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英
一、焦慮情緒的由來
小薇,在五年級第二個學期轉到我班,被診斷患有精神發育遲緩,現就讀我校八年級。在剛來的時候,她常常把一句話反反復復說幾十次,在老師回答之后,她仍會繼續問,讓人頭疼不已。剛開始大家都以為毫無辦法,但我覺得一定是有什么背后的原因,我特意去認真了解她的情況。經過觀察,發現她與我說話的時候,情緒表現很焦慮,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我,甚至讓人覺得有一種受了驚嚇的感覺;當我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時,她更加緊張,語速越來越快,非要我回答不可;要是我忽略她,她會一直追問,直到我有明確答案,中間暫時停一下,又繼續纏著問我之前的問題。有一次我答應抽時間去她家家訪,她便開始反復追問幾十次:“你什么時候去我家?”直到我去她家家訪后,這種情況才結束。
了解到這個情況,為了找到她焦慮情緒的由來,我先從網上查詢資料,同時在市教研員那里請教這方面的知識。秦教授從美國回來開講座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咨詢,并請來華南師范大學的研究生測試她理解認知方面的情況。經過多方了解,我發現她理解能力較弱,行為刻板反復,興趣狹窄。針對這些情況,首先我在她的桌子上貼上過塑字條,字體用淡橙色:一是說話只說一次;二是不說第二次;三是把嘴巴裝上拉鏈;四是控制自己的情緒。每次她反復說話時,就提醒她看桌子的字條。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注意一點,說話盡量低八度,語速放慢,慢慢地說,耐心地說,微笑地看著她,說話時看著她的眼睛,讓她知道我重視她,關心她,愛護她,直到她理解為止,慢慢地,終于取得了她的信任。無論她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一點點進步,我馬上表揚她,用大拇指點贊,并獎勵小熊貼紙和小熊餅干。其次,每一節課一上課都先表揚她——今天來得早,讀書聲音洪亮,幫助小峰拿書包,幫小佑打水,掃地掃得干凈,擺好桌子,擦黑板等。最后,我與其他老師進行溝通,讓他們知道在跟她說話時,需要盡量放慢語速,讓她能理解。慢慢的她變得越來越陽光,見到老師同學,都會微笑打招呼,問問題也很少重復,現在她問題只問一次,最多兩次。她的臉上笑容越發燦爛,我看到小薇同學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
二、消除學生焦慮情緒的方法
這件事情解決后,我又發現了一件讓人頭痛的事。那就是小薇遲到了就不回課室,把書包放在走廊,人躲在女廁所不出來,把廁所門反鎖。老師去叫也叫不出來,叫多了幾次后她開始情緒激動發脾氣,這樣對學校影響很大。此事對于任課老師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對她來說也存在安全問題,另外還影響學校其他學生。
為解決好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辦法。我先對她進行觀察,在這幾周的時間,她每周一早上或者放假回來第一天,心情不好的時候特別是來例假時,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第一步,用愛好吸引她。我知道她喜歡上電腦課,便把把星期二的電腦課調到星期一第二節。然后開始了我們的廁所故事,我裝作不知道她在廁所里也去上廁所,故意發出聲音,讓她知道老師來了,給一個小臺階讓她下來。這時,廁所的另一邊傳來了她的聲音,“老師上不上電腦課?”我會心一笑,用正常而親切的聲音回答:“上呀,乖孩子,快點回課室,馬上要上課了,同學們都在等你呢。”在得到這樣的回應后,她會想到她的朋友們,會問我:“小鋒回來了嗎?小志來了嗎?”當她知道喜歡的同學都來了,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于是很快背上書包,屁顛屁顛跟著我回課室,放下書包,趕緊與同學一起上電腦課。
第二步,用照鏡子的方法,把她的行為重做一遍,讓她知道錯在哪里。由于她的認知理解能力未能達到同齡孩子的水平,所以采取直接教育法,讓她正面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因此,到了電腦室,我模仿她剛才的表現給同學們看,然后讓大家說一說,我這樣做給他們的感受是怎么樣的,錯在哪里。同學們紛紛說,這樣做不對,影響其他同學上課,也浪費上電腦課的時間,一節課只有40分鐘,現在只剩下30分鐘了。而且廁所那么臭,那么臟,躲在廁所也不舒服呢。我問同學們喜歡小薇這樣做嗎?大家都說“不喜歡”“討厭”。她聽到同學們都這樣說,逐漸就知道自己做錯了,后來跟我說:“老師,對不起,我知道錯了,下次遲到不躲廁所了。”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她理解到自己之前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第三步,教導正確的方法,我讓幾個同學出來示范遲到后的做法。“報告老師,我遲到了!”“沒關系,請坐下。”老師語氣溫柔地對同學說。當她看到其他同學遲到不受批評時,她就放下自己的包袱,大聲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試一試!”“好,沒問題。”于是她不好意思但笑瞇瞇的體驗了一回,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課室,放下書包,回到座位上,這樣的體驗,讓小薇自身感覺是很平常和輕松的,沒有一點壓力。這樣小薇害怕遲到的壓力減輕了。
第四步,淡化她焦慮的情緒,巧妙轉移其注意力。我向她解釋上學遲到并不是可怕的事情,遲到是很正常,有時起晚了,有時堵車,但盡量早來,不遲到,老師不僅不會怪罪她,更不會批評她,她依然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
我每次會不動聲色地靠近她,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頭,親切地問她:“噢,小薇,回來啦!今天很漂亮,臉色很不錯,媽媽煮了什么好吃的呀?昨晚煲了什么湯?可以告訴老師嗎?”“你最喜歡做什么菜?”“最愛吃什么水果?”她馬上就告訴我昨晚吃了什么菜,喝什么湯,最喜歡吃什么菜,乖乖地跟著我回課室。這樣轉移了她的注意力,她就不糾結遲到這件事了。
第五步,發動學生與她互動,充分發揮同伴的作用。小薇最怕的就是孤獨,沒有人跟她玩。我了解到小薇的家長很少帶她外出,小薇變得沒什么興趣愛好,業余生活較枯燥。我決定教她玩撲克牌,學一些簡單又容易的玩法。教會她以后,我讓她教同學們玩,讓她做小老師,比如“蓋棉被”“斗地主”“小拖拉機”等。與同學們玩撲克,她比其他同學厲害,同學們懷著羨慕和崇拜的目光看著她:“小薇玩撲克最厲害了!”下課后,經常有同學找她玩撲克。業余時間她的節目多了起來,久違的笑容又回到她的臉上。與同伴的互動,讓她充滿自信,感受到令人尊重的快樂。
第六步,創造機會,與普通孩子交往。每次參加學校集體活動的時候,盡量讓她去拋頭露面,與普通孩子融合在一起,不會感到自己的特別。比如:學校舉行捐款活動,每個班派一個同學做代表,我就讓她上大舞臺捐款;學校舉行少先隊的大隊活動,每個班要拿中隊旗,我就讓她拿中隊旗,與其他孩子一起訓練;要與其他老師打交道,我就讓她去交往,假如她自己不敢去,還會叫其他同學陪著她去;學校舉行大課間活動,讓她來做領隊帶操。
第七步,每天打卡,蓋印章。卡上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準時進校門;二是放飯盒;三是回課室。每個項目100分,只有拿到300分,才能得到小熊印章。連續拿到10個印章,就獎勵一張光頭強貼紙。從此以后,小薇每天打卡,準時來學校,再也沒有不上課室、躲廁所的壞習慣。
小薇經過多次的訓練后,她終于克服了自己遲到躲廁所的壞習慣。
從小薇的教育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當我們看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發生的表面,還要挖掘現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小薇一開始的反常行為讓大家很頭痛,簡單粗暴的方法不管用,而當我去調查了解到她去廁所是因為遲到了,害怕老師批評,為了逃避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認為躲在廁所是最安全的,就像小烏龜一樣,把自己的頭縮進殼里,以為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因此,幫助她最重要的是轉移和緩解她的壓力,讓她逐漸改變自己的認識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對于這一類孩子,緩解焦慮情緒的方法,一味的批評不能奏效,要以疏導為主,只有解開孩子的心結,才能讓孩子信任老師,親其師,信其道。最后才能從根源處解決出現的問題。
醫者仁心,教者仁愛,讓我們展開愛的教育,引領特殊孩子成長,走向社會。每個特教學生的特殊,都有不同的原因,善待每一個特殊孩子,即使是石頭,也會開花!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越來越多老師加入我們的行列。經過老師們的努力,很多的特殊孩子都能與普通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成長。而夢醒后的清晨,陽光明媚,陽臺的小薇花開得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