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軍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教育信息化也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現代化。微課是近幾年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個新型的產物,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它是隨著翻轉課堂的開展而產生的,微課就像其他多媒體手段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個學科教學中,在眾多學科中,美術是一門應用微課比較廣泛的學科,本文就以美術鑒賞課為例,略談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
美術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分為兩種,一是針對少部分學生對美術專業課的學習,即美術專業特長生,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繪畫水平的培養;二是大部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即通過美術欣賞課來進行,注重學生美術理論和欣賞水平的提高。教師將微課這一信息化教學時代的教學產物納入到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課本內容,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微課制作。適當地運用微課將教學內容中的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信息結合起來,將枯燥無味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現出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微課能夠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視頻中教師的聲音、背景音樂也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在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對美的體驗。微課引入到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更濃,積極性更高了。
二、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
目前,美術教學內容一般以五大系列(美術鑒賞、繪畫和雕塑、設計和工藝、書法和篆刻、現代媒體藝術)九個模塊的多元化內容展現。美術鑒賞課的課程內容較豐富廣泛,是一門理論與體驗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將鑒賞與體驗、鑒賞與動手實踐相結合,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的提高。短小而精悍的微課,幾分鐘將所學內容容納其中,美術鑒賞課中適當地運用微課,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和提高教學容量,使枯燥無味的美術課堂更加精彩、更加生動、更能為學生所接受,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例如,制作《中國民間美術》微課時,將中國民間美術的范疇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形象直觀地了解哪些屬于民間美術,同時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然后重點圍繞年畫、刺繡、剪紙來講解,分別將制作過程的視頻融入微課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驗剪紙藝術,自己動手操作,從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化平臺展示知識面,讓學生體驗作品中的美,感受作品獨特的藝術意蘊。
三、提供個性化學習,培養自主能力
美術鑒賞課強調培養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更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對“美”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和選擇能力,美術課程在內容上更加符合“美”的時尚,更貼近學生“美”的生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教學過程中微課的引入,能夠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例如,在《版畫的制作》微課中,先將所用的材料列舉出來,然后展示版畫制作過程的四個步驟,用PPT展示每個部分的制作過程,每一步的制作過程再進行實際操作(攝像機錄制),教師講解重點內容,最終學生根據微課展示的步驟完成自己的作品。學生制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學習進度進行適當地暫停、重播視頻,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尤其像這種動手實踐性比較強的操作課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反復觀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深化對美術知識的認知,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依據和工具,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和人格發展。
四、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教學水平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個別提問、課堂小結這幾個環節是大部分美術教師采用的教學過程,利用課件展示著一幅又一幅的美術作品,整堂課教師滔滔不絕,學生始終處于“聽的狀態”,只是聽眾的角色,沒有學生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探索,只是被動接受。微課以直觀的畫面、豐富的內容、先進的載體進入到教學中,適時地改變教學方式與手段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聽神經,在保持高興趣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更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美術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藝術欣賞和美感的角度上講,微課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綻放美術的魅力,所以,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方式,把微課巧妙地應用于美術教學中,為傳統的美術鑒賞課注入新的活力,為美術鑒賞課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