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培根
【摘要】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學校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內容,其實際成效與學校的和諧發展密切相關。采取有效的策略,抓好教師團隊的培養工作,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是現階段學校管理面臨的重大課題。鑒于此,筆者擬從教師的準入、待遇、培訓、崗位分級以及辦學理念的設計等角度入手,結合自身的經驗,探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教師隊伍;培訓;教師待遇;辦學理念;崗位分級
梅貽琦就職清華大學校長演講時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此后梅校長遵循這一條擇師標準廣納天下良師,奠定了清華大學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的校格。“研究表明,一流的教師可以對他所教學生的成績產生巨大影響。即使是較差的學生,如果他有幸被分配到一個優秀教師所執教的班級,那么幾年之后,他與其他學生成績之間的成績差距也會大大縮小。”可見,學校的教育質量源自于教師的優秀和卓越。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國家對教育工作的重視
1.尊師重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教師工作極其重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不可否認,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人們的頭腦中出現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視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物質文化提高的增長指數不及GDP增長指數的速度,仍然吸引不到優秀的、愿意從事教育事業的人才,這一問題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就2019年秋季廣東某縣區通過勞務派遣招聘教師中出現了招不到教師的現象,整個縣區需招600多人,實際招收300多人,仍缺300多崗位無人問津。原因就在于工資待遇低(勞務派遣:小學每人年薪47000元,中學每人年薪52000元)。再看看2019年秋季深圳中學招聘的35名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人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人畢業于哈佛大學。門檻這么高,依然能招到這么優秀的教師,原因是什么?待遇上來了。陳嘉庚先生曾言,“學校能否辦出成績,第一當問教師如何?弟素以誠摯待教師,又以優俸酬其勞,按月必交,無缺分毫。”這里道出三個關鍵:一是優秀教師需時間觀察和驗證;二是優秀教師需重金聘請;三是教師優秀,學校辦學成績才可能優秀。
提高教師待遇是吸引教師人才的前提,如,制定教師優待辦法,建立“老少邊窮”地區教師的優待政策,建立與略高于當地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收入基本政策,建立獎勵性績效工資政策,與時俱進,堅持教育投入并不斷提高教師待遇等。總的來說,提高經濟待遇和提高教師準入機制,才能選好“四有好老師”,才是尊師重教的體現,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依法保障教師權益是教育工作的助力
建設一支較為穩定的優秀的師資隊伍,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是關系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是命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沒有教育就沒有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而失去文化傳承的一個國家和民族就會丟掉國魂和民族魂。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選聘教師把好了入口關后,如何留住優秀教師,筆者認為,依法提高教師地位,保障教師權益是關鍵,真正落實政策留人和待遇留人,吸引住優秀教師安心、靜心做教育。
目前,國家不斷修訂《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人保護法》,依法對教師、學生進行保護,讓大家有法可依。當然,社會在不斷進步和變化,人也一樣,法律中對教師教育懲戒權的模糊邊界依然需要制定更加具體細則,明確教師管教權和教育懲戒權,使教師有尊嚴地“站”著教書和做人,依法處理學校和教師、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家長的矛盾糾紛,堅決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教育關系千家萬戶,是社會和家庭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學校和教師自然成為社會和家庭矛盾最為突出的窗口。真正做到為學生減負、為教師減負和為學校減負,妥善處理好教育的各種矛盾,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才能留得住優秀教師安心靜心有責任心做好教育工作。
二、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四有好老師”是近年來教學領域的熱議話題。其中的“四有”,具體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加速培養“四有好老師”,即可助力學校教學團隊的打造,又可為其他教師的自我發展指明方向,繼而全面提升學校的師資力量。因此,“四有好老師”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有積極作用,留住“四有好老師”,充分發揮其楷模作用,是現階段教師管理的重點。此外,在教師團隊管理活動中,教師流動機制的建立、健全,對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有重要價值。一般而言,學校能夠擁有以及需要的教師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對現有的教師資源進行科學配置,是團隊建設的重點。為保證學校教學工作高質量開展,學校管理層應當建立公平的、嚴格的考核機制,對教師的教學成果以及執教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及時淘汰崗位勝任力不足的教師。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教師流動機制的建立,應當嚴格遵循學科配套、“三公”、編制控制以及工作時限等原則,明確流動調配的策略。而在建立流動機制的同時,也應當慎重考慮如何確保“四有好老師”這一優質教師資源的合理應用,采取一定的舉措,留住學校現有“四有好老師”。
1.制定激勵機制,優化師資配制
教師具有專業性強和連續性強等特點,一個教師在學校的工作崗位確定下來之后,一旦他請假,他的工作就不好安排。因此,筆者認為,一所學校的教師編制要有一定的比例適用于調配。建立鎮內走教、縣域內城鄉支教、城鄉雙向交流、優秀教師定期輪崗、優秀定期送課下鄉和“銀齡講學計劃”等激勵機制,優化師資配制,應對緊急情況。為保證激勵機制達到預期的效果,學校管理層在制定激勵機制時,可先篩選部分教師進行調查,了解其在晉升、執教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并聯系學校自身條件,合理制定激勵機制。
保持優質師資隊伍是教師管理的核心目標之一,而師資配置的優化,主要表現為師資結構的合理性、教學質量的可靠性以及教學效率的可觀性等。要確保師資配置的優化效果,就需要充分考慮師資隊伍的動態演變這一因素,逐步完善、創新教師管理機制。師資配置的優化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而其優化的重點在于結構的合理以及總量的適度,即學校應當擁有能夠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所需要的師資總量。根據學科需要,進行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師資優化,是一種常用的策略,但實踐過程中需要關注師資結構問題以及科研隊伍、教學輔助團隊的打造,使優質師資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科研之中。
(1)完善教師崗位分級認定辦法,激勵青年教師積極提升
在現階段的教學隊伍中,青年教師占據一定的比重,且在學習能力以及從事教育工作的熱情等方面,多數青年教師具有一定的優勢。如何激勵青年教師,是培養高素質青年教師的一大難題,而青年教師的培養成果又直接關系到教師隊伍的建設。基于此,學校應當慎重考慮青年教師的培養問題,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激勵青年教師不斷進步。但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學校應多給予他們實踐學習的機會,肯定其教學成果,多給予他們參與教育工作的機會。如,學校可從完善教師崗位分級認定辦法的角度入手,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機會,而不是將教學經歷作為衡量其執教能力的關鍵性因素。從崗位分級的認定來看,要完善其策略,首先應當考慮如何對教師的執教能力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其次,還需要關注整個認定方法的實踐操作性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并不斷改進。
(2)培訓教師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要求
《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建立符合課程改革需要和素質教育需求的教師培養模式和課程教材體系,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當一個地方的教師隊伍基本穩定之后,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突破教育發展的瓶頸,那就得培養現有的教師隊伍。建立健全的繼續教育制度和終身學習制度,通過網絡、面授、校本等培養模式,通過區域合作培養、高等院校培養、多校聯動培養、到名校跟崗轉換培養等模式,可以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益培養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
一是培訓教師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立足本地,潛心挖掘典型素材,以教職工的亮點和優點以及成功之處,以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為主題開好師德教育培訓;二是新教師的崗前業務培訓。每學期開始,學校都得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對新分配來的教師或轉任新學科(或新崗位)的教師要實行全員培訓。培訓的內容應該包括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學科業務素質和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制度等,培訓的形式有參觀學習、理論學習、跟崗學習、結對學習和實踐匯報等形式,培訓的時間既有分散又有集中,培訓的人員有班主任、學科教師或中層管理人員等,負責培訓的人既要有本校有名的教師又要有外地有名教師(或聘請專家)。
學校制度激勵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保障,學校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師管理激勵機制是刺激教師隊伍向良性發展的催化劑。每一位教師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性的個體,同時教師隊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在行內建立公平、公開、民主、有方向、有目標的管理體制,使每一位教師都為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地奮斗,并且使教師有成功感和幸福感地活著。
2.學校領導班子團隊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部分
學校的校長是教師隊伍的領頭軍、“大管家”,校長應用好、用足學校生均公用經費5%,分清輕重緩急,每學期開學前做好周密安排。一個好校長必然有一個好的學校,一個好校長的背后必然有一支敬業、團結、高效、合作的領導團隊。班子建設直接影響教師隊伍建設,因此選任一批有思想、有思路、有才能、有魄力、樂奉獻的班子團隊至關重要。目前,由于學校班子建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學校雖小,雖不是什么行政單位,但選任領導班子方面經常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干擾,使學校的校長不能選用所想選之人,工作團隊合作力差。另一方面,校長也沒有調整班子人員進出的權力,使工作開展的難度也在無形加大。
在新時代下,提升校長素質以及辦學理念的設計是備受關注的議題。不斷更新辦學思想、不斷創新,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是新時期校長面臨的重要挑戰。學校任何重大改革的推進,實際上都是對學校的一次重新設計,設計的成功與否,與辦學理念、辦學思想體系是否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當地學校實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教師隊伍的建設亦是如此。而校長的首要任務,是正確把握辦學方向,樹立正確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上,管理層需要圍繞這一辦學方向以及實際教學任務,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教師隊伍建設方案。從這一層面考慮,學校要獲得優質的師資,并以此為契機,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首先,校長應當具有一定的辦學素質,能夠根據教師團隊建設的現況,更新自己的辦學思想。其次,從基層的設計入手,對教師隊伍的建設進行剖析,設計與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需求相吻合的辦學思想體系與辦學理念。
3.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
教師隊伍建設中,師德要放在首位。思想政治得過硬,職業道德得高尚,這是做教師的基本要求。一個國家培養怎樣的人有賴于培養者思想素質的高低,教師隊伍肩負培養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興,國家興;教育強,國家強。”因此,教師隊伍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師德尤為重要,沒有師德的教師隊伍是沒有靈魂的教師隊伍,“誤人子弟”不說,還貽害社會。因此,學校要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什么樣的老師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根正才能苗紅,要用教師中的模范案例向廣大教師宣傳師德,滲透師德,并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教師隊伍中真善美的思想,正面傳播,時時、處處警醒為人師者的責任與美德。只有這樣,教師的思想才不會走偏,教育的方針才不會走偏。
4.心理疏導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創可貼”
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時間長,總會產生厭倦和懈怠,從事教師職業的人也不例外。廣東中山紀念中學的韓宜奮老師的《請你試一試——幸福生活從工作開始》中說到的職業倦怠現象和有效的心理疏導辦法——改變現認識、改變心態、改變現狀和改變未來——很值得推廣。做教師首先要正視自己的職業、正視自己的人生、正視自己的人生。認識到位、心態良好、努力改變現狀和未來是幸福地做老師的良方。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長期有效的心理干預機制,使教師輕松上路,幸福教學。只有這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加強教師職業想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并以此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但教師隊伍建設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要真正落實到位還有很多機制和制度需要改革,需要社會各部門綜合給力。
三、結語
在學校的和諧發展中,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是直接關系到教學成果與既定教學任務完成進度的重要因素。圍繞教師隊伍的建設,諸多學者從理論角度進行了探索,不少教學單位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一些舉措。從新時期的師資優化特點與教師隊伍建設現況來看,管理層需要明確教師的實際需求,從薪資待遇以及職業發展等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措施,留住“四有好老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師準入機制、激勵機制等的建設與完善工作,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美)安妮塔·伍爾福克.伍新春,張軍,季嬌(譯).伍爾福克教育心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朱善璐.抓好以師德為靈魂的教師隊伍建設[N].人民日報,2012-11-02(013).
[3]蔡娜.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健[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