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升
摘要:當前,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在具體學科中充分挖掘學科內涵,來促進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提升,是目前受到較多關注的內容。初中化學中,我們如果能夠利用化學中的相關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是非取舍等方面的滲透,那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是非能力,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推動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結構的改善,提升初中化學課堂的綜合價值。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育人功能;觀念滲透
引言
當前,隨著中學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使得如何以充分挖掘具體學科中所蘊含的各類優勢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但是在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某一具體學科的任務,而是應當貫穿在學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各個學科之中。比如在化學科目中,初中化學雖然是一門從初級角度研究物質化學屬性和反應變化規律的學科,但是這其中也有一些元素可以被挖掘,用以引導和加強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是非取舍等,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推動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結構的改善,提升初中化學課堂的綜合價值。本文據此展開論述,希望可以為相關的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一、初中化學中發揮育人功能和觀念滲透概述
初中化學雖然是一門從初級角度研究物質化學屬性和反應變化規律的學科,但是這其中也有一些元素可以被挖掘,并且經過合理的加工,來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認識滲透,是非取舍引導等等。比如在初中化學中,有很多的化學現象,都可以和我們生活、社會有密切的聯系,我們如果將化學現象引申到生活的視角下,并且進行一些生活道理的傳遞,那么就能夠從中促進學生對一些生活道理有更加豐富的認知;再比如在初中化學中,很多化學知識都能夠引申到相關的職業、或者是相關的行為,我們如果能夠進行合理轉化,也能夠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職業認知、行為認知。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而做好這方面的探索實踐工作,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課堂本身,都有一定的價值。
二、初中化學中育人功能和觀念滲透的價值
首先能夠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發展。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雖然社會閱歷、生活體驗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正處于青春期成長的重要階段,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正在形成中,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在思想意識、態度觀念方面有著較大的可塑性,這個時候將一些比較有助于他們更好成長的因子在學科中向其進行滲透,對其加強素質教育,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對于“真善美”的追求。
其次是能夠提升化學課堂的綜合價值。當前,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大力提倡,如何能夠促進學生不僅僅是成才,還要能夠成人,成為了基礎教育過程中所廣受關注的方面。同時,促進學生能夠更好成人,也是教育價值的體現。我們在化學課堂上,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那么化學課堂的意義就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掌握某種具體的學科知識,同時還能夠傳遞給他們能夠對他們產生長遠影響的思想因子,這點對于化學課堂價值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如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滲透觀念和實現育人功能
結合上述對相關概念及價值的分析,筆者認為,要能夠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滲透觀念和實現育人功能,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化學中培養是非認識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因為其本身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同時社會閱歷又比較淺,很多時候容易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網絡亞文化等的影響,容易在是非觀念上產生一些混淆或者偏差。所以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是非認知還是較為重要,我們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就要善于通過化學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是非認知,將化學課堂上的一些學科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和豐富,來使其能夠成為培養學生是非觀的素材。比如在對學生講授有關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入一些有關制售假藥、制售毒品的一些社會現象,告訴學生這些就是通過化學反應實現的,但是這種行為又是嚴重違法行為,我們應當要自覺進行抵制,并將我們所學知識應用于正確的途徑。
(二)在化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在化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能夠使學生能夠在人性認知、人性境界、人格塑造等方面得到加強和深化, 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也要善于運用化學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讓學生能夠對“真善美”有一定的向往和追求,在內心形成愛與理解的因子。比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有關“物質燃燒條件探究”的相關實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其中引入我們現實中的一些火災現象,并進而提問學生,當火災發生了以后,最先沖進去的一般是誰?很多學生這時候可能會回答是消防員,教師則可以借此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消防員的職業,并認識到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勇敢無私、勇于獻身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奉獻主義精神。
(三)在化學中培養學生的嚴謹態度
在化學教學中,我們通常會進行實驗教學,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實驗教學的時候,就要能夠充分運用實驗教學的過程,來加強對學生嚴謹態度的培養。比如在帶領學生開展有關二氧化碳制取實驗的過程中,就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告訴學生,這是一個十分精確的過程,我們的制取條件發生任何一絲變化,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制取的量和制取的質量,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具備嚴謹的態度,做任何事都能夠考慮周全,才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
結論
陶行知先生1926年11月在“南京中等學校訓育研究會”上說“育人者,要打破知識、品行分家的二元論,而在知識品行合一上研究些辦法出來。” 在素質教育大力提倡的背景下,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應當要關注化學課堂的內涵力量,充分挖掘其中思想品質有關的教育內容,并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傳導。
參考文獻
[1]鄒開煌,周志平.陶行知教育思想進教師教育課程實踐與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10)
[2]何小娟.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9)
[3]張海山.淺議面向21世紀的中學化學教學改革[J].中學化學教學.2011,(04).
[4]劉世彪,張佑強,張紹琪.中學化學教學百年回顧[J].中學化學教學.2012,(Z1).
[5]劉友軍.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落實生命核心素養培育之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