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煒


【摘要】 ?人的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主要包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從一定角度可以說,家庭教育是成人的教育,學校教育是成才的教育,社會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三者各有側重、相互作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他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家庭都要承擔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的重擔。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也明確了“協同育人”的德育途徑,即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在教育目標上一致,在時空上密切銜接、積極互補,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教育格局,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綜上所述,對于學校而言做好新時代的家校共育工作至關重要。
【關鍵詞】 ?新時代 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 ?G627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7-025-01
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康寧小學位于鄭州市鄭東新區中心區域,經過問卷調查及走訪,我們發現學校家長有以下幾類:一是父母工作忙碌,孩子多由祖輩教養;二是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的教育缺少方法;三是年輕父母高知、對孩子關注度高,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可以看出,學校學生家庭背景不同,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價值觀、家庭教育觀差別較大。如何有效地幫助家長改善家庭教育,家校攜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
首先,樹立新時代新型家校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我們認為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合伙人”。家校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在理念上達成共識、在教育資源上可以共享、共建和諧美好的教育生態,讓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包括學生、老師、家長都能在這個大家庭中得到滋養、受到鼓舞、充滿力量。
其次,構建新時代全程家校共育課程體系。學校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有著20年教齡、多年班主任經驗、長期以來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學習與研究,成員由本校具有專業背景及熱愛家庭教育的老師組成,學校定期邀請家庭教育專家指導工作。工作室明確了“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育人理念,逐漸形成了“專業、全力以赴,實踐、知行合一”的工作室文化,著力構建真愛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其中小學階段家長課程如下:
小學生家庭教育基礎課程
小學生家庭教育深度課程
第三,創新新時代家校共育渠道與方式。每月一次家長開放日,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感受班級文化、聽課觀課、參加活動,既促進家校之間的交流,又體現學校開放辦學的自信,這種主動作為促使學校不斷提高管理的精細度,促使教師不斷精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專業。依托真愛家庭教育課程,開展線上線下家長社團活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具體的實踐操作,每期一個專題,例如“如何提高孩子學習興趣”、“作業寫得慢 家長怎么辦”、“如何讓孩子成為聽課高手”、“意志力是怎么煉成的”、“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讀懂孩子、巧用鼓勵”等。挖掘家長職業資源,鼓勵并指導家長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長錄制微課,形成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校本課程,有的家長進校園講座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職業課程,有的則提供社會資源讓學生親身進行職業體驗。學校開發的《真愛家長修煉手冊》從專業閱讀、專業實踐、專業共同體三個途徑引導家長主動學習、實踐感悟、樂于分享,每學期都有孩子對父母評價、老師對家長評價及家長自身的學習感悟。
最后,學校家庭教育工作室研究成果輻射學校、家庭、社區,形成“學校為主、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教育生態網絡,達到協同育人。根據工作室的研究和實踐,所撰寫的《超級父母》一書已正式出版,并配套11套課程講稿及課件資源。工作室多次受邀為轄區內幼兒園做幼小銜接家長講座,走進社區傳播正確教育理念、為群眾答疑解惑。通過家長社團活動培育了一批家長講師團,他們成為學校家校共育的急先鋒,在家長中、社區里主動宣傳學校教育理念,影響身邊更多的人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為營造和諧的社群環境做出貢獻。
我們用熱愛與真誠打動家長,以科學方法引領家長,用高尚人格感染學生,以無私的師愛服務一個個孩子和他的家庭。我校的《踐行童真教育 家校共筑成長樂園》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德育案例。新時代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就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重新定位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合伙人”的角色,創新家校共育方法路徑,提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教育合力,共建和諧共生的教育生態,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