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在高中開展音樂鑒賞課的主要目是培養學生主動鑒賞音樂的興趣和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在音樂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健全精神品格。本文圍繞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出現的問題展開研究,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有利于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滿足當代高中生多元化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音樂鑒賞能力;鑒賞教學
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但這種能力只停留在表面,對音樂的認識比較片面,受成長環境影響,很多高中生只聽過流行音樂,學生聽音樂也只是為了放松心情和消耗時間。再者,大部分高中生都是文化考生,參加藝考的學生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學習音樂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對音樂產生太多的情感,只有一小部分學生用音樂來舒緩心情,自然具備了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音樂鑒賞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在音樂鑒賞中舒緩學習的壓力,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情來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
一、高中音樂課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困難
(一)音樂課程較為乏味
在實際音樂鑒賞課中,教學內容難免乏味,尤其與流行音樂相比更顯得枯燥,很多喜愛流行音樂的學生很難融入到鑒賞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熱情,部分教師會根據班級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變更教學計劃,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講課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與初中音樂學科相差甚遠
與初中教學相比高中到音樂鑒賞課內容更豐富,教學任務更重,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也相差較多,在高中的音樂鑒賞課上,學生要學習更多的基礎知識,教師沒有辦法一下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很多教學任務都被拖延。
(三)學生音樂鑒賞水平參次不齊
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其中就有家庭教育的關系,每個學生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導致他們的音樂基礎也不相同,從小受音樂熏陶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相反則沒有音樂基礎。教師面對一個班級的學生,每個學生又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無法讓班級學生在同一個起點學習音樂,也不能真正兼顧到每個學生,因此音樂鑒賞教學效果始終不高。
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策略
(一)從流行音樂入手進行教學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經典音樂占主要部分,同時也會加入一部分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鑒賞熱情,提高音樂鑒賞課的課堂質量。例如,經典音樂作品《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被引用在流行音樂《不想長大》歌曲中,所以教師在講《交響曲》時,可以以歌曲《不想長大》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聽流行音樂感受《交響曲》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先后為學生播放這兩段音樂,讓學生自己找出相同的音樂片段,調動學生鑒賞熱情。通過欣賞流行音樂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用音樂進行再教學,用信息傳遞知識,從而來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適當調整教學順序
在整個班級里,沒有音樂鑒賞基礎的學生占據很大一部分,因此教師在課上播放交響樂時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導致課堂效率低浪費音樂資源,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將音樂教材中的曲目交叉播放,不按原本順序。將音樂教材中的音樂按難易程度劃分等級,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音樂鑒賞的順序。例如,教師可以先從簡單的音樂開始,從簡單經典的中文歌入手,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后再轉向外國歌曲,在選擇外國歌曲是先從簡單的音樂演奏曲目開始,最后再教奏鳴曲。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一個逐漸提升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興趣,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樂器的魅力,從而喜歡上音樂。
(三)分組討論開拓思維
在傳統的音樂鑒賞課上,教師只是講解音樂知識,所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很難從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同時這種被動的學習也很難達到預期的音樂鑒賞目的。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在開展音樂教學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空間,給學生提供發表個人觀點的機會。分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為小組分配音樂鑒賞任務,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集思廣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幫互助提高學習效率。在小組討論后教師讓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來闡述本小組的討論結果,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加深了學生對音樂鑒賞的印象,從而提高個人音樂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受目前教育現狀影響,音樂課程很容易被忽視,這種現象阻礙了音樂教學的開展,給教師帶來更重的音樂鑒賞教學任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所以,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根本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創造出更多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娟.高中音樂鑒賞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幾點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19(09):65-66.
[2]楊海燕.談音樂課的“跑調”——關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一些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