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聿 武彥
臺灣媒體近日大肆炒作解放軍殲-11戰斗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問題,儼然一副指責“大陸方面破壞地區穩定”的嘴臉。但臺灣某些人可能忘記了,對于這條由美國單方面劃定的“??战缇€”,數十年間就連臺灣自己也從來沒有遵守過。
兩種說法
1954年12月,臺灣與美國簽訂“共同防御條約”,美軍隨即進駐臺灣提供“保護”。但美方表達不愿因蔣介石的軍事冒險導致臺海局面失控的態度,“最好是在海峽中間設立‘隔離網’”。
1958年8月23日金門炮戰打響后,蔣介石于8月27日致信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求援。29日,美國決定對位于“海峽中線”以西的金門、馬祖的臺軍補給船只提供護航。由于擔心被卷入戰火,美軍駐臺“協防司令部”向臺軍“參謀本部”傳達一條重要信息,要求臺軍機艦偵察巡邏最好保持在“海峽中線”以東,這樣才能獲得美軍安全保障。做出這一安排的美方代表據傳是太平洋司令部一名叫戴維斯的參謀軍官,因此“海峽中線”又稱“戴維斯線”。
“戴維斯線”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1958年9月17日,美軍駐臺“協防司令部”頒布第201-1號作戰命令,在“交戰規定”中提到美軍交戰程序:若解放軍戰機靠近“海峽中線”以西時將進行監視和攔截,若飛越“海峽中線”以東時將迎擊并殲滅。當時負責臺海空防任務的是美軍第13航空隊,其司令戴維斯準將劃定的這條交戰分界線按習慣被稱為“戴維斯線”。而跟著美軍走的臺空軍自然也視“戴維斯線”為臺海警戒底線。
三條中線
縱然美軍下達“限制令”,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臺軍仍憑借??諆瀯?,頻繁對大陸展開襲擾,所謂“海峽中線”形同無物。1965年8月,臺當局為配合反攻大陸的“國光計劃”,指示臺海軍派軍艦運送“特別情報隊”,突襲大陸東山島周圍目標。但臺軍艦隊行蹤早已被解放軍海軍雷達發現。解放軍海軍護衛艇、魚雷艇編隊于8月6日凌晨一舉擊沉臺軍“劍門”“章江”兩艦。臺灣軍方作戰指導由此從“反攻大陸”轉變成防衛臺澎金馬,也正是從那時候起,臺軍日常巡邏不過“海峽中線”逐漸成為常態。
臺灣軍方長期以來對“海峽中線”一直避而不談,直到2004年5月26日才首度公布“海峽中線”的明確位置。臺灣“國防部”公布的所謂“海峽中線”坐標,分為空軍和海軍兩種。臺空軍使用的“海峽中線”為北緯27度、東經122度至北緯23度、東經118度兩點間的連線。由于地球圓弧曲率的關系,臺灣海軍使用“海峽中線”坐標略有不同。而美軍“交戰規定”中對“戴維斯線”的定義為:自北緯21度、東經119度,至北緯23度30分、東經119度,至北緯26度、東經121度,再至北緯26度向東延伸的一條折線。由此可知,“海峽中線”并非只有一條,而是三條。嚴格說來,今天的“海峽中線”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原始的“戴維斯線”經20多年逐步修訂而來的。
(摘自《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