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黃先進,重慶市徐悲鴻中學校校長。教育管理碩士,中學正高級教師。全國百強特色學校模范校長,重慶市骨干校長,重慶市骨干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專委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首批基礎教育督導評估專家,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西南大學)研究員,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長江師范學院特聘 “影子研修”培訓指導專家。
引 言
何為“優秀”?對此的理解和認識見仁見智。對于演員而言,在銀幕上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形象是優秀;對于科技工作者而言,讓人工智能走進萬戶千家是優秀;對于工匠而言,創作出巧奪天工的作品是優秀;對城市“美容師”而言,讓條條街道都保持整潔干凈是優秀……如果你走進重慶市徐悲鴻中學,問這里的師生,什么是優秀?他們會大聲告訴你——進步就是優秀!
重慶市徐悲鴻中學校成立于2011年1月,是江北區政府和重慶市教委共同投資新建的一所現代化公辦初中學校。建校初,徐中就開創性地提出“進步就是優秀”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進步教育”,為師生構建起嘗試進步、主動進步、自主進步的成長階梯,通過激發興趣、開發潛能、培養能力的育人基本路徑,促進師生主動發展,進而實現協調發展、個性發展。
“探索藝術、體育與科技在初中教育的特色發展”是徐中“進步教育”的追求之一,也成為學?!耙悦烙?,美在進步”辦學特色的重要落腳點。學校以市“2+2”項目的開展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抓手,在市區教委的領導下,科學思考,系統設計,周密安排,以特色課程的實施推動“2+2”項目落地,促進學生興趣特長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辦學8年來,學生在藝術、體育與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諸多優異成績,使學校彰顯出“徐中亮點”與“徐中特色”。
體育強健體魄。學校代表隊參加中國跳繩公開賽,多名同學榮獲金銀銅獎。其中,游偉同學參加跳繩馬拉松比賽項目,獲全國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成年跳繩教練)。學校代表隊參加全國跳繩錦標賽,總成績排名全國第二。學校啦啦操代表隊首次參加全國比賽就斬獲一等獎。在江北區田徑運動會上,學校田徑代表隊高分奪得初中組團體一等獎和體育道德風尚獎。
藝術陶冶品性。學生參加全國征文比賽榮獲二等獎。在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中榮獲繪畫全國一等獎、書法全國二等獎。參加市、區級書畫比賽,多次斬獲各類獎項。學生合唱團與舞蹈隊參加區比賽雙雙榮獲二等獎。此外,學生還獲香港國際青少年藝術節朗誦大賽少年A組鉑金獎、薩克斯大賽兒童B組鉑金獎、西洋樂器薩克斯類二重奏兒童組B組業余一等獎等。
科技放飛夢想。學校機器人小組參加中國賽區機器人大賽獲金銀銅牌各一枚,并獲團體一等獎。學生參加重慶市中學生科技小論文比賽榮獲一等獎。截至目前,已累計有126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握于徐中學子手中。
那么,徐中是如何讓藝術、體育、科技之花絢爛綻放的?是怎樣“讓平凡的孩子不平凡,讓優秀的孩子更優秀”的?讓我們來聽聽黃先進校長的辦學之道。
以特色課程開發促進“2+2”項目的校本化實施
問:黃校長您好,請您首先介紹一下“2+2”項目。
黃先進:“2+2”項目在重慶市中小學的實施已有十余年時間。該項目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和科技活動,讓每個中小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具備一項藝術特長和一項科技活動技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2”項目實驗,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現實需要,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問:徐中是如何將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與“2+2”項目有機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凸顯學校特色的?
黃先進:徐中是一所以做“初中教育領跑者”為辦學愿景的學校。我們認為,對于一所單辦初中學校來講,“人才”也許是一個未來時態,“關注品行修養、養成良好習慣、激發學習興趣、鍛煉健康身體”,為高中培養具備創新潛質的學習者,才是初中教育的進行時態。為此,自創辦以來,學校堅持“進步就是優秀”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健康身、道德心、中國魂、創新力”的學習者為育人目標,以“人格培育人格、智慧啟迪智慧”為教育策略,積極探索現代教育與國際教育的接軌路徑,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學校以“體育強健體魄、藝術陶冶品性、科技放飛夢想”為特色發展的基本思路,將“2+2”項目納入校本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建設之中,把培養學生“健康身、道德心、中國魂、創新力”作為課程設置目標,著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打造學校辦學特色。
課程設置分類別、定標準,切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問: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對教育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那么,徐中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做好課程設置,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的?
黃先進: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學校教育要為他們發現并發展自己的潛能創造條件、提供保障,讓他們都能享受到成長和成功的喜悅。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以學生發展需要作為學校課程建設的方向,按照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體系,把課程劃為四大類別:“基礎課程”著眼于學生發展內驅力,著力于“志向與責任”“興趣與潛能”;“拓展課程”著眼于“知識與技能”,著力于“理解與記憶”“方法與路徑”;“特色課程”著眼于“創新人格”,著力于“特長與專長”“堅持與執著”;“綜合課程”著眼于“創新思維”,著力于“質疑與批判”“跳躍與嚴密”。
學校將藝術、體育與科技納入課程建設內容,開發和拓展特色課程。在體育、藝術、科技教育方向開設了跆拳道、健美操、啦啦操、籃球、足球、毽球、跳繩、版畫、臉譜、合唱、舞蹈、鋼琴、科技小論文、科技模型、實用專利發明、機器人等10余門校本課程。其中,把毽球、跳繩、版畫、臉譜、科技小論文納入“2+2”項目,設為徐中的校本特色課程,計劃用三年的時間,讓“2+2”項目成為全校學生必修的校本特色課程。
此外,根據學生興趣、能力與需求的差異,按激發興趣、開發潛能、培養專長的課程目標,我們為特色課程劃分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級課程標準。初級課程為興趣課程,由國家課程和校本必修課的課時構成,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國家課程標準,開展普及型學習訓練,激發學生興趣;中級課程為潛能課程,由國家規定課程和社團活動的課時構成,面向有潛力的學生,開展提高培訓,開發學生潛能;高級課程為專長課程,由國家規定課程和專業隊訓練的課時構成,面向有特長的學生,采用專業標準開展專業訓練,著力培養學生藝術、體育與科技素質的專長。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在各自的基礎上都能學有目標,學有所得。
選課走班,現場管理,保證課程實施效果最大化
問:在課程管理和課程實施方面,徐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舉措?
黃先進:在三級課程實施中,學校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為大”的指導思想,探索踐行學生“選課走班”的學習模式。學生選課方面,由學生根據學校的課程設置和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能力,自主選擇修習課程。在修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發展和進步,對選擇的課程進行自主調整。徐中“2+2”校本特色課程開設遵循“四定一動”的模式,即課程固定、課時固定、學(習)室固定、教師固定,而學生選課后實行走班制。學校的校本課程“超市”,深受學生喜愛。我們希望借此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并學會對選擇負責,進而嘗試對自己的發展進行主動規劃。
為增強課程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對“2+2”項目管理實施“現場管理”。成立了由教導處、德育處、年級、兼職督學、家長代表五方組成校本課程專門管理小組,對課程進行現場管理。一是課程現場巡查,對教師的課程 “六落實”情況(時間、地點、人員的到位;目標、計劃、教具的落實)進行現場檢查。二是進入學(習)室現場督導,對教師在課程中的組織與準備、技巧與方法、學生參與度等方面進行現場觀摩;對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興趣與能力、意志與品質、模仿與創新等進行現場記錄與總結。三是課后現場點評,對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激勵教師不斷進步。
“多元+等級”評價,讓學生主動學習快樂成長
問:課程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一環。徐中是如何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的?
黃先進:評價是“2+2”項目開展的難點,也是關鍵點。我們以“從低處開始,從簡單入手”為指導思想,從“實用性、可量化、有利于”三個原則出發,嘗試并建構“多元+等級”的評價方式。
多元評價,是指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都應該是課程效益評價的參與者。多元評價能促進各方的交流互動,使評價信息更豐富、更直接,讓評價結果更全面、更真實?,F階段多元評價的主要方式是學生自評與互評。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使評價成為學生認識自我、學會自我調整的過程。
等級評價,是指各課程分別制定A、B、C、D四個等級,用“進步就是優秀”的理念,通過對學生進行水平和能力測試確定等級。課程等級評價,既注重學生基礎性技能的提高,又注重學生品質、意志與創新潛質等方面的評價,是一個綜合、全面的學習成果的呈現。
“多元+等級”評價,著眼學生發展需要,定位為發展性評價。相較于傳統的考試評價、分數評價,它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回歸快樂學習,實現主動發展。
結語:把“2+2”項目開設為“校本特色課程”,項目開展實行“選課走班”,項目管理實施“現場管理”,項目評價建構“多元等級”,通過項目建設打造“辦學特色”,這就是重慶市徐悲鴻中學校通過課程讓“項目”落地的實踐經驗。黃先進校長強調,學校最大的特色應該是課程設置的特色,而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課程的執行力。為此,基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考,圍繞“健康身、道德心、中國魂、創新力”的課程設置目標,徐中將繼續堅定地推進“進步教育”,不斷優化“2+2”項目的開展,以生為本,科學改革,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就讓我們期待徐中課程園地更加絢麗芬芳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