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珊 潘考茂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是很有道理的。而對小學生來說,“聽”則顯得更為重要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種學習方式,“會聽”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p>
傾聽能力是指聽者理解言者口語表達的信息和能在頭腦中將語言轉換成有意義的能力。傾聽是學會做人的一種能力之一,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皶A聽”是體現對人的起碼尊重,也是小學生學習的一條捷徑。傾聽能力的構成是:專注的傾聽習慣;傾聽過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對傾聽內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種傾聽環境中排除外界干擾的能力。具體說來,傾聽者必須聽得準,理解快,記得清,并具有較強的傾聽品評力和組合力。
通過學習、研究、實踐,我們總結了傾聽能力培養策略的幾個方面,以之拋磚引玉:
策略一、教師要以身作則。
優秀的教師無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傾聽者。教師有效地傾聽,可以幫助學生傾訴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得到表達的機會,享受表達的愉悅。教師有效地傾聽,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器重、認可和尊重,能激起學生的發言欲望,提高發言質量。當學生發言時,教師應首先帶頭傾聽,不管學生發言質量如何,不要輕易打斷,更不能在學生發言時,做其他事情,在學生發言后,要適當的進行指導或評價。教師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給學生養成傾聽習慣,樹立了可感的榜樣。
策略二、要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數學是比較枯燥的,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盡量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親切,還可以設計生動的數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讓學生將自己當成課本里面的人物去解決問題等。
策略三、教給學生“聽”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除了讓學生想聽外,還要讓學生知道從何而聽,這就要老師適時地誘導點撥,教給學生方法,使學生會聽。對于中低下學生來說,往往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他們要思考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可能還想不出或摸不著頭腦。這時,他們只能茫然的聽別人的答案。這就要求老師在提問題時,一是要把一個大問題劃分成幾個小問題,可以說這是在為這部分差生降低學習難度;二是問題要提得清楚、明白,重點要突出,這是提醒這些學生要“聽”什么。當要讓學生動手操作時,一定要求學生先聽完教師的要求,才能動手操作,而操作完,學生要交流了、教師要小結了,也要先讓學生把學具擺放好,做端正。
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眼睛看著發言同學的臉,做到神情專一,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時,則以微笑、點頭表示贊同,要讓學生明白聽別人講話,不是只聽“熱鬧”,而是帶著問題去聽。一要聽明白,二要思考有無不認同的意見,三要給自己帶來啟發,在大腦中多問幾個“為什么”。
策略四、把“聽”與“說”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體,聽的目的不只是聽,傾聽能力更多是通過說話表現出來,有了專注的聽,才會有準確的說。而“說”多少又可體現他“聽”多少。因此,要注重將聽與說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要檢查學生是否有注意聽,可以讓他重復別人的回答,如“誰能象某某同學那樣說一遍?!薄翱凑l有注意聽,把他的發言重復一下?!薄罢l聽的明白,把剛才那位同學的想法說一說?!钡龋筮@樣的訓練可以多讓差生來完成。而對于優生,可以讓他們就某個同學的發言、想法,進行評價“我覺的他(她)說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還有什么要補充的,或是我是這樣想的?!?/p>
剛開始發言時,因為信心不足,因為知識面不廣,因為不會,他們可能是吞吞吐吐,可能是表達不清,可能聲音小。這都需要我們教師耐心地去誘導,指點,示范,多些鼓勵,多些機會,這樣把聽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傾聽習慣,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策略五、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
對學生的評價不是只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評價,還包括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情感與態度,為了增強學生傾聽的意識,老師們開始將傾聽作為評價內容,對學生的評價包括老師評價,同學間評價和自我評價,課后,也可讓同學們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給自己打分。此外建立一個可操作的評價體系,設置統計機制和獎勵機制,從外因刺激學生表現,提高效果。
另外,我還把培養孩子傾聽能力的重要性告訴家長,取得家長支持,家長們紛紛獻計獻策,我們從中選取了一些好的做法在家長中推廣,取得不錯的效果。
最后要說的是,在“傾聽習慣”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長期堅持從正面評價、激勵,學生就能養成“聽”的習慣。只有我們不斷訓練學生學“傾聽”,學生才能擁有“傾聽”的能力,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