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實施分類培育。將兒童文學引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享受書香之樂,感受文字之美。
分類培育,智慧引導
根據“學習優勢”,對學生進行分類評估。診斷學生的風格類型,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實施分類培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教育目標,分層遞進地進行針對性指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些優等生驕傲自大,就適時適度地進行“挫折教育”;有些中等生競爭意識淡薄,就感受榜樣的力量,設立目標,多角度實施“激勵教育”;有些后進生自卑心重,就全方位切入,發掘孩子的閃光點,進行“肯定教育”。
教學中,要時常變換教師角色,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扮演不同風格的教師,展現他們特有的風采。活潑開朗的學生,教師做他們的伙伴,與他們“沒大沒小”;靦腆害羞、不善表現的學生,教師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逆反的學生,教師給予真誠的關懷與尊重,與他們亦師亦友。
以教師品行,引導孩子先“成人”。不定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要讓他們知道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在進行開放主題班會時,以“感恩”為題,讓學生寫下心得體會,不少家長反映,學生自此之后作文水平有所提升,也懂事了許多。
以知識追求,影響學生再“成才”。教學工作做到“六認真”,認真備課、上課、設計作業、批改、輔導、測試。比如教師先寫作文,并作為教學的素材呈現給學生;帶領學生參與朝陽區“兒童文學課題促進語文學科教學實效性”的課題,讓他們走進書中的世界,愛上作文。
一靜一動,做書香少年
書,是人類的第二世界,人世間的一切,無論是過去的,現在的,抑或是將來的,都能在這里找到蹤影。沉浸在書的海洋中,猶如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始終要堅持閱讀培養,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引領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學生必備的課外書籍,從中外名家的小說,到軍事、科普世界……每天的午讀時間,他們都會安靜地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以“我是讀書大王”活動為例,學生都樂于參與進來。課間時常聽到學生議論的話題都是課外書中的故事情節。有時結合語文課,教師會給他們推薦一些經典作品,但收到的反饋卻是:“這本書已經閱讀過了,還有更合適的分享給我們嗎?”這種氛圍,學生十分享受。書帶給他們快樂,更帶給他們成績,每年的華人杯、春蕾杯作文競賽,學生都會主動、熱情地參與,多人次在比賽中得獎。
通過調研,堅持閱讀培養的班級學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有學生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在北京電視臺卡酷頻道的“我愛記成語”欄目中榮獲周冠軍,這些榮譽都是知識的象征,是“書香”中熏陶出來的。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