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飛霞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閱讀教學是人與文之間互動的過程,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領會是教學活動的特點,有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教師對文本的領會溝通、學生間的差異溝通等。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將對話式閱讀教學理論運用到課堂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推廣價值。在現行的部編教材中,“對話式”閱讀教學發揮著領頭羊作用,從培養學生對話意識,創設對話情境,提供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這幾大方面著手,突破傳統教學單向傳輸過程,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改革,使學生在快樂中閱讀,在閱讀中獲得知識。
【關鍵詞】語文對話;閱讀教學;新思路
對話理論明確指出,閱讀在孩子和導學者之間確立了一種互相對話交流的關系,這個過程應是一種愉悅的魚水關系的雙向過程。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解惑的過程。德國的克里伯格認為,所有的教學方式,都會有‘對話的產生,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式,這種互動對話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本質性的體現?!皩υ捠介喿x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平等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展開的,但是現在某些課堂教學,出現了老師課堂反復“提問—應答”的模式,情況不容忽視。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對話式閱讀教學呢?這也是當前課改要攻克的難題。為了提高閱讀教學中對話的效率,結合當今教學新理念,筆者覺得,理清、理順閱讀教學中的思路至關重要。
一、培養學生對話意識
新學期講授《草原》第一課時,筆者也給學生充分交流與對話的空間,可是學生就是不多說,效果欠佳。不難想象,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不利于有活力和創意的對話效果產生,所以,培養學生的對話意識很關鍵,必須想盡辦法創造一種“對話意識”,即一種開放的、平等的意識,否則再華麗的辭藻,再優美的句子,也激發不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因此,筆者調整了思路,播放了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歌》,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草原的美景,熱情的人民,然后自由讀印象最深的部分,抓住重點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草原的遼闊壯美以及自己的喜愛之情。意料之外,學生的話匣子一經打開,滔滔不絕,他們能結合自己的理解,發表著不同的感受。整節課,筆者耐心地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對話中了解到草原的迷人景色,蒙古人民的深情好客,從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河山,維護民族和諧團結的思想感情。
二、創設對話情境
閱讀教學是一個師生不?;拥倪^程。有意識創設利于對話互動的情境,講究對話的方式方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最佳途徑。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教學動態,從聆聽開始,積極地點撥與進行深刻反思,營造豐富多彩的對話情境,激發他們對話的渴望和熱情。
針對現行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年齡感知,筆者發揮平臺網絡優勢,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積極創設對話情景,引導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實際生活理解課文。如,學到《草原》“盛情款待”這個環節時,筆者精心設計了(1)干部祝酒時可能說:“? ? ? ? ? ? ? ? ? ? ”;我們回敬時可能說:“? ? ? ? ? ? ? ? ? ? ? ?”。(2)老翁祝酒時可能說:“? ? ? ? ? ? ? ? ? ? ? ?”;我們回敬時可能說:“? ? ? ? ? ? ? ? ? ? ?”。問題一出示,學生都踴躍參與,熱情不斷高漲,在閱讀對話訓練中深刻體會到蒙古同胞的盛情,體會到“蒙漢情深”。
三、提供學生充分的閱讀與思考時間
課程改革之前,筆者發現,學生不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對話,與教師過度嚴格控制課堂有關。由于教學知識點多,教師特別擔心題外因素影響計劃課程的教學進度,于是緊緊圍繞本課時的教學目的,固定問題,讓學生快速作答,甚至給出標準答案。為了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教師排斥與本節教學內容關系不大的提問和答案,一些與本節教學任務有關但難度大、費時間的問題更是置之不理。在這種氣氛下,學生也是被動提問,被動發言。長此以往,他們就逐漸失去好奇心,失去質疑問難的能力。課程改革后,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教師心里清楚,應該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多一些合作包容的體驗,讓學生成為教學全過程的主體。筆者特別鼓勵學生要有自己閱讀的一套方法,鼓勵閱讀中保留想法,善于發現、采納好的建議。
如,教學《草原》一文,課后習題要求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開始時,學生腦筋有點轉不過來,生搬硬套字面翻譯。于是,筆者讓他們借助插圖理解,再思考:蒙漢情深具體表現在那幾個方面?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體會到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一碧千里,風吹草低,舉目四望都是詩,讓人意猶未盡,體現了蒙漢一家親。最后,學生自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雖然閱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小插曲,但給予學生充足的對話時間,提供展示發揮的平臺,最終達到了教與學雙贏。
四、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書中的世界,帶著欣賞的眼光,細細品讀、細細感悟。教師教學的小智慧、熱情、細心,都會潛移默化影響他們,讓他們愛上閱讀,快樂閱讀。他們也樂于把自己閱讀的點點滴滴與老師分享。在教學《草原》第1段,筆者采取激將法:“第1段寫景優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戰,用自己的語言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景重新進行描述?”一個問題輕輕松松把學生的胃口吊起來,他們盡情描繪,筆者不斷豎起大拇指,他們的信心提高了。緊接著,筆者又引導他們理解作者驚嘆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覺得舒服?一環緊扣一環,引導學生分層次突破學習重難點,幫助他們體會作者驚嘆的是大草原的美,舒服也因為它的美。情由景生,筆者不忘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果你現在就在草原,你將怎樣抒發你此時的心情?再次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
綜上所述,對話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新理念,不僅悄悄地走進我們的課堂,改變了老師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更使課堂閱讀教學發生質的變化,它培養了學生動腦、動口的能力,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是通往語文高效課堂途徑之一。理清、理順教學思路,課堂閱讀教學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對話閱讀譜成我們課堂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陳旭遠.引領新課程叢書[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
[3]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