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國內市場經濟發展不停深化,農業產業化發展慢慢地出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單要求現代化的專業農業技術人才,還要求具備充足的經濟管理知識和實踐的經濟管理人才。下文將根據農業產業化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急切渴求出發,探究得出目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具有的不足和出現的原因,最終得出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農村經濟;管理人才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背景下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渴求
(一)鄉鎮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
從20世紀末開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國內鄉鎮企業得以迅猛發展,促進了農村第二產業的迅速發展,還提升了整個農村勞動力的素養,并且推動了許多新型農民和農民企業家的出現。但是,雖然目前我國的鄉鎮企業發展規模較大,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為農民創造了巨大的收益,使得農村經濟更好的發展。然而,目前的鄉鎮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相對來說不大,組織管理能力較差且落后,在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需要加強。因此,想要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強企業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依賴大量的具備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知識的經營管理專業人才,有效地投身于鄉鎮企業經營管理工作里。
(二)創業型的現代化農業經營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被應用于生產當中,促進了“互聯網+”農業模式的出現,并推動了創業型現代化農業經營人員得到發展,充分展現了農業多功能。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回鄉創業,還有許多的農業經營者放棄了以往的養殖種植,開始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優勢來深入開發休閑農業和農村旅游業,把農業經營人員的職能更加細分。大多數的創業人員都是根據農產品的粗加工、農產品營銷售賣等進行創業,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高了對創業型的現代化農業經營人才的要求。在這種狀況下,經營人員必定要不停地提升自身的經營能力,不僅要全面的把握農業生產技術,還需要對安全生產及產后商品化處理技能深化探究,熟悉農副商品成本核算知識及市場信息采集處理技能等各方面的經營管理知識。
(三)現代化職業農民
現代化職業農民表示的使具備科學文化素質、熟知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技能,將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當作核心職業。將農業收益當作基本生活來源,在農村或鄉鎮常住的農業從業者。早在2016年在相關的文件中,黨就確鑿提出,要促進培養現代化職業農民,吸引有理想投入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村青年、回鄉農民工、農技推銷人員等參加現代化農民團隊,將職業農民培育為構建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F代職業農民布局要有充足的農業科學技能知識,還需要具有現代經營管理觀念、知識和實踐,滿足現代農業及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多方位發展。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不足
(一)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缺乏穩定性
自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通過施行許多有關策略積極激勵和支持大學生深入基層農村,根據相關的報道得知,2015年國內有大學生村官22萬名,利用新選村干部定向設計、在崗村官地方內整改等措施,讓大學生村官深入到了更多的基層農村,村干部的產生從一定狀況中轉變了農業人才構造。然而在這部分村干部里面,切實具有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知識和能力的專業人才只有寥寥幾位。通常村干部的任職期是3年,通過3年的基層訓練對農村經濟管理積累了一些經驗,然而又因為許多因素,大部分的村干部在任職期到了以后選擇脫離農村,真正想要植根在農村并為農村經濟提升貢獻的大學少之又少。所以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具有流動性強、穩定性差的特點,從一定情況上不利于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可持續培育和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不利。
(二)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整體缺乏綜合素養
農村基層干部團隊中大多都是源自基層農民,這從一定情況來看,降低了農村基層干部團隊的整體素養,特別是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在農村基層干部團隊中的比例非常低。這時,有許多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沒有通過專業的教育培訓,通常都是經過自學或者在實踐中得知的部分經濟管理措施等,基本理論知識欠缺使實踐管理發生偏駁。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整體素養必定要提高,不僅要具有經管類知識,還需要具備管理能力。
(三)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團隊構造缺乏科學性
目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通常都是“村干部十基層干部”的構造,因為團隊整體人數不多,通常集中在鄉鎮地區,切實位于村里的很少。雖然國內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團隊逐漸擴張,然而還是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特別是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要求,尤其是村里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缺乏情況費查更嚴峻。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團隊構造不科學,使實踐中可以帶領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力量缺乏,限制了農業經濟提升。
三、農村產業化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策略
(一)更好的認知農村職業教育在“三農”服務的意義
根據目前國情發現,農村職業教育培養培育目標,其一,想要把農村勞動力轉化為非農業人才,其二,想要培育把握新型農業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技能的現代化農民。隨著我國全方位施行城鄉一體化政策以來,農村職業教育的重點任務就是培育把握創新型農業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技能的現代化農民。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到至今,農業發展長期都面對著巨大的挑戰,假如想要全方位提高國內農業的市場競爭力,那么就必須要把農村職業教育的引導意義展現出來,從而提升職業農民的經營決斷力。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國內的農村職業教育必定要確認自己對“三農”服務的核心意義,將培育現代化農民作為重點任務,培育一批高技術、會經營的綜合型農村職業人才,以促進產業化更有效地發展,作為人力資源儲備。
(二)擴張實施優惠政策激勵涉農大學生投身于農村經濟管理
我國高校畢業生每年不斷地增長,以達到幾千萬,隨之帶來的就是巨大的就業壓力。地方各級政府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該擴展宣傳力度、實施優惠政策激勵和指引涉農專業大學生投身于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其一,地方各級政府需要依據本地中高職農業學校的畢業大學生的人數和水平、本地所有鄉鎮所需要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人數等實際狀況,經過實地探訪、報紙雜志等媒體來提高宣傳力度,以及有針對性的構建資金激勵、項目支持等優惠政策吸引青年大學生深入基層、投身農村,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其二,鄉鎮企業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需要制定對應的優惠措施和激勵方案來引導青年大學生投身到基層農產品企業,從基層職位中展現自己的價值。
(三)定期開展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訓革新專業知識構造
農村經濟管理人才不僅有外來的青年大學生,還有當地的具備豐富經驗的基層農民,兩個群體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實踐中相互發揮自己的優勢,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然而面對迅速發展的農村第二、三產業,對于深化結合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必定需要不停發展,獲知符合時代趨勢的知識和能力,從而滿足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需要定期開展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訓活動,以革新專業知識構造。通過各種溝通考察的機會去各個地方進行學習,吸收現代化理念和措施。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不能夠一蹴而就。
四、總結
根據上文可知,在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背景中,急切地需求一大批具備充足的經濟管理知識和實踐的職業性人才。據此,培養現代化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需要通過上述的有關措施,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從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董釗,馬佳宏.農業產業化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研究.農業經濟,2017(4):80-81.
[2]劉振芳.農業產業化發展與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培養.科技經濟導刊,2017(7).
[3]楊曉雨.大力培育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為現代農業提供人才支撐.吉林農業月刊,2017(5):35.
作者簡介:
李維晶,吉林省洮南市農村經濟管理總站,吉林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