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博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平時,我們雖然會每天與家長在送幼兒來園時溝通,也會對有特殊情況沒來園的幼兒做電話家訪,但是走進幼兒的家庭,在幼兒生活的環境中與家長面對面地交談還是能夠達到通過電話溝通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與早上匆匆忙忙的溝通相比,走進家庭的家訪能更用心地聆聽家長的心聲,表達我們對家長與幼兒的看法,及時了解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幼兒不在幼兒園還繼續享受老師給予的關愛,也更能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加深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這次我選擇了對宸宸的家訪。宸宸在幼兒園有吃飯挑食、吃飯速度慢、遇到不愛吃的飯菜會出現吐的現象,而且吃飯時邊吃邊玩,需要老師多次提醒。
在宸宸家我找到了他挑食的原因,家長的過分溺愛和遷就,生活上照顧太周到,才養成了宸宸挑食、厭食的毛病。宸宸平時由祖父母照顧,受家庭飲食習慣的影響,他們沒有注意到營養搭配、膳食平衡,所以宸宸在這樣的環境下就逐漸養成喜歡吃什么就天天吃,不愛吃綠色蔬菜的不良飲食習慣;家長平時提供給宸宸比較多的零食,影響了宸宸的正常飲食。
了解了這些情況后,我認為要想改掉宸宸挑食的毛病,幫助他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必須做好家長的工作,和家長商量解決辦法。第一,家長要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給宸宸做榜樣。第二,在家中對宸宸進行相應的矯治,當宸宸進餐時因挑食、偏食而出現哭鬧等現象時,家長決不能遷就。第三,控制宸宸的零食,尤其不要在飯前半小時給他吃零食,并經常告訴宸宸不挑食的好處。第四,經常帶宸宸到市場購買食物、蔬菜,讓他幫助挑選今天要吃的菜。還讓宸宸和家長一起擇菜、洗菜,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誘發宸宸對飯菜的興趣。第五,若有宸宸實在不喜歡吃的食物,家長可以嘗試給做成餃子餡,和其他喜歡的食物混合到一起,讓他慢慢適應食物的味道。第六,鼓勵宸宸多多參加體育鍛煉,適當增加活動量。運動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并且可以增強體質。在幼兒園里老師也會通過健康教育活動、請小朋友們每天介紹食譜以及多多鼓勵等方法引導宸宸認真吃飯不挑食。
宸宸小朋友經過我們和家長一學期的共同教育和糾正,在幼兒園午飯的進餐時間基本在25分鐘以內,而且大都能將飯菜吃完,挑食情況也明顯改善,還能與其他幼兒一樣愉快進餐,不再出現嘔吐、磨蹭、不肯吃的現象。家長反映宸宸在家中也逐漸能夠按時就餐,不再挑食和亂吃零食。由于飲食習慣改善,營養吸收逐漸合理,體質也增強許多,不再輕易感冒發燒了。
糾正幼兒不良的飲食行為習慣光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家訪活動讓我們老師與家長在教育上產生了共鳴,也激發了家長、老師、幼兒三者間的互動,使家園關系縮短了距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們共同制定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同時進行,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了預期目標,為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發揮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張家灣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