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把多媒體教學引入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發展的趨勢和必然。現結合《新課程標準》和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電教媒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談談個人體會。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習主動性
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好奇心強的思維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中運用電教媒體進行直觀教學,以形象、生動、有趣且色彩艷麗的有聲畫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例如,在講課時,我利用電腦動畫呈現一幅蘋果園碩果累累的畫面,并配以小鳥清脆的叫聲,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當時就有學生發出“哇,好棒啊!”的驚嘆。接下來我停住畫面,對小熊Zoom和小松鼠Zip的出現設置疑問:“他們看見如此多的蘋果會干些什么?”由此來激發猜測。然后,我用一組圖畫來表現故事情節,并用英語配音,以直觀形象的畫面、夸張生動的語言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我根據英語兒歌趣味性強的特點,利用錄音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例如,進行身體部位學習時我先放一遍兒歌的錄音,利用歌曲的美妙旋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隨后邊表演邊讓學生們學唱,最后利用錄音伴奏再讓學生表演并進行小組比賽。
為了做好這一點,我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把以“教師引導”為主變為以“學生主動學”為主,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地學習。
二、創設創新情境,誘發學生創新欲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新舊知識的聯系與交替不時在學生的認識過程中造成沖突。
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易激發、易減退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相結合的多媒體方式,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逼真地展示出來,創設出更具直觀性、感染力和挑戰性的情境。整個過程圖文并舉、聲情并茂、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使其主觀上產生對新知識追求的動力。
三、培養學生創新勇氣,樹立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運用現代電教媒體,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向學生展示英語的美、趣、妙,幫助學生揭開創新的神秘面紗,體會到創新并不神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勇氣。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閃爍和色塊的功能,結合教材內容,啟發、誘導和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了學生積極求異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逐步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
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堂四十分鐘的課,確實很難做到始終如一、高度集中注意力,尤其在課臨近結束時,特別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課堂效率。培養他們仔細觀察事物、善于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良好習慣,不僅有利于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還實現了創新目標,體驗了創新樂趣。
四、增強學生學習英語自覺性,夯實英語基礎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有其自身特有的語音規則。今天的英語教學已經不再像往日那樣,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灌輸”式教學,所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敢說、愛說英語且具有良好的語音、語調和語感基礎才是小學英語教師的責任所在。
講到語音、語調和語感的學習,錄音機是最方便有效的電教媒體。例如,我常借助錄音媒體,糾正錯誤發音,讓學生在標準的語音環境中學習,打下良好語音基礎。在教學音標/[a][e]/、/e/時,學生覺得它們的讀音相近,難以區分。除了告訴他們這兩個音標的發音特征外,我充分利用了錄音機的優勢,讓學生反復聽讀、比較,然后模仿。通過這種方式,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的語音、語調和語感,也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和自覺性。
五、結合教學內容,揚長避短,靈活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以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視聽效果取勝,但在多媒體的使用上,不能只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而忽視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規律,讓其遮蔽我們教育教學的實質目的。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媒體,針對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將電教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互相補充,使電教媒體充分發揮功能與優勢,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要積極運用電教媒體,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利用創新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現、主動探索,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