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利
摘 要:最近各種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也常常聽說校園踩踏事故、交通傷亡事故、家庭觸電事故等,這些事故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沒有避免的原因在于人們安全知識的缺乏和安全意識的麻木,事故的發生給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帶來了很大傷害。為了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物理課程教學中我嘗試采取了以下辦法。
關鍵詞:安全事故,安全意識,物理現象
一、利用物理規律滲透安全教育
物理規律是物理現象、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必然趨勢及其本質聯系的具體反映。規律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中心任務,遵循物理規律是保障人們安全生活和生產的前提。例如,暑假期間是溺水的高發時期,這幾年頻繁發生溺水死亡事件,
這些事件多數是因為當事者自我防范意識淡薄,認為水淺,自己會游泳等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我結合物理知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前給學生打了預防針。學完“浮力”知識后,我出了一道討論題:人游泳時,若腳陷到泥里,是否還能浮上來?學生討論明白后,我意味深長的點評:淹死的往往多數是會浮水的。這樣,學生在學習的物理知識的同時,又受到了安全教育。復習“光”的知識時,我設計了一幅漫畫:一個人來到水塘邊,喊到水真淺,下水后,水卻沒過頭頂,大喊救命。我讓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這種現象,教師強調總結:由于光的折射,水的視深比實際淺,容易造成錯覺,所以不要貿然到不明水域游泳。這樣,學生在笑聲中接受了安全教育。上家庭電路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實例:我放學后發現大門口的燈不亮,檢查后確認是燈座壞了,覺得自己身為物理教師,換個燈座還不是手到擒來,由于關電麻煩,就沒有斷電,開始帶電操作,誰知在換的過程中,門外有人招呼我,我禮貌的轉頭示意,誰知道在這一剎那,火線零線碰到了一起,電線立即起火燃燒,把家里幾間房子的電線全部燒毀,幸好人沒事。給他們展示完燒焦的電線后,學生開始是笑,但是后來又陷入沉思,
二、利用物理概念滲透安全教育
物理學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這些概概念是在大量觀察實驗的基礎上獲得的,反映了物理現象及過程的本質屬性。這些概念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大都蘊含著豐富的安全教育因素。例如,在學習“慣性”這一概念時,通過講述行駛中的汽車和自行車剎車時,由于慣性不能立即停下來,即使是緊急剎車,也要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才能停下來____,因而慣性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為了避免由于來不及剎車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部門對機動車輛的時速進行了限制。在此時重點教育學生騎車不要超速行駛。車輛安全帶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慣性對人造成不必要的傷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或或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減輕受傷程度。據統計,駕乘人員系好安全帶,在事故中存活的幾率是不系安全帶的2倍,還可以降低受傷程度和受傷幾率。
三、利用物理習題滲透安全教育
學習物理離不開習題的講與練,這也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及學以致用的重要內容。在物理習題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目,讓學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
例如,下面習題就蘊含著豐富的安全教育內容。
1.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里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的飲料瓶,這是由于雨水進入飲料瓶后對光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鏡,它對太陽光的____作用,可能導致森林火災。答案(凸透 會聚)
下面是一個機警的司機駕駛一輛保養得很好的汽車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測得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
(1)汽車在正常行駛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是____摩擦,剎車后,汽車由于____還會繼續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車輪會發熱,這是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來增加車輪的內能。
(2)利用上表數據,算出該司機的反應時間大概是____S
(3)分析上表數據,可知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目前社會上私家車大量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不能立即停止。司機從看到情況到操作制動器來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要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叫反應距離。
(4)為了提醒司機在雨雪天氣里注意行車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設置了“雨雪路滑,減速慢行”的警示牌,這句話隱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總之,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很多內容都離不開安全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具體事例,滲透安全教育,使學生既深刻的理解了物理知識,又加強了自我防范教育,也培養了安全意識,能更有效的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鄒禮光. 淺談物理教學中的安全教育[J]. 中學物理:初中版, 2011(4):1-2.
【2】李喬貴. 淺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J].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4(1):66-66.
【3】楊益秀. 關愛生命,創平安校園——淺談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安全教育[J]. 中學教學參考, 2015(2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