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
教育家馬斯洛認為“幼兒期是奠定智力發展基礎的最有效的時期,游戲的過程正是智力發生的非同一般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一種“自主、聯動、混齡”的戶外游戲模式,讓家園同心,讓孩子們能夠擁有快樂的童年,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順應孩子天性,合理布置游戲區域
山東省文登區龍河實驗幼兒園坐落在美麗的抱龍河畔。我們從孩子的興趣和需求出發,利用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2400平方米、分前后兩院的優勢,合理布置游戲區域,力爭讓幼兒園的每一塊沙地、每一面墻、每一片草坪,都成為孩子的游戲樂園。
◎小小交通崗游戲區
游戲互動是促進幼兒廣泛交往、提高他們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
前院游戲區的設計注重多區聯動,提高幼兒交往能力,根據前院相對封閉的特點設計了“小小交通崗”游戲區。這個游戲區創設的最初階段,孩子們在這里就是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地玩車這么簡單。隨著戶外游戲的不斷開展,我們發現孩子玩車缺乏秩序,碰撞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后來,順應孩子的游戲需求,我們陪他們一起,將原來的跑道變成了車道,還增添了許多指示標志,“小小交通崗”的游戲區順勢產生。孩子們把在生活中看到、聽到、學到的交通知識全運用到了游戲中,交通秩序明顯改善。很快,孩子們又有了新的想法:車子沒油了怎么辦?車子壞了怎么辦 ?司機餓了怎么辦……接下來,在老師、家長和孩子們的共同參與下,龍河美食一條街、4S汽車維修店、小小加油站、休閑垂釣區等相繼開發出來。
通過“小小交通崗”這一主要線索,將交通崗、4S汽車維修店、加油站、美食一條街、休閑垂釣區等區域有效連接,促進司機、行人、交警、加油員、修車員、銀行工作人員與美食街的服務員、老板等多個角色的互動。活動中,孩子們會根據各自的興趣需求,繼續生發新的游戲。不同游戲區之間,不斷產生關聯和互動,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大大提高。
◎運動場 游樂場
后院游戲區的設計注重豐富多元,可供幼兒自主選擇。后院場地相對比較寬敞,根據環境的原本特點,我們分別設置了創意繪畫區、大型建構區、自制器械區、CS野戰區、沙水區、攀爬區等,投放豐富的活動材料,以此滿足孩子們自主選擇的多種需求。
在創意繪畫區內,有刷了白漆的鐵板和磁力黑板,配上了適合大肌肉操作的刷子、輥子,適合小肌肉細致描畫的粉筆、水粉筆,幼兒可以任意選用繪畫工具與同伴合作繪畫,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認識。
◎大型建構區
在這一區域,我們投放了大型炭燒積木、輕便的紙磚、家園收集的紙箱和奶粉桶等多種材料。在搭建過程中幼兒耐心協作、互助堅持等良好品質逐漸形成,建構造型的審美能力日益提高。
◎多功能戶外游戲區
多功能戶外游戲場地,給幼兒以極大的選擇空間,引發他們自主游戲,自信、大膽、合作、交往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培養。
后院中間寬敞的足球場是CS野戰游戲區,足夠大的活動空間滿足了幼兒走、跑、跳、滾、爬、投等身體動作發展的需求。為配合游戲需要,兩處橋洞下被孩子們設立為藍紅兩方的“軍醫處”,“傷員”會被送到這里進行包扎救治。因為是孩子們自己設置的,所以他們喜歡投入到激烈的野戰中,充分感受團結合作帶來的戰果。
攀爬區內投放了高矮、寬窄、坡度、軟度各不相同的木梯、繩梯和輪胎墻,滿足了不同能力的孩子的需求,他們的攀爬、平衡、柔韌能力及膽量在這里得以培養。
沙水一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自然玩具之一。雖然沙水游戲本身沒有什么固定的玩法和必然的成果,但在這里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嘗試和探索,可以盡情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巧妙運用策略,推動游戲區區聯動
為了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游戲互動,我園積極探索“區區聯動”的游戲模式,使不同游戲區域之間產生關聯和互動。
一是誠邀家長參與聯動,讓活動充滿活力。區區聯動的起源來自美食街燒烤店。戶外自主游戲的初始階段,孩子們大都放不開手腳,美食街的各個小店大都在被動等待客人上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家長協助,利用周末,帶自家孩子去餐館吃飯,同時引導孩子觀察店老板和服務員的工作方式。
周一回園以后再進行游戲的時候,美食街的孩子為了招攬更多的顧客前來消費,有的制作廣告,有的派發宣傳單,還有的主動進入其他區域拉客進店。 這種區區聯動的有效策略,讓所有角色游戲區活了起來,有效提升了孩子們的游戲水平和交往能力。
二是巧用游戲幣,力促區區聯動。實踐證明,“游戲幣”可以促使區與區之間的聯合,促進幼兒與其他角色的互動。每個角色游戲區設有不同的賺錢或消費價目表,孩子們除了每人固定的兩元底薪外,可以到美食街的各個小店打工。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游戲幣的使用,除了可以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以外,還可達成 “延遲滿足”的教育目的。孩子們慢慢懂得一些基本的理財方法,有意識地調節和支配自己,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優化活動形式,打破界限混齡游戲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接觸與交往機會,讓他們更好地在實踐中交往、在互動中發展,我們嘗試著打破原有的班級和年齡界限,鼓勵孩子以大帶小,混齡游戲,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幼兒園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同班級的孩子互相打著招呼,各個游戲區中他們玩得興高采烈;大班的哥哥挖了大水塘,中班的弟弟幫忙運水不亦樂乎;大班的孩子騎著三輪車,身后載著弟弟妹妹;中班的孩子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合作搭積木、繪畫……戶外混齡自主游戲,讓幼兒不再局限于規定的一方小天地,而是有秩序、有計劃地參與到戶外各游戲活動中。幼兒在輪流協商、多人合作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分享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同伴協助、互相激勵等優良品質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我園“自主、聯動、混齡”的游戲模式,受到了教育管理者和學前教育專家的認可。2017年6月,威海市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觀摩現場會在我園舉行,這一游戲模式面向全市交流推廣。2017年11月,在由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山東省教育廳、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游戲點亮快樂童年”山東省首屆百優精英幼兒園園長大賽中,我園的游戲理念獲省專家的贊許。
遵循游戲化的精神,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用游戲點亮孩子們的快樂童年,是我們始終都不放棄的探索。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龍河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