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鵬鵬
【摘要】 學習環境在變,教育技術在變,教學模式在變,教育工作者的思維更應依時順勢而變!本文旨在探討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利用新技術支持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 新技術 個性化學習 教學芻議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040-01
0
最近網上有這樣一則新聞引發探討,為了“跟上網絡時代”,在深圳乞討9年的王大爺,經人建議花500元買了手機,打印了微信支付寶的二維碼,貼在了用來乞討的水杯上,淡定求掃…眾網友紛紛感嘆:如今不懂“互聯網+”真是很危險呀,可能連乞討都討不到錢了……無獨有偶,美國教授Kent 在上海師大舉辦的全國師范大學校長論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引起廣大教育同仁深思:“技術不能取代老師,但懂得技術的老師必會取代不懂技術的老師”。所以說,學習環境在變, 教育技術在變,教學模式在變,教育工作者的思維更應依時順勢而變!本文旨在探討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利用新技術支持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教學。
1.新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實現以學定教
(1)自主學習
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制成學習任務單,將教學資源發布到學習平臺上,供學生學習。學生利用電腦、移動信息終端等設備觀看系統平臺上的學習資源,自選方法、自定節奏自主學習,解決教師布置的課前指導性問題。依托學習平臺的跟蹤監測功能,將自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甄別出來;利用交流互動功能,實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以實現知識的第一次內化。
(2)交流討論
教師依據跟蹤監測系統提供的數據,對學生的自習情況進行分析,調整教學設計、提升講解針對性。通過生生、師生交流討論,解決學生存留的問題,落實一對一指導。通過教師點撥引導深化問題,實現新知識的第二次內化。
(3)鞏固拓展
學生“學到了什么”、“解決了什么”、“遺漏了什么”,需要通過“鞏固”階段加以甄別。學生可以通過成果展示、練習、測試等手段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效,完成新知識的第三次內化。教師依據跟蹤檢測系統提供的當堂數據,學生的訓練能夠及時反饋并自主糾錯、深度探究,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調整教學和進行個別指導。
2.利用微課,突破初中英語重難點學習
微課程的使用是一次教學思想改革,它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模式。微課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其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滿足了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微課以一個個完整而獨立的知識點呈現,對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及一些難點,盲點進行針對性點撥和指導。平時反應慢又羞于發問的學生,可以從容地反復觀看,有針對性地深入學習,利于學生掌握重難點知識,從而彌補了課堂上老師不能兼顧的不足,促成分層教學,較好的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讓微課成為自己的課外輔導教師。
3.以VR技術為支撐,探索沉浸式教學模式
相對于傳統教育中知識的扁平性,VR最大的特點在于沉浸感,借助于虛擬現實,構建真實的學習環境,消除時間與空間造成的認知阻斷,為學生帶來場景式體驗,呈現更加立體,增強參與感,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有效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例如在講授魯教版五四制初中英語Unit 5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B 2b時,在導入環節讓學生佩戴VR眼鏡,欣賞電影“走路上學”的主題曲,在VR技術模擬現實的情境中,感受溜索上學的艱難過程,自然融入,激活閱讀。
4.以12xue平臺為依托,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通過平臺的搶答、隨機、限時答題和拍照上傳等功能,便于老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更及時準確,對有問題的學生點撥,真正實現因需施教。這種數據會積累下來,對老師來說便于反思自己的教學,對學生來說,一方面可形成錯題集,查漏補缺,另一方面能自動生成一個學生學習的長久數據分析。另外,通過平臺實現手機遙控課堂,讓教師脫離操控臺的束縛,走進學生中,由高高在上的掌控者變成與學生平等交流的探討者。
5.希沃教學工具推動個性化互動教學新模式
希沃為老師提供多元化的備課與授課方式,保證課堂上靈活、個性化的教學,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互動教學過程中,按需學習,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希沃白板備課中的課堂活動超級分類功能增加了課堂的互動與趣味性。思維導圖功能具有展開收縮、放大縮小、自由移動等功能,它使課文內容層層發散,脈絡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結構。另外引導學生實踐創作思維導圖,然后經歷組內分享、點評、修改,使學生深入挖掘課文,發散思維,促進知識內化,突破難點。可謂巧用思維導圖,變“記憶魔法師”。
6.視頻教學助力課堂
一節課中如果只有聲音和文字,學生可以只能記住25%左右的知識,再加上圖片,可能會記住50%-60%,若加上視頻,學生記憶力會大大提高約為70%以上。
(1)用視頻導入新課。用視頻引發學生的好奇與期待,激發學習興趣顯得至關重要,在新課導入中采取先放映視頻再講授的教學模式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用視頻延伸課堂教學內容。視頻資源有很強的生活性、現實性,利用視頻資料來拓展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針對一些相關視頻資料展開課堂討論,可以使學生密切聯系實際來分析問題,使課堂知識得到鞏固升華。
多功能的互聯網教育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個性發展的最方便、最廣闊的“私人定制”的學習空間。學生將根據各自的需要在多樣的空間、以多樣的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與機會去互動碰撞、動手實踐,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 參 考 文 獻 ]
[1]劉兆義,魯子問,孫毅,隗艷萍.“互聯網+”對傳統教育的挑戰[J].英語教師,2017,17(03):6-8.
[2]劉兆義.為了新常態的英語學與教——教育技術與現代英語教育深度融合芻議[J].英語教師,2015,15(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