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秀蘭 胡淼
形體訓練是以人體科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多種訓練手段來改善肢體狀態的訓練。對小學生進行形體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肢體的靈活性和控制力、發展學生的體能素養、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高雅的氣質和藝術表現力,從而使學生的內在美與外在美融合統一。
關注
我校是一所農村的半山區小學,學生大都生長在農村,家長每日忙于自己的工作,對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夠,更無暇關注學生的身體發育情況。因此,學生在形體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坐、立、行、走等身體姿態隨意性很大。
健康的形體是義務教育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塑造學生良好的體形和身體姿態,初步發展學生的柔韌性、靈敏性和平衡能力。
如今,不良生活方式影響了學生良好的體態。手機等高科技信息工具逐步成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其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身體發育產生了不良影響:部分學生癡迷網絡游戲、忽視體育運動,“小胖墩”逐漸增多。
由此,我們認為在小學階段通過系統的形體訓練糾正學生的不良姿態,是學校教育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探索
我校在一二年級開設形體課,課時為每班每周一節課。課上,以芭蕾基本功訓練為主,把適合于低年級小學生肢體形態結構的各項古典舞動律、柔韌訓練、形體練習融為一體。課堂上,我們選用歡快的音樂伴隨學生的形體訓練。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生要保持正確的姿態:肩膀自然放松,表情自然目視前方。
學校要求體育教師搞好學生形體訓練的輔助教學。通過形體訓練,學生左右擺臂晃、上體前后傾等錯誤動作明顯減少,身體協調性明顯提高。就跳繩這項運動來說,很多跳不好的學生都是因為肢體姿態不對造成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形體訓練,學生在跳繩姿態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跳繩的連貫性明顯提升。
文化課的學習,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旋律,坐姿成為學生一日生活保持時間最久的姿勢。為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體態,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對學生寫字、讀書等姿勢提出明確要求。比如寫字要做到“頭正、肩平、身直、足安”。坐著讀書時,雙手拿書,書向外自然傾斜,雙腳自然放平;站著讀書時,不但要拿好書,還要站直站穩。
利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展現小學生的形體美。每年“六一”兒童節前后,我校都要舉辦全校學生參與的藝術節活動。各班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排練舞蹈、課本劇等文藝節目。通過活動,不僅使學生的體態得到健康發展,而且陶冶了他們的情操,使他們更加陽光、自信。
除校內展示外,我們還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各項藝術展示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重陽節,我們帶著學生走進敬老院,為老人送去精彩表演;端午節,我們帶著學生走向河畔,讓學生用優美的舞姿表達對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春節之際,孩子們為村里的鄉親們扭起歡快的秧歌舞。在這些創造美、展示美的過程中,學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成效
如今,學生體態得到健康發展,肥胖率明顯下降。近五年的實驗研究表明,經過系統的形體訓練后,我校學生體態發育良好,坐姿與站姿日漸規范。數據顯示,我校低年級具有優秀體態的學生達到95%,中、高年級達到85%,學生肥胖率逐年降低。在不久前的體育達標測試中,學生優秀率達到了50%以上。
經過系統的形體訓練后,學生精神狀態煥然一新。站立時身姿挺拔,行進時昂首挺胸,身上充滿朝氣,臉上洋溢著自信;課堂上精神集中,學業成績得到了明顯提高。形體訓練工作換來了學生受益,家長滿意,學校的社會聲譽不斷提高。2018年,我校榮獲“北京市文明校園”稱號,并被評為北京昌平區教育教學質量優秀校。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姜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