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平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束部分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巧妙地設計這個環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余音繞梁的效果,讓學生對這堂課回味無窮。本文從五個方面論述結束語的藝術:1.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擴展;2.激勵、激發情感、思想;3.設懸念誘思考;4.對照比較,加深理解;5.總結歸納。
【關鍵詞】語文教學;結束語;藝術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老師都會想很多方法如何開好頭,感覺開頭是整節課成敗的關鍵點之一,可見每課的引入部分是多么的重要。俗話說得好:“好的戲要壓場。”那么,在教學當中,我們是否也應該使課堂的結束語“演成”一場的精彩無限的大戲呢?一個充滿藝術的結束語,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會讓學生一種回味無窮的感受。對于這種的思考,筆者根據多年從教多年經驗,總結出幾種結語的方式,力求做到這種“余音繞梁”的效果。
語文是一門多學科交錯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有時還總覺得語文老師就是“萬能”的,當然語文也是一門豐富多彩的藝術學科。而每一節課的結束語就是作為這出戲的壓軸部分。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卻是語文教學結構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現實當中大部分老師能夠足以重視課堂的引入,對結束語部分則不夠重視。因為每一節課老師都會設定一定量的教學任務,有時老師會為了趕任務,而忘記了課堂教學必須要有的結束語。當然,引入安排巧妙,可以起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但是結束語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平時我們在寫作教學中也強調:結尾結得好會起到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等作用。寫作就是這樣,當然一節的教學也應該這樣。我們既要明白導入語的重要性,也要重視結束語,讓學生進入課堂,就在美的享受中開始新的課程,也在美的陶冶中結束一節課程。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筆者是如何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束語。
一、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擴展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一些書本上的知識外,也應該讓學生由課內聯想到課外更豐富多彩的知識,讓學生知識面更加廣闊,更積極主動地從課外尋求新的知識,以彌補課堂上教學中不足的地方。因此,老師要在課堂將要結束的時候,用簡練的語言向學生拓展延伸與本節課有關的課外內容,引導好學生由課內向課外知識點的拓展。如,筆者在教《變色龍》這篇文章時,課文當中的疑問在教學過程中基本都已解決,學生覺得似乎已提不出新的問題了。于是,筆者在將要下課前向學生提問道:“有人說赫留金很無故,要不是碰到奧楚蔑洛夫而是其他警官就好了”,是這樣嗎?學生覺得這個問題好像又很有道理,又要重新想想,在筆者的指導下,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他忠實走狗的典型形象,以及當時社會中他的見風使舵的“變色龍”這類奴才的共性,揭露了當時沙皇統治的黑暗社會。這樣學生就理解了,赫留金即使不是碰到奧楚蔑洛夫,也不會改他那種見風使舵的本性,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走狗形象。這一設疑發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二、激勵、激發情感、思想
作為語文老師既要教文,又要去負責育人工作;既是科任教師,又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在教學結束前,老師應該運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對這節課進行深化與升華,激起學生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真正做到把自己融入到這篇文章當中,與作者同行。例如,筆者在教孫犁的作品《蘆花蕩》將要結束時,同學們都高度贊嘆“老頭子”的聰明和勇敢時,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加深學生對抗日英雄的認識和佩服。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雖然這次戰斗取得了勝利,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但當時的抗日戰爭還是非常艱巨,同時有我們英勇的中華民族,我們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讓我們一起高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三、設懸念誘思考
一節課堂的結尾應該像一篇作文的結尾一樣,能讓讀者回味無窮,給學生一種這課雖然已經結束,但還在思考意猶未盡的感受。例如,筆者在教《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這篇是寫了一個昏庸的皇帝聽了騙子的謊言后赤身上街游行的故事,筆者在第一課時疏通了字詞思路、分角色朗讀了課文以后,在下課前對學生說:“這篇課文寫了一個昏庸的皇帝被騙子欺騙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后再讀一次課文,讀時注意動腦筋分析思考:皇帝上當受騙怨誰”?因此,在這節課結束前,筆者采用巧設懸念的方法,卻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課堂藝術效果。
四、對照比較,加深理解
有比較,更能突出另一方的特點。而對照比較這種方式的結束,就是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從文章的寫作背景、語言特點、中心思想等方面,將本節課所教的文章與曾經所學過的課文進行各方面的比較,從而加深對所學的課文理解,也讓學生復習到了舊的知識。
五、結語
老師最喜歡用的一種結束方法。它是對本節所學的內容的總結和歸納,這種結束方法可以讓一節的內容進行條理化和系統化,可以讓學生更加有條理地記憶,也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當然,這要求老師用語必須簡明扼要,點到即止。
在語文教學當中結束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也各有的特點。但不管怎樣,最終應當給學生一種“教學已輕輕地走了,思緒正悄悄地來”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如果我們把整節課比作一臺大戲,那么,結束語就好像是這臺大戲思想的升華。我們要掌握結束語的教學藝術,把這幕壓臺戲盡量設計得更成功些,以求有一節更完美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