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松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以“差異性”教學為中心的聾生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及其意義,依據聾生認知特點的形成與環境因素的關系探討聾生美術課堂“差異性”的教學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聾生;“差異性”教學;教學因素;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9-0074-01
在聾生美術課堂教學中,沿用傳統的美術課程實施理念包括培養目標都基本雷同。表現其一在教材編寫,課堂實施和教學目標中忽略了聾生的認知思維特點,沒有區分聾生與健全學生的認知差異性。其二聾生美術課堂中教學內容與形式單一化,沒有區分聾生之間的認知差異性。導致課堂上教師授課花費了大量精力,往往收到的效果并不明顯。
聾生美術課堂教學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都要結合聾生特點的實際開展,從群體之間,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出發,堅持因材施教,努力使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聾生都能接受針對性的教學,并讓聾生的認知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由于聾生在生理、心理、溝通等方式、思維方式與健全學存在著差異,同時聾生之間又存在層次上的差異。因而在聾生美術課堂教學中,需要利用教育資源,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1.聾生的認知特點
生理上的缺點讓聾生有著獨特的認知特點,他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優秀的模仿力。因而美術是比較適合他們學習的課程,美術欣賞、練習和創造能夠提升聾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但在常規的聾生美術課堂教學中單一性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阻礙了學生個別化差異性發展的提升,結合學生的美術作品觀察發現,聾生的美術作品模仿性強,創作內容雷同,形式單一。
2.聾生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是教學比賽中忽略學生個性和興趣點,過于強調課堂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性,根本原因為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思維的禁錮。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3.聾生“差異性”的教學得路徑
(1)家庭教育為主,養成良好個性
改變家長的傳統觀念,樹立聾生可以成才的信念。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在家庭生活中通過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增加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教師在培養聾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愛好,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多和學生進行家庭互動,如參照親子活動,共同完成美術涂鴉手工創意作品等,對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正確引導并啟發他們的想象力。
(2)創設教學環境,創建“差異性”融合課堂。
營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環境,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要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引導和培養聾生的綜合理解能力。根據課堂學生的綜合表現,尋找個體之間的興趣差異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強化練習。觀察事物時有敏銳的洞察力,這樣才能真正使他們形成具有“觀察”行為的能力。根據個體學生的能力層次安排教學任務,優先發展學生特長性,實行小組分工彌補個別方向上的差異。此外,將聾生全面審美及創造能力的培養融合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借助于課堂的引導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實踐中。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可通過分組討論并形成觀點展開討論。這樣能更好的提高聾生的審美能力。
(3)教育過程注重層次性和自主性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用獨立的思維和個性,所以在認知層次的表現上就會有所差異。教師此時要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開展分層次、分個體的教學。并注重學生優秀特長的發掘與培養,讓學生在綜合能力和個人特長兩個方面都得到發展。注意培養聾生學習上的自主性。引導學生開展自學,培養學生美術學科的興趣,讓聾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發揮聾生的潛能。讓美術課堂成為他們實現創造性想象的場所。
(4)尊重個性差異積極引導
教師在尊重每個聾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積極培養聾生學習興趣,拓寬聾生的視野,積累聾生創作的素材。注意保護聾生美術創作的獨立期,避免他人對其產生干擾,讓聾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天性、融入自己的思維開展創作。不受評價的欣賞和創作能夠極大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創造和專業學習興趣。無論美術課堂教學和創造都要與其他課程或主題活動緊密聯系起來,加強對學生優秀人格的培養,讓聾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善于觀察和發掘事物的美好。
(5)鼓勵個性化創造積極培養創作能力
聾生缺乏自信,教師應該幫助聾生樹立信心,積極肯定和鼓勵聾生的個性和特點,在美術課堂中尊重每個聾生的表現想法,積極肯定他們創意。更多的創意要貼近生活,拉近與聾生的距離,讓聾生認識到美術創作的可觸性。教師在課堂中要借助課程的學習或繪畫比賽的參與,把握好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個性化創造,從而釋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一個良性的教學循環互動,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多元性的藝術創作。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升其語言交往能力、創作能力等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柴艷娟.以“個性優化發展”為中心的聾生美術創作教育探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6(108)
[2]陳榮華.美術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朱卉斌.家庭德育環境對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影響研究[J].文教資料,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