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 余志立 王唯潔
摘要:主要介紹了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的重要性,指出了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應遵循的原則,詳細分析了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的同行評議法,相關分析法,特爾菲法(DELPHI),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和綜合評價法的優缺點。結合各個評價方法的優缺點,建立了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
關鍵詞: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評價方法;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知識和技術的更新日益加快,市場需要動手實踐能力強、解決問題能力強以及創新能力強的人才。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和創新平臺,在提高能力,拓展知識范圍,適應未來人才市場的需求以及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學校的全面發展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不但是驗證創新教育理論成果的依據,更是對大學生創新教育的豐富和延伸,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更新更大的平臺。
一、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的重要性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來支撐。科學合理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不僅可以激發大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對于各相關部門的工作也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而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評價是對學生作品及其團隊的綜合考評,其本質體現了人們對知識、對人才的尊重。通過對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方法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現科技活動作品內部評審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解決評審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同時實現當前學生科技活動作品評審工作中科學性、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從而滿足社會的發展和現代管理的需要。
二、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科學性原則。建立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首先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合理地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恰當地分配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第二,系統性原則。運用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對評價對象進行系統考慮,將評價對象放入系統中分析,針對不同評價對象運用合適的評價方法,從而反映科技活動評價體系的綜合評價情況。
第三,層次性原則。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應能反映出一定的邏輯關系,主要考慮評價因素的主要性和次要性,確保評價體系的全面性。
第四,相對獨立性原則。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中的各項評價因素之間,既要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使每一個評價因素都對綜合評價有所貢獻。
第五,實用性原則。建立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要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指標含義應明確,便于評價者進行評價,計算結果簡明,具有可計量性和可比性。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在其結構形式上可分為單層評價體系和多層評價體系,單層指標評價體系均屬于同一層次,不需要再分解,每一評價指標分別用數量形式來衡量,這種評價體系適合較為簡單的科技作品評價。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體系指標可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定性指標主要從評價的目的、原則和宗旨等角度出發,考慮評價指標的完整性、充分性、必要性以及評價方法的協調性等,由評審專家確定定性分析指標的內容。定量指標主要是采用數學的方法對科技活動作品進行量化比較,它具有客觀化、標準化、精確化、簡便化等鮮明的特征。
三、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方法
對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的評價,已經有很多完整的評價方法和相應的評價理論。通過對各種評價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掌握各自的優缺點和局限性,從而實現對作品的客觀科學評價。文章針對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方法中的同行評議法,相關分析法,特爾菲法(DELPHI),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和綜合評價法進行了對比分析。
1、同行評議法
同行評議法是由該科技活動作品所在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來評定該作品。評議專家根據其專業技術水平、地域分布及個人職業道德等因素綜合考慮選取,對科技活動作品的評價則主要依據專家的經驗和個人主觀判斷。
同行評議法簡單易用,但所采用評價指標主要是定性指標,不同專家對同一作品的評價結果相差甚遠。不便于各個科技活動作品之間的對比。
2、相關分析法
所謂相關分析法,是指在進行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時,對評價對象變量之間的緊密程度進行研究,用相關系數和相關指數來反映其相關性。相關分析法主要有線性相關分析法和等級相關分析法等。
相關分析法可用于不方便對科技活動作品進行精確定量分析的場合,其結果簡潔直觀,但它只能以重要性大小和程度高低等方式評定其等級,缺乏數字上的明確表述。
3、特爾菲法(DELPHI)
特爾菲法是上世紀60年代由專家調查法發展演變而來,它主要是通過對各種評價意見進行整理、反饋和數理統計使之趨于收斂,從而獲得所需的評價結論。
特爾菲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可操作性強,且能反映出各個專家的一致性意見,但這種方法與同行評議法一樣,受專家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對評價對象的評價結果會產生一定偏差。
4、數據包絡分析法
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A.Chances等人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的一種效率評價方法。它是純技術性的定量方法,以數學規劃為工具,利用觀測樣本點構成的懸浮在整個樣本上的分段超平面,來評價決策單元的相對有效性。
數據包絡分析法在對決策單元相對有效性評價前,要求各決策單元的內外部條件和環境應基本接近或相似,并且有必要對決策單元先進行歸類分析或者人為的主觀劃分,以使同類的決策單元具有可比性的客觀條件。
5、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從其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決策思維方式,它把復雜的問題分成各個組成因素,將這些因素按照某種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相互聯系的規則分組,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各個層次的兩兩比較來確定每一層次中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再遞階層次的結構內進行合成,得到決策因素相對于總目標重要性的順序。
層次分析法具有適用性、簡潔性等特點,適用于結構復雜、決策準則較多不易量化的問題。它有效的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從而用數量的形式對人的主觀經驗判斷加以表達和處理,但它主要適用于評價方案大體確定的決策問題,且要求評價者的主觀判斷比較準確,否則對評價結果的影響較大。
6、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指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用模糊數學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根據結構不同,可分為單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和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模糊評價法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較好的解決了難以量化、模糊的問題,適合用于各種非確定性問題,但是它需要用其他方法先確定評價因素的權重指標系數。
四、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方法眾多,對單個評價方法而言,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對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較為科學和客觀的評價方法不應只依靠單一的一種方法和結構模式來評價,應綜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形成新的評價方法理論和體系。
本文結合層次分析法和綜合分析法的優缺點,形成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該評價方法在結構形式上屬于多層評價體系,將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指標分為科學性、新穎性、可行性、邏輯性和團隊情況5個方面,并對各分指標又分別進行進一步分解。該評價法將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更為科學地正確反映作品的價值,適合較為復雜的科技作品評價。
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對各個評價指標分別進行不同權重的設定,權重的取值范圍在0~1之間,權重值越大,對作品結果的影響程度越大,各層的權重之和等于1。該評價方法的定量評價模型如公式1所示:
……(1)其中:
P-表示評價結果得分,
Wi-表示第一層各指標權重,
Wj-表示第二層各指標權重,
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可以對不同形式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進行評價,體現出該評價方法的層次性、實用性和可變性原則。
五、實例分析與計算
根據層次分析綜合評價原理與方法,對某高校2014年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進行評價,評價指標按表3所示,其中,第二層指標評價得分最高分10分。評價計算數學模型按公式1所示,其中,第一層指標權重從上至下分別為:0.15,0.2,0.3,0.15,0.2。其中,第二層指標權重按圖3從上至下分別為:0.4,0.6,0.2,0.3,0.5,0.3,0.3,0.4,0.5,0.3,0.2,0.3,0.4,0.3。對所評價的作品進行編號,見表1。作品各指標評價見表2。
按公式1,對表2的得分進行綜合計算,作品1~作品8最后得分情況見表3。
根據表3,評價結果分數從高到低的排列依次為編號2、編號6、編號1、編號4、編號3、編號7、編號5、編號8。與最后實際結果相對比,編號2和編號6獲得該年比賽省級金獎,編號1、編號4和編號7獲得該年比賽省級銀獎,編號3、編號5和編號8獲得該年比賽省級銅獎。獲獎結果與評價結果排序基本一致,因此,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可作為學校選拔優秀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的重要依據。
結論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方法眾多,每個方法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層次分析綜合評價法能夠清晰地看出作品的基本情況和綜合水平。該評價方法的各項指標,經過逐層分解都可以進行指標量化計算,體現出評價方法的層次性,具有較好的操作性。對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的科學評價,需要做的是結合各個評價方法的優缺點,建立一個綜合的評價方法,從而客觀準確地去評價作品。這是做好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品評價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