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瑜
摘 要:教育的進步使人們的教育觀念不斷得到更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又會反過來推動教育的發展。教育存在于社會生活中,要尊重教育與生活之間的客觀規律,不能將生活這一基礎元素從教育中剔除。高中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側重于從生活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語文這一學科培養學生解決各種生活問題的能力。本文重點分析了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促進語文課堂生活化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
1引言
藝術來源于生活,語文教學同樣能從生活中找到靈感的源泉和切入點。生活中包含許多有意義的語文素材和對價值觀、世界觀的態度和看法。有價值的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個人,促進個體的發展,而且能夠服務于社會,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近年來,教育的發展把生活與語文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從事高中語文教育的人員越來越重視生活化教育理念。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育和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多種途徑促進生活化語文教育的發展。
2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語文課堂應用的意義
2.1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
高中階段是學生作業最多、學習壓力最大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一般容易產生煩躁焦慮的情緒。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傳統語文教師通常只是側重于語文知識點的講解,而不注重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提高。這種落后枯燥的教育方法使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感覺語文是門“高、大、上”的學科。高中語文教師要把語文教育放在生活化的時代背景下研究考察,用生活化的語言去給學生講解書中枯燥乏味的知識。這種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語言和事例進行語文教育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語文。
2.2促進學生德育素質與審美能力的提高
生活蘊含著各種各樣的實踐案例,其中有傳播正能量的事例,也有傳遞負能量、不利于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事件。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事件去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并讓學生分清什么是善惡美丑。高中語文教育涉及的不僅是書中簡單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語文教育中貫穿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用語文教育滋養學生的心靈。如果語文教師教學時僅僅依靠書本知識,沒有把書本知識同生活實際相結合,那么便很難讓學生明白事件里面隱含的復雜人性的變化。反之,如果教師在講課時把生活實例運用到課堂中,便會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真實可靠。
2.3促進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
傳統的語文教育過多地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不關心學生能否把學到的語文知識恰當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由于高考升學的壓力,語文教師不得不加緊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訓練。但是,高考不應成為應試教育的理由,高考制度下同樣可以培養出具有很強地學科素養的學生。語文教師應當把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課堂,降低語文學習的難度,使語文教育有重大的突破,與高中語文的教育改革相呼應。生活化教育理念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進一步促進語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3實施語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3.1 確立教學目標,體現人文價值
要想打造出優質的語文課堂,高中語文教師應首先確立好教學目標,找到語文課堂最合適的切入點。教學目標是一節語文課的前提和基礎,對課堂的質量和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生活化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學會從生活化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體現出語文課程的學科素養與對生活的人文關懷,進而發揮出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與生活價值。
例如,對于《祝福》這篇課文的教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文章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背景確定適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中體現生活化的意義和內涵,利用生活化的語言目標體現語文學科素養。例如,《祝福》這篇課文的故事發生在春節期間,課文中有許多當地春節習俗的描寫,教師應該在教學目標中涉及對學生傳統習俗的培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這些問題:“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年時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過年時,家家戶戶需要準備些什么呢?”這些問題既可以引發學生對課文的親切感,而且有利于通過文章人物的悲慘境遇,培養學生對下層窮苦勞動人民的同情。這種悲憫的情懷有利于讓學生在生活中保持一顆熱枕之心,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不忘幫助他人。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教學中挖掘生活的美,讓美感教育成為語文教育的一部分。例如,對于《荷塘月色》的教學,教師應在教學目標中涉及對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讓學生有一顆發現生活中美麗事物的眼睛。本文中用大量優美的語句描寫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感受,提高學生的生活審美能力。
3.2巧用生活現象,創設課文故事情境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意象和事例都可以從生活中找到原型,語文教師要重視利用生活現象創設情境的教育方法,把學生更好地代入課文所描寫景象或事件中。這種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幫助語文教學的做法,可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生活現象走進課堂,還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讓學生更加投入課堂學習中。
例如,對于《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為了給學生帶來更深刻直觀的視覺感受,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林黛玉進賈府這一故事情節的視頻,讓學生對課本中講述的故事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理清林黛玉和賈府中眾人的關系,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脈絡和結構。除此之外,教師應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問題一,如果你是林黛玉,投奔外祖母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感受?問題二,如果你是林黛玉,對于舅母的留飯,應不應該拒絕呢?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中實際情況去思考這些問題,把學生代入到課文講述的故事情境中。用富有情趣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到本節課的故事情節中,用富有生活氣息的問題引發學生與文章主人公的情感共鳴,進而讓學生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這種方法可以大大增強高中語文課堂的生動性,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3.3利用生活資源,有效促進課程教學
在高中階段,僅僅依靠課本中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高考考試考查的不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還有分析問題、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語文考試題的形式愈發靈活多變,學生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并不能寫出非常完美的答案,得到一個很理想的分數。語文教師學會合理利用生活資源,把生活中的各種資源運用到語文課堂上,進一步豐富語文教學資源。
例如,對于《中國建筑的特征》的教學,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搜集生活中建筑類型和特點。這個活動可以分小組進行,每個小組分工明確,共同致力于中國建筑資料的整理和搜集。語文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搜集中國建筑特征的方法,例如上網搜集,圖書館查閱,當地訪問考察或詢或詢問家中長輩年輕時見過的建筑類型等。教師要在課堂上對學生搜集出的資料進行點評和補充,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一定會受益匪淺,對中國各個地區的建筑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生活中到處都有語文素材,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讓他們成為語文的一部分。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對語文和生活有一個更深的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生活技能。
促進語文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語言,語言同樣離不開生活。語言產生于社會實踐生活,又在生活中得到延續和完善。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牢牢把握語文和生活的關系。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實際活動,使課本中的內容得到開發。
例如,對于古文《鴻門宴》的教學,教師可以開展實際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這種活動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語文教師課堂組織者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加深師生間的情誼。教師可以把《鴻門宴》這篇課文排演成一個節目,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首先,教師要提前發動大家制作和尋找各種道具,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活動參與度。同時,教師要告訴學生表演的細節,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做到落落大大方地面向觀眾表演情節。教師找同學分別扮演課文中的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主要人物,同時再找一些同學扮演課文中的其他人物。除此之外,學生應深度揣摩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力求生動準確地還原出歷史人物。這種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而且可以讓學生找到古代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的平衡點,進而去不斷了解古人的生活特點與歷史背景。
4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不應該與生活脫節,缺乏生活氣息的語文教育是空洞的、沒有靈魂的教育。高中語文中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影響也是有限的,但是語文教師卻可以不斷通過生活元素去豐富教材內容。教師在開展一些實際活動時,要合理選擇主題,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主。這種將教材和生活化的教育方法不僅適應了高中語文教育的變革,而且有利于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小蘭,蔣會成.生活化教學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7,12.
[2]陸淑穎. 掘“生活”源泉,享“生長”語文——談生活化語文教學理念的實施[J]. 語文知識, 2017(17):78.
[3]黃文俊.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