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冬梅
隨著園本教研工作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教師對園本教研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尤其是對“有效教研”的積極探索與實踐,讓園本教研更加務實。在這方面,山東省山東大學第二幼兒園進行了探索。
點穴一:教師優勢領域——打造有專長教師
案例:由不愿帶小班到愛上小班
八月份幼兒園實行雙向競聘,在小班帶了一年的徐老師提出“不愿帶小班了”,因為“小班難帶,哭哭鬧鬧拉拉尿尿……天天一大堆問題”,而且“優課評比中,小班孩子小,出不了成績,沒有成就感”。
從旁觀者的角度講,徐老師是比較適合帶小班的。她耐心、細心,能從孩子的表情中猜到孩子的情況并妥善處理;她班級管理能力強,家長認可度比較高。但是徐老師的普通話不是很好,教學特色不鮮明,想在優課中獲勝有一定難度。她并不是真的討厭帶小班,而是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全面,對小班工作缺乏深入研究。
成功,一定是在自己的優勢領域。針對徐老師的情況,我們給她介紹了多個樂于在小班工作,而且出了專著、榮獲榮譽的教師事跡。對比榜樣,她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發展的可能性。隨后我園成立了“小班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策略”教研組,由她任組長。一年后,徐老師的論文不僅獲獎還發表在專業期刊上,在帶領小班級部的教師一起搞教研的過程中,讓更多教師愛上了小班工作。
點穴二:教師發展需求——提升教師獲得感
教師的發展需求,是教師要發展的內在動力,滿足教師的發展需求,可以增加教師的研究熱情。
我們以不同教齡的教師分組進行調研,匯總大家的發展需求,了解教師存在的困惑、對幼兒園工作的建議和希望獲得哪些方面的幫助。在此基礎上,我們調整了園本教研的形式和內容,如讓教研組長帶著問題去北京、上海等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參觀學習,提升了教研組的水平;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成立“助力團隊”,在省、市、區各類評比活動中發揮了智囊團的重要作用;定期組織教研匯報,邀請家長代表和領導出席,積極宣傳園本教研的成果。
我們在“按需教研”“精準教研”方面還在嘗試和努力,力爭讓教師有更多獲得感。
點穴三:教師困惑——推進教師自主發展
案例:晨間自主游戲的開展
我園實施幼兒自主入園,家長將幼兒送到幼兒園大門外的止步線,孩子們自己拿好物品入園、入班。這項活動進行月余,小二班的留留卻犯了“入門困難癥”,只要走到大門口就哭,進了班級就好了。班上老師在教研中尋求幫助,教師各抒己見,最后匯總到“讓幼兒在大門外面就能看到幼兒園里的好”這一話題。于是,晨間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產生了。
圍繞活動,大家反復討論了場地、器械準備、人員分工、規則制訂等諸多事項。活動實施后,留留的“入門困難癥”就再也沒有犯過,而且遲到的孩子也減少了。一年來,教師們將遇到的問題都納入教研活動中,研究熱情高漲,不斷有新游戲在晨間戶外場地上開展起來,連家長、社區資源都被利用起來。
在專業成長過程中,成長的困惑會不定時來騷擾每位教師。這些困惑的提出、解決,就是教師的成長痕跡。提出困惑是教研的開始,解決困惑就是邁開成長的腳步。園本教研活動要立足這些困惑,篩選出研究主題,引發教師思考、學習、實踐,讓教師學會研究,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
園本教研不是“管理”,而是“服務”,點中教師專業發展上的關鍵“穴位”,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教研服務,才能更好地促進教研有效性,助力教師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山東大學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