進醫?;鹪诟蠓秶鷥冉y籌調劑使用,打破原有低層次統籌范圍內基金封閉運行、自求平衡的狀況,擴大基金互助共濟和抗風險能力,從而減少統籌單位過多帶來的體制障礙和地方壁壘,消除地區之間的利益矛盾,從根本上破解醫療保險轉移接續難題。
(二)轉移醫保統籌基金,協調地區間利益關系
在適當提高統籌層次基礎上,借鑒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做法,進一步健全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制度。一方面,制定合理可行的醫保統籌基金劃轉辦法。針對醫保待遇享受與養老保險不同,是隨機的、不可預期的,且不同年齡段人員對應的醫療費用支出也存在顯著差異的特點,醫保統籌基金不宜按統一比例劃轉,可通過區分不同年齡段的方法來確定劃轉比例,這樣既保證轉出地的即時支付能力,又滿足轉入地預期退休后的支付需要。具體做法,先根據測算的醫療費用支出情況對不同年齡段的參保職工進行合理劃分,再確定各年齡段參保職工轉移關系時需劃轉醫保統籌基金的比例,劃轉比例應與各年齡段醫療費用支出相匹配,并適當拉開檔次。另一方面,明確4050流動職工回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地退休時的醫保關系接收單位。對于這類職工回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地辦理退休時,如無接收單位的,應由當地社保經辦機構負責為其辦理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手續,確保其能正常享受退休后的醫保待遇。
(三)建立醫保調劑金制度,保障各地基金收支平衡
在提高統籌層次的過程中,可考慮建立省級甚至中央層次的醫保調劑金,主要用于補貼因醫保關系轉移接續而出現基金缺口的地區,平衡各地基金收支狀況,解決統籌地區之間的利益爭端,確保醫保關系轉移接續順暢,促進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持續有效運行。
(四)推進醫保信息化建設,實現數據信息共享
醫保信息化建設是提高醫保統籌層次,順利實現醫保轉移接續的必備條件。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可依托大數據應用、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手段,創新“互聯網+醫保”模式,加快“數字醫?!苯ㄔO。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系統服務平臺,覆蓋各級經辦機構、定點醫院、參保單位及個人,實現醫保數據的全國聯網和信息共享。同步完善信息化、電子化的轉移業務模式,實行流動參保人員精確管理,保證轉接順利,維護參保人權益。
參考文獻:
[1]仇玉臨,梁金剛.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現狀、問題與出路[J].海南大學學報,2014(5):11-17.
[2]楊宜勇,朱小玉.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為何比養老保險難[J].中國醫療保險,2011(10):23-25.
[3]李華業,胡西厚.流動人口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的對策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6(9):51-53.
作者簡介:
王源海,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