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國
摘要: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學好書法要了解漢字形態的流變,對漢字美學進行剖析,從技術層面熟悉工具與方法、并將其與現代漢字的字庫,及各類視覺傳達設計相結合,以提高學習者的人文修養為學習目標。本文重在分析書法教學中的突出性問題,提出改革的建議與具體措施,用“筆墨當隨時代”的觀念拋磚引玉,以期學習書法的師生參與討論,希望在我國提出文化自信的當代,將書法教學提上新高度。
關鍵詞:書法演變;漢字文化;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漢字的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傳承著我們的文明,其不僅有實用意義,更由于歷代文人的不斷創新,對漢字的表象不斷創造,形成“真草隸篆”等眾多各具特色的書體,形成了“藝術中的藝術”,書法體現中華文明的審美習慣,縱觀我們的歷史,其在我們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其身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審議,批準中國書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可見其具有國際地位。伴隨著國家文化自信戰略的提出,書法進高校,并且推陳出新具有現實意義與長遠意義。
我國高校分為:綜合類、準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專業類五種。綜合類大學的學科齊全,很多綜合類高校開設書法選修課程,這表明書法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地位不斷加強。書法類的課程作為人文社科選修課,從藝術專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比較受歡迎的全校專業選修課,本文討論的是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書法類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建設與發展問題。在高等院校開設書法選修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文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鑒賞審美能力,同時作為技能課,可以使其參與到各類美學設計當中。中國文化事業欣欣向榮的發展,藝術門類中的書法逐步得到重視并作為課程,在很多高校開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蘊含著諸多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師生方面出現的問題
1.書法教學師資缺乏,水平參差不齊。書法是最近幾年引起重視的課程,現在全國培養書法專業人才的只有藝術院校和文科類高校,招生少,人才儲量不足。現在教學一線的書法教師,很多是半路出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學習,教師自身水平存在問題。有的教師擅長某一書體書法實踐教學,但卻不善于上升到理論化,示范性不佳,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2.中青年書法教師缺乏。由于書法需要多年實踐,導致教師年齡偏大,與學生溝通有障礙,不利于書法教學。這些情況不同程度地阻礙著高校書法教學的推廣,教學質量更難以保證。教師是教學的關鍵,增加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推動書法教學發展和完善的當務之急。
3.學生藝術修養不高,美學基礎薄弱。大學缺乏書法欣賞水平,這是社會與家庭對藝術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中國的藝術的發展經歷了政治需求與經濟投資等重要時期,但普通家庭對于藝術是遠離的,使得很多學生從小沒有培養藝術鑒賞能力,同時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雖然每個城市都有藝術展覽館,但群眾的參與性不高,而主流媒體的宣傳也是順應觀眾以歌舞影視明星為重點,相關的節目豐富,但難覓藝術作品的蹤影。
4.中國的考試制度使得文化課侵占藝術教育課程。中國的高考制度將考生分為文科、理科、藝術類、體育類等,除了藝術類考生外,其他類別的考生,為了通過高考,節約所謂的學習時間,在高中,甚至初中就放棄了藝術學習,審美基礎薄弱,甚至連基本的藝術鑒賞能力都沒有。
5.高校擴招使得高校生源水平受到影響。高校產業化擴大化使得高校招生規模擴大,數量上升,但由于計劃生育政策使得生源減少,錄取分數降低,部分高校教學質量有所下降,教師感嘆學生整體素質下滑。傳統的“精英教學”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而美學修養作為學生整體素質的一部分,也由于生源素質的下滑受到影響。
二、教學投入的問題
1、沒有專業的書法教室。綜合類高校開設書法專業,一般沒有配套的相關教學場所,大部分情況下,是幾十個學生在普通教室上課,座椅較小,不能形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另外不能儲存筆墨紙硯等書寫工具,每次要將工具帶帶去,另外不能方便的換水與清洗,影響教學效果。
2、硬件投入不足。教學設施、科教設備、普遍不達標,書法教學要借助影像、實物投影,拷貝桌等設備,借助現代化設備提高教學效果,需要加大教學硬件方面的投入。
3、學習資料不足。書法教學需要大量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書法名家的真跡,相關圖書、雜志資料,的投入明顯不足。書法專業有其學習資料的特殊性,除理論書籍外,還需要文物形式的作品資料,書法拓片、即便是印刷資料,也要接近于原作的高清印刷效果,這些資料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且是短期內難見成效的投入,這些學習資料高校相對匱乏,需要加大投入。
三、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
1、教學方法欠佳。“書法教學的效果好壞,教學方法是個關鍵問題。”現在很多高校的書法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描紅、臨帖等教學手段,而忽視了充分運用電腦多媒體、幻燈機、投影儀的教學功能及效果。書法具有極強的實踐特性,目前高校的書法課,大多停留在泛泛而談的理論知識宣講,缺少對學生的實踐和實訓教學。
2、課程設置不合理。高校的書法教育應利用自身的院系與教學設備與師資優勢發展其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通過優秀課程的設置發展與完善學生美學修養,完善人格,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更讓有志于此的同學找到自己以后的發展方向。
3、對非藝術專業學生定位區分不明顯。由于大部分此類課程教師都是藝術類專業出生,也主要是教藝術類專業學生,而藝術類專業學生已經具有了書法基本功,因而手頭表達力較好,但是作為選了校選課的非藝術類學生,其大多沒有基礎,所以很多教師抱怨學生基礎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上應該盡量書寫難度,進行區分教學,更多的是以培養鑒賞力與創造力為主。
4、教學體制不合理,形式不夠豐富。教師過分重視課堂教學,學校的管理體制過死,以定點定時上課以及學生的出勤率為考核手段,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甚至于連看展覽都要審批,影響了教學的豐富性,另外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過于教條,沒有以實踐教學為主,教學互動與討論不足。真正的高校書法教育要針對課程特色制定教學形式,動靜結合,多看、多聽、多想,而不是以單純的書法作品作為評判的標準。
5、注重技巧而沒有培養創造性。藝術教育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概念,表達了思考的重要性,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太過重視學生的書寫技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只重視技巧培養的書法教育是片面的,特別是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顯然是錯誤的。
6、書法教學考核評價方式不科學。書法考核相同于其他科目教學考核評價模式,采用非筆試“考試…考勤”及“作業”作為考核學生的主要考評方式,這種考評方式只能對學生某些字體書寫水平進行評價,但無法評價其綜合素質、審美能力、思考能力。這種常規性的考核評價模式,不能真實反映教學情況,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鑒于以上情況的存在,作者對于改進中國綜合性高校書法教育課程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教學師資與硬件方面的投入。學校主管領導要重視軟硬件投入的重要性,教師要提出改善環境的要求,創造優良的學習條件,最好成立傳統文化工作室,固定教學地點,高校教務部門按照教學計劃采購相關設備與資料;加大改善教學設施配備和教學活動場地的力度,通過資料的掌握,讓學生更直觀地欣賞到名家的優秀書法作品,提高學習興趣。
2、教學模式要創新。可以成立書畫社,讓愛好書法的同學可以在老師的指導性下相互學習,通過綜合性的書法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教學內容要廣泛,包括漢字的流變、書法的歷史演變、書法技能的掌握、鑒賞力的提高、創作能力的培養等。在教學過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讓基礎不好的學生有適應的過程。
3、教學評價模式要有專業精神。書法教學成績評價模式是書法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通過客觀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通過科學的考核,發現問題、學會思考、學會鑒賞、敢于創作、培養書法學習的主體意識,使得學生更加熱愛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
4、開展書法教學研究。通過教學示范課、撰寫書法學術論文等形式提高教學質量。要聘請專業書法家開展書法講座。加強書法教師的再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鼓勵教師參加書畫比賽,對獲獎教師給予表彰,組織教師到開設書法課程的高校參觀學習,交流教學經驗,擴大學術氛圍。
5、根據社會發展需求與學生特點制定培養目標。由于傳統書法要求掌握嫻熟的技法,所以培養了很多重技巧輕創造力的藝術工作者,這樣的藝術工作者教書所堅持的理念與高校素質教育,能力教育不相符。綜合類高校書法教育并不一定要使學生都成為書法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審美力與創造力,開拓視野,懂得美,欣賞美,創造美,能夠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6、對傳統教學體制進行調整,開設各具特色的書法課程。課程永遠是教學強有力的手段,開設學生們喜聞樂見、符合時代的書法課程,才是提高書法修養的關鍵,互聯網時代使我們可以獲得豐富的藝術感受,所以傳統的,注重技法的書法作品的影響力日益減弱。攝影、攝像、動態三維作品、虛擬技術使得人們視覺更加絢麗,因此,綜合高校書法課程與現代科技與發展相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
7、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我們要在書法類選修課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社會實踐成績作為檢驗學生對知識是否靈活掌握的考核方式,對學生有一定的號召力。
8、借鑒漢字文化圈國家與地區的經驗。借鑒港臺地區、亞洲日韓、新加坡等漢字文化圈高校先進的理念思想與實踐案例。特別是日本的書道,其教育模式值得借鑒,我國的臺灣地區由于通用繁體字,對傳統文化的保存較好,可以增加海峽兩岸的交流。
9、現代的影視作品與動漫作品中,有水墨和中國風的體現,很多學生喜歡漢服,還有COSPLAY,利用服裝、飾品、道具扮演角色人物,可以在此環節上提高書法的表演,增加青年學生的興趣。書法教育要結合相關藝術行業與高科技。書法教育要與音樂、影視、戲劇、舞蹈等相關學科相結合,整體提高學生素養,同時提高人文方面的綜合水平。
10、同時將現代電腦字庫中編輯字體方式引入教學,在日本的植字公司每年有新的字體開發。我國的方正、華康、漢儀、華文等公司,以及美國的微軟公司,都有書法類字體的開發,在電腦字庫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對書寫內容進行編輯,比如要寫篆書,就可以先打出書寫內容,然后“選擇篆書,就會有粗方篆、粗角篆、粗印篆、細方篆、細角篆、細印篆”六種給我們選擇。同時手機中可以安裝很多書法APP,直接輸入內容,可以選擇多種字體。書法的表現形式應該不僅限于筆墨,可以和電腦繪圖軟件相結合,例如PS軟件、以及現代美術制作工藝的教學,如高科技制作器械的應用,如印刷、雕刻、3D打印的技術引入教學,與時俱進,讓科學與藝術充分結合。
11、將國畫和篆刻相關藝術引入教學,書畫同源,傳統文化強調綜合修養,琴棋書畫是美學形式上的分類,但是原理相通,國畫的用筆和書法相同,我們說“畫竹”為“寫竹”,就是指竹葉的用筆是用“中鋒”,和寫字一樣。篆刻的設計與章法與書法相連,一副書法作品,落款要有印章,通過印章入門的教學,可以書印結合,提高作品總體水平。
12、書法教育要將“文創”概念引入教學。文化創意產業是歐美現代發達國家以及日韓等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我國的港澳臺地區也有很多相關的地區與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臺灣的文創產業成為現代經濟的驅動引擎。我國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乃至二三線城市都有相當規模的文創園,國家政策也積極鼓勵大學生以文創為利刃,創新創業,我們的書法教育要順應潮流,例如創意器物的設計與制作等,在書法教育中增加應用性的概念,將文化創意產業帶入書法課堂。
綜述,中國的綜合類高校在書法教育中要打破不同專業的壁壘,全面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該將學生應該具備的審美修養以更高層次的教育手段進行完善,利用高校充分地人力物力資源,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具有本地當代的特色書法教育。我們要學習世界范圍內的不同高校的書法教育經驗,發揮綜合性高校的教學與科研優勢,發揮現代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的資訊發達優勢,啟發學生們的書法興趣,因勢利導,讓書法教育從傳統的書寫練習上升為精神追求與創新手段,進行筆墨當隨時代的改革,通過以上全方位、多角度、切實可行的書法教育改革,使我們當代的高校書法教育真正為全民族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