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我們學校是處于城鄉結合部的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學生在小學的時候離家比較近,走讀上學。到了初中有些學生離家較遠,寄宿在學校學習。為了幫助更多的家長更好的使自己的孩子能平穩順利的從小學走讀過渡到初中寄宿,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教學實際以及學生一學期的學習和生活,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在這半年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我覺得要引起重視。以利于我們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更有目的的進行教育和教學
(1)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還不適應初中快節奏的寄宿生活。表現為: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宿舍內務整理不到位,宿舍衛生打掃不徹底。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等。
(2)部分同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效果不好,效率不高,不會聽課,不懂得做課堂筆記。少數學生學習自覺性差,沒有主動性。上課喜歡插嘴,好動,注意力難集中。
(3)不按作息時間到校、離校。有少數學生睡不著,總是睜著眼睛。
(4)不按時完成作業,對于不會做的題目,不去查閱資料、不去問其他同學或老師,作業直接空白上交或者不懂裝懂,作業做錯了,也不及時進行訂正。發現問題不向老師請教,等等。
(5)亂花錢,吃不衛生的零食,喜歡吃垃圾食品。
二、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寄宿生活
(1)初期不要過多探視。開學第一個月是寄宿學生適應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個別學生會出現想家、哭鬧的情況,在這個時候,學校老師都會對孩子進行安撫,等過了這段時期,學生通常都會適應。在孩子寄宿初期,家長不要過多探視。過多探視反而會給孩子心理暗示和心理依賴。家長可讓孩子參加一些暑期夏令營,讓孩子提前了解和熟悉寄宿生活,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
(2)鼓勵孩子學會分享。學生初次住宿通常在最初都會有一些“水土不服”。比如,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在家自己獨占一間屋,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而到了寄宿學校以后就要和別人擠在同一個屋檐下,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分享,學會溝通和協調。而這些能力往往是現在的孩子所缺乏的。所以在住宿之初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孩子也往往會向大人抱怨。這個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不能半途而廢。現在的孩子并不缺乏學科教育,因為家長最重視的往往是孩子的知識教育,缺的恰恰是生活教育,而寄宿制學校能夠很好地補上這一課。
(3)關注孩子心理動向。孩子被送往寄宿學校,孩子的心理往往會出現一定的問題,認為自己被父母拋棄。這個年齡段的寄宿生往往不存在生活自理問題,因為已經長大,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還有一方面是正處于青春期,本身比較叛逆。
這個時候,寄宿學校老師和家長都需要“察言觀色”,及時關注孩子的發展動向,因勢利導。還在猶豫是否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的家長,你們可以先評估一下自己孩子的適應力以及對于寄宿學校的準備程度。比如,孩子是否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日程安排和瑣事?他們是否準備融入學校的社區生活?他們是否可以在老師不催促的情況下自覺學習?如果一個學生離開家之后可以獨立生活,那么他/她無疑將會在寄宿學校環境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