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今年的“3·15”晚會上,有一個關于校園食品安全的案例受到了廣泛關注。多地學校附近的小攤、小商店都在銷售各式各樣的“辣條”,孩子們“愛不釋口”,紛紛表示“各種口味都吃過”“每天都買,每次兩包或者三四包”。然而,暗訪發現,這些孩子們口中“香甜辣、有嚼勁”的美味零食,其實許多都是衛生條件沒有保障、濫用添加劑的不安全食品。一些黑心廠家和商販在利益的驅使下,把那些存在巨大健康隱患的食品銷售給了毫無防范意識的孩子們。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健康飲食對于正處于身體成長發育關鍵期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學生的身體健康,事關億萬家庭幸福,事關社會和諧穩定。那么,如何保障孩子“舌尖上的安全”呢?首先,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要把好監督檢查關,避免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場尤其是校園及周邊;同時,監管、教育等部門和學校、家長等也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對學生進行細致有效的食品安全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掌握科學安全的飲食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切實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本期“特別關注”,我們就來聚焦食品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