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明
【摘要】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小學思想品德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有關方面應充分關注該課程的教學。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應不斷改進教學手段,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的生活化教學更為學生所認可?;诖耍疚木托W思想品德課,探討了生活化教學的真正含義及有效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階段 生活化 思想品德課 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056-01
0
在小學階段,雖然在思想品德課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環節,也并不是相當復雜,但也并非易事?,F代小學生普遍能迅速接受新思潮,就各式各樣的接觸途徑,均可以很好地融合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盡管我國小學生的思維與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但卻普遍缺乏抵御新思潮的強大能力,極易沾染社會上的不良惡習。所以,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注意推行生活化教學,并以此來探索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切不可以浮于表面。
一、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的真正含義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員均誤以為小學思想品德課推行生活化教學簡直不可思議。這主要是因為在小學生普遍薄弱理解力的影響下,根本無法理解生活化的具體含義,以致往往對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也不甚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在施以學生生活化教學時,勢必會遇到諸多方面的難題。所以,要想引導小學生充分理解思想品德課與生活化的有機結合,則可以這樣認識這樣的教學,即生活化是指從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運用的一種理想的教學手段。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下,由教師負責在教學中融入現實生活中元素來增強學生的體驗,令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及時反省自己,并積極實施自我教育。除此以外,還要求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生活究竟是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涉及怎樣的思想品德元素等。但是作為教師切記要把握好生活化的尺度,針對有些教學內容,需要做到淺嘗輒止即可。
二、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生活化路徑
1.從學生生活出發,施以生活化改造的德育
小學生的生活往往豐富多彩,表現出極強的多樣性,由此便決定了相應生活內容的多姿多彩?;趯W校教育條件,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立足學生的生活內容實際進行以下改造:其一發現,即通過德育教學,來激發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內容;其二搜索,即安排學生搜索生活中有關道德行為;其三整合,即整合生活中道德事件諸如文字、圖片等的載體與有效信息;其四歸結,即歸結生活中諸如孝敬、節儉等的類別;其五優選,即優選出大量信息、材料等中的典型材料,并在教學中加以融入;其六引入,即在課堂上科學地引入生活內容;其七轉化,出于德育的目的性,靈活轉化生活內容。
2.改進生活化的教學手段
在思品中引進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需要用到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與先進設備,而且更要適當引進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效生活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可借助視聽或實踐活動來輔助教學,目前以多媒體為主。在思品教學中,手段起著過渡的作用,假如學生在河一邊,則教學目的便在河的另一邊,而教學手段即相當于船或者橋。具體完善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應本著以下基本原則:其一簡潔,萬不可一味貪多;其二兒童化,宜用為小學生更接受的諸如表演等的手段;其三形象化,形象化抽象的德育教學;其四個性化,充分尊重但不附和小學生自己的思想;其五個體化,做好因人而異的施教。以上原則,均是根據小學生日常生活的原貌及大眾特點來提出的。
3.延伸生活化教學
在小學品德推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對教學資源的優化也分外重要。這便要求從不同的渠道,來適當延伸生活化教學,令德育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更為貼切。其一,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盡管小學品德課本一般是專家所編,但小學生僅靠教材也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德育教學中,應基于課本內容,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優秀的生活化德育讀物。這樣既能擴充學生的見識,又能令其學到更多的知識,還有益于品德教育的優化與正確生活價值觀的形成。其二,在德育教學中,還應注意適當延伸社會生活化教育,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培養道德品質,并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幫助學生全面提升道德素養,真正意識到優秀道德品質與其而言的重要性。
4.及時引入熱點社會性話題
盡管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中,已經含有一定量的典型例子,相應的教學安排也大致貼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但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顧慮到教學的差異性,也更加不會引入熱點社會性話題。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基于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尤其是社會上的時事政治熱點,來積極和學生一起討論,旨在令學生更深刻地學習思想品德課,彰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實踐意義。例如,社會上的“碰瓷”極為廣泛,就這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碰到類似的情況,會如何應對。以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便能更好地知曉社會中生活焦點,在擴充學生認知的同時,還能規范他們自身的道德行為。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充分利用行之有效的生活化路徑,能在提高小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能力的基礎上,使其更深刻地了解生活中蘊含著的哲理,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此外,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要想全面提升思想品德的教學質量,還要立足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所在與學習所需,創建一個更好的生活化教學氣氛。
[ 參 考 文 獻 ]
[1]周健.小學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路徑研究[J].華夏教師,2014(07):90.
[2]向穎.“生活化”回歸: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路徑生成[J].教學與管理,2014(13):65-66.
[3]顧文芳.分析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路徑[J].吉林教育:綜合,2014(2S):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