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楠楠
教學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是一個發展的、增值的、生成的過程。構建師生互動的數學課堂教學對于學生參與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為重要。
課堂互動是指師生共同參與、互相交流、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積極有效的互動是培養學生綜合學習素質,提升課堂品質的重要途徑。當前,課堂互動理念已深入人心,許多教師都會采取這種形式,力圖在課堂教學中讓師生都能夠"動起來"。但不可否認,有些"互動"也存在一些問題,互動的課堂氣氛看似熱鬧,可教學質量卻不見太大提高。要突破這一"瓶頸",我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創設情境,展開有效互動。
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誘發學生進入教材的欲望,又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的場景。在數學課堂上要時刻考慮如何創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情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得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迅速調動起來,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達到老師的“教”具有導向性,學生的“思”有主動性的效果,展開有效互動,讓課堂真正動起來。教學情境可以貫穿于全課,也可以是課的開始,課的中間或課的結束。例如,《確定位置》一課,開課時,我創設了猜禮物位置的情境,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被帶動起來。在《可愛的企鵝》一課中,開課時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創設猜謎語的情境,自然地將學生帶到了本課的故事情境當中。又如《前后》一課,在課中,創設森林運動會這一情境,學生被情境吸引,學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通過創設情境,進而展開有效互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
二、設計問題,推進有效互動。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好的問題設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思維。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學生不假思索便可說出答案,課堂看似活躍了,但沒有思維參與;未考慮學情,問題范圍太廣,情境不貼近學生實際會出現答非所問或“冷場”等情況。因此,教師要精心地設計合理的數學問題,才能推進課堂的有效互動。如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設計問題,在執教《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呈現多邊形的客廳平面圖。學生將這一多邊形分割成多種基本圖形,去計算客廳面積。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去探求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好的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呈現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而生動。又如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設計問題,《梯形的面積》一課,呈現了梯形水渠的側面圖,從生活中的梯形,引出探究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三、合作交流,深化有效互動。
合作交流是生生互動的重要體現之一。所有老師的課堂都有這方面的體現,如在《什么是周長》一課,我引導孩子探究測量周長的方法就采用了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生通過動手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找到了測量的好辦法。執教的《百分數的應用(一)》一課時,在研究“什么是增加百分之幾”時,老師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討論,從而明確什么是增加百分之幾。《乘法結合律》一課,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發現算式的特點,得出了“三個數相乘運算順序不同,結果相同”的結論。合作交流,當用在當用之時。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學習的愿望時;當一定數量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疑難問題,而通過個人努力無法解決的時候;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討的時候;當學生的思路不開闊,需要相互啟發的時候。這些時候,我們需要學生的合作交流,他們的思維會進行碰撞,迸發出新的思維火花,能夠深化課堂的有效互動。
四、質疑問難,延伸有效互動。
學成于思,思源于疑。學習中常有疑點和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發現,常有創新。質疑,是探索新知的開始,許多重大的科學成果都是在質疑的引導下,通過創新思維最終實現的。質疑,往往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最能表現學生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環節。新課程標準也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地進行質疑探究。因此,教師必須給學生自主選擇,獨立思考,質疑反思,合作探究的權利,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這些年,我堅持在每一節數學課,在完成對知識點的探索研究后,都有看書質疑問難環節,給學生預留質疑的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質疑的能力。長期培養,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這一環節再次回顧知識的再次建構,而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可以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大家共同分享。在《乘法結合律》一課特別孩子由三個數相乘能用乘法結合律,想到了四個數相乘是否也能用到乘法結合律,通過學生的質疑,深化了師生,生生有效互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思維有深度。在《反比例》的學習中,學生根據正比例的學習經驗,提出“成反比例的兩個量的圖象是什么樣的”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引發繼續探究的興趣。可見,“質疑問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靈感得以迸發,被動的學習變成了互動學習中的主動發展,提高了課堂效率,亦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
五、多媒體應用,助力有效互動。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幾乎在每節數學課上都有體現。通過課件,我們把干巴巴的語言描述,變成了一副副豐富多彩的畫面;把抽象的算式,變成了直觀的小棒和圖形;把抽象的公式推導過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與多媒體之間的直觀互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多媒體的應用在課堂有效互動中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但也僅僅是助力作用,而不要讓多媒體帶著老師講課,應該是老師用多媒體輔助老師講課。
六、激勵評價,調控有效互動。
數學課堂是互動的場所,是師生共同交流與發展的平臺。激勵性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課堂交流互動的積極性。為了保證互動,有質量和效果,我們可以激勵評價學生的課前準備。可以評價互動交流時的傾聽。可以評價互動交流時,是否耐心等待。注意課堂中生成的亮點,適時地使用激勵機制,善于把握時機,對于學生互動學習中閃現出的智慧火花,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起到激勵作用。激勵評價能調控互動,讓互動教學持續有效地進行,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當學生成功時,教師的“你真棒!”帶給學生的是莫大的光榮;當學生失敗時,教師的“換一種思路試一試!”帶給學生的是莫大的信心;當學生進步時,教師的“我發現你比以前更加優秀了!”帶給學生的是最好的鼓勵;當學生出錯時,教師的“你真勇敢,下一次肯定會更好!”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多大的信任。在數學課堂上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同時也關注著學生的傾聽,注重對學生傾聽習慣的評價。
七、學生訓練,保障有效互動。
上好一節課,學生的訓練很重要,學生要遵守課堂紀律,學生要能說完整話,學生的思維要有序,這些都是數學課堂教學能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更是保障有效互動的重要手段。教師的多種形式的組織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比如訓練學生“先思考,再舉手”、時刻關注學生表達的完整性、對學生的思維嚴謹性的訓練及“不一樣的思路也能解決相同問題”的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訓練等等。訓練方法雖然有多種多樣,但最有用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才最好用。
總之,有效互動作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只有我們創造性地教,才能使學生創造性地學。我們應該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進行探索和創新,以學生為本,在課堂上實施有效互動,給學生多創造出一些“互動”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互動”出創新的欲望,“互動”出創新精神,“互動”出創新方法,才能激活學生的靈性,激發學生的潛能,才能使“互動的教學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廣闊天空,由此構建的數學課堂更具生機和靈性,一定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