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珠
【摘要】讓學生堅持寫日記在語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在實踐中發現,語文老師運用恰當的策略,能夠通過批閱學生的日記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能夠通過日記宣泄自己的情緒,并在書寫中培養自己的自省意識,加快行為習慣的自我完善,從而進行無痕德育。
【關鍵詞】心靈對話;語文;日記;德育無痕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越是覺察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認為這條規律是教育藝術的核心。”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可見,“德育無痕”描述了德育的一種境界,沒有簡單說教,沒有批評責備,有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心靈與心靈的融合,讓學生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切身體驗、自覺和自悟的教育。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都推崇讓學生從小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那是因為寫日記在語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分析事情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等等。2017年,筆者擔任學校四(2)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五年級起筆者決定讓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漸漸地,筆者發現與學生的距離越來越近,在用心地批閱他們的日記的過程中,筆者也在悄然無聲地與他們進行心靈對話。通過這種對話,學生漸漸地能積極自主地思考、發現、探索、理解和領悟自己的生活,而寫日記的過程也成為他們品德發展與人生意義不斷獲得的過程。筆者在以“寫日記”的“有形”之名,行德育的“無痕”之實,并漸漸在“無痕教育”中嘗到了甜頭。
一、日記在無痕德育方面的作用
1.日記開啟學生心靈大門
從五年級上學期開始,筆者布置學生每天寫一篇生活日記,要求學生在日記上暢所欲言,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不要求形式內容,只要字數超過一百字即可。筆者所追求的是學生個性的充分舒展,性情的充分張揚。在批閱學生的日記的過程中,老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喜好和家庭情況,還可以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思想動態,甚至能掌握整個班級學生的常態和例態,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在一年的日記教育實踐中,筆者了解到了學生許多以前未曾發現的事情。例如,小娜父母不和,會常常吵架;小楠不僅在學校表現懶惰,在家也是不愿做家務的;小婷的媽媽教育比較嚴格;小昂是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總能積極樂觀地看待事情;小賀雖然每天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但其實常常覺得很孤單等等。老師可以在字里行間讀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讀出日記中反映出的學生真實的內心狀況,這樣就能夠對每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
老師借助日記開啟了通向學生心靈的大門,并通過評語與學生進行真切的心靈對話,以真誠的愛子之心去關懷呵護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和尊敬,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陶冶他們的情操;自然學生也就會更加信賴老師,學習上更加專心,行為上更規范,無形中也會模仿老師,學習老師,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聽其言,效其行”。
2.日記培養學生自省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新教育實驗”課題的主持人、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永新先生認為:“寫日記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寫作,不僅僅是為了練字,不僅僅是進行一場‘道德長跑’,實際上它是幫助一個人成長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人有三個我——自我、本我、超我,這三個‘我’每天都在進行激烈的斗爭,而寫日記就是現實中的‘我’跟思想中的‘我’進行話。”可見,寫日記的過程,就是思考、自省和自律的過程,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無痕德育境界——讓學生自我感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例如,在筆者班經過“一日護蛋”活動后,同學們便紛紛在日記里進行了自省:
“我們保護一天的雞蛋都那么辛苦,我們的爸爸媽媽十年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地為我們付出,那種辛苦難以想象!我們長大了要好好回報他們!回想起這學期我兩次和同學打架,爸爸都被請來學校,真覺得很對不起爸爸,我以后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再讓父母為我操心了。”——漢南
“通過今天的護蛋活動,我覺得照顧雞蛋真的很難,但是我們想過沒有,我們只是當了一天的‘爸爸媽媽’而已,而我們的父母呢?他們的愛雖然無聲,但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啊!以后我不能對父母發脾氣了,要懂事起來,不讓他們擔心。”——晴晴
小學生年紀雖小,但也能在日記的敘述中自覺地進行自我思考,自我管束。雖然學生在日記中說到的話在生活中未必都能做到,但是學生如果能夠長期以往地在日記中進行自我反思、自我約束,規勸、要求自己上進、助人、改過、揚長,相信對學生的品德發展會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古人說:“吾日三省乎吾身”,就是要求人們每天都要拿出一點時間回顧檢討一天來的所作所為。對于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在不斷獲取外界知識的同時,也逐漸學會明辨是非,鍛煉自己的身心,使得孩子弱小的心靈得以不斷茁壯成長;無疑,寫日記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
3.日記加快學生自我完善
朱永新先生在《與日記為伴》中堅信日記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以日記教育為突破口,練筆育人,一定能培養具有完整人格、完整智慧、有個性的創新型人才。”日記能幫助學生練筆作文,更重要的是日記還能塑造學生心靈。在一年的日記教育實踐中,我發現不少同學在每天一記、一得、一思中,加快了對自己心理的完善。
例如,學習成績處于中游的子陽在新學期開始就在日記里寫下自己的學期目標:爭取沖進班級前十。他在每次考試后都會在日記里分析自己的得失,漸漸地,他改掉了粗心的毛病,上課發言越來越積極,書寫越來越工整,也敢于課后詢問老師學習問題,在期末考試中,他如愿以償地考得班級第五的成績,還被評為“五星級學生”。
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他們從懶惰變得勤勞、從自卑變得自信、從孤僻變得開朗,每一篇日記見證著他們的心靈成長,他們在自我對話,與老師對話的過程中,日益開朗和懂事。道德教育的基礎是人對人的理解,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在長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價值觀念和思考問題的取向。筆者想,一個能夠堅持寫日記,并在日記里堅持自省的學生,將來定會是一個精神生活豐富、人格健全的人,而這一本本的日記便是他們給予自己的成長禮物。
二、教師利用日記進行無痕德育的有效策略
1.激發興趣,輕松打開心靈大門
在讓學生寫日記的初期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起學生寫生活日記的興趣,讓他們放下包袱,不把寫日記當做是完成任務,學生才能真正地敞開心扉,在日記中寫出真情實感,展現出真實的心靈世界,這樣也才有助于老師去了解學生真實的面貌,從而達到德育。
面對學生交上來的日記,如果老師不及時批改或隨便寫個“查”應付了事,就會打擊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因此,老師要把批閱日記當做是與孩子們心靈對話的過程,要根據學生所寫的內容,寫上幾句評語,從寫文或做人的角度給予學生一個反饋。例如,對于文筆幽默風趣的,可以夸他是個討人喜歡的開心果;對于觀察細致,描寫精彩的,可以贊嘆他有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對于在日記中傾吐煩惱的,要給予勸慰;對于喜歡在日記里畫畫的,老師也可以畫個小漫畫給他……長期以往,學生也把日記看作是與老師親切溝通的渠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而班主任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采取對應的措施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師生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和諧。
2.捕捉亮點,有效激發出內驅力
教育家周弘說:“不是好孩子被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恰當的表揚能激發學生內心的能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閃光點在開始的時候也許是微弱的、細小的,這也就要求老師能熱誠地去發現學生在為人處世、學習生活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優點和進步,看到優點就表揚,發現長處就扶持,有了進步就鼓勵。學生在老師真誠和適當的表揚、扶持和鼓勵中就會逐漸從自卑消極走向自信自強,積極向前,從而發現自我價值。
當學生贏得棋賽時,筆者寫道:“祝賀你!你真棒啊,我為有你這樣聰明的學生而自豪!”當學生抄了些好句來應付日記時,筆者寫道:“你抄的句子真有哲理,我相信你自己認真寫的話,也能寫出精彩的句子,明天期待看到你的日記!”當學生日記的書寫有進步時,筆者寫道:“你的字越來越好看了,批改你的作業真是一種享受!”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也許各種復雜的因素使他們變得如刺猬般讓人難以接近,但是真誠的關愛與堅持能讓孩子漸漸展現善良可愛的一面,在我們的贊揚聲中,他們也會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從而促進德育的發展。
3.樹立榜樣,營造和諧班級氛圍
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開展寫日記的前段時期,不少孩子都是記流水賬應付了事,這樣的日記無益于孩子的發展。所以,筆者在注重用評語與學生溝通的同時,也注重樹立榜樣,只要有空,筆者就會挑出寫得有趣、有意義的、富有正能量的日記讀給孩子們聽,并大加表揚寫得好的同學。每個月還把優秀的日記選出來粘貼在班級宣傳欄上。長期以往,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表揚,自然也會向優秀的同學學習。而當班級出現問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選讀學生的優秀日記,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用集體的力量去影響個人。例如,筆者班有段時間總是在紀律方面被扣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所欠缺,他們自私自利的現象有所增多。于是,筆者選讀了一篇同學們描寫朗讀比賽的日記。
“我們整齊有力的朗讀,互相配合的默契,讓我們贏得了朗誦比賽的一等獎和優秀組織獎,當時我們是那么團結,我們是奔著共同的目標走上臺的,為了我們班級的榮譽而共同努力,這種感覺真好!比賽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大家都盡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文輝
念完后筆者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從文輝的日記中,我們又再次感受到了朗誦比賽時我們那種團結一致的氛圍,也再次體會當我們眾志成城,一起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喜悅。我希望我們可以繼續像比賽時那樣,每個人都為這個班集體著想和付出努力,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這樣,我們也能再次收獲成功的喜悅。”當天,同學們都在日記中反思近期自己的行為,寫下了班會課后的啟發。這種通過集體正確的思想去影響個人的方法,會使教師的教育工作變得更有實效性,而那些自私、狹隘、丑惡的價值觀也會在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中漸漸被消滅。
4.家校合力,共同關注德育
家庭教育是人的德育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小學生常見的思想和行為問題大多都有來自家庭的因素,比如,父母長輩們的溺愛、家長在家庭教育的不作為、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氣氛不和諧等。所以在與學生積極交流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地與家長溝通,讓他們也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做好家庭教育,消除家庭里容易造成孩子思想和行為問題的因素。
由于家長教育方式的不正確,不少孩子覺得與家長有代溝而都不愿意說出心里話,這時教師則要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把孩子在日記中反映的需求或呈現的問題向家長反映,給予家長教育方法的指導,從而達到教育的共識,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三、結語
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僅是做一個傳授知識的教書匠,還應努力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做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為育人的藝術家。一年的日記教育實踐中,孩子們在日記里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記錄了自己成長的歷程,在記錄中思考,在思考中蛻變,心理逐漸走向平和、成熟。他們在寫日記中學會的自省、自律的精神也會幫助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堅定、更堅強和更勇敢。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朱永新.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朱永新教育演講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方俊.班級日記一心靈的交流 成長的印記[J].課程教育研究,2013.
[5]雷小玲.星星日記,成長之中顯精彩[J].新班主任,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