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指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虛擬的運行網絡,為人們收集信息、查找信息以及互動交流提供便利。而在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背景下,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貿易交流的優勢。尤其是對于保鮮時間較短的農產品來說,將互聯網的應用優勢與農產品流通問題結合起來,可以為農產品的銷售工作提供嶄新的運作模式,以此來確保農業種植人員的經濟效益。基于此,本文就對“互聯網+農產品流通”運作模式的發展前景,以及目前實際流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積極研究有效創新運作模式的可行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流通;運作模式;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93.0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15-0142-02
Innovation of Operation Mode of “Internet Plu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ZHANG Lu
(Heihe University,Heihe? 164300,China)
Abstract:Internet refers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a virtual operating network,to facilitate people to collect information,find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ve ex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people are also beginning to realiz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trade exchanges. Especiall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short shelf-life,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with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provide a brand-new mode of operation for the s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so as to ensur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growers.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internet plus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mode,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circulation work,and actively studies the feasible ways of effec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ode.
Keywords:internet plus;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operation mode;information management
0? 引? 言
目前,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和質量的問題一直是農業種植人員比較關心的重點問題。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雖然互聯網技術得到了推廣,但是仍然有許多農民無法掌握相應的操作方法,且我國的物流運行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這些都制約了農產品流通工作的創新發展,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 分析互聯網與農產品流通相結合的發展前景
如何保證經濟的穩步發展一直是國家思考的主要問題,只有結合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拓寬貿易渠道,才能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地位。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其為貿易交流活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而農業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農業生產種植的基地遍布我國的各個省市,為人們提供著健康、新鮮的食材。而食材的新鮮度問題就取決于運輸到市場的速度,對于傳統的物流運輸行業來說,農產品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保鮮、冷藏等問題上要求比較高。
同時,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互聯網+農產品”的運作模式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開始選擇網購農產品的方式,希望直接從源產地獲得綠色食品。這就促使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速度加快,近兩年,平均每天都有一家農產品電商成立?!盎ヂ摼W+物流”是個新思路,因此,農產品物流企業應用互聯網面廣、開放、互聯互通的特點,縮短流通環節,加強時效管理,可以解決分散消費的問題。
2? 現階段農產品流通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實際的農產品物流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導致“互聯網+農產品流通”運作模式無法順利開展,而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
2.1? 運輸時間長
傳統的物流為了節省經濟成本,通常所使用的運輸方式都是以貨車為主,走公路路線在各地之間進行運輸。因此,如果是跨省物流,最少也需要三天時間才能將農產品運輸到商販手中,然后商販再販賣給消費者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過程當中就會造成農產品的損耗,質量也會下降。而由于產品特殊,當地可能無法生產,所以相應的售賣價格反而有所提升,這就容易影響消費者的滿意度。
2.2? 基礎設施不健全
在農產品的流通過程中,還涉及對農產品的冷藏存儲問題,通常情況下,物流產業都會建立相應的工作基地,先將成熟的農產品集中存放起來,然后在收到相應的物流訂單時,根據具體內容選取產品進行配送工作,這就涉及對信息化管理體系以及存儲地基礎設施的建立問題。但是目前仍然有許多物流企業存在有信息及物質資源溝通不暢的問題,導致很多農產品信息很難收集和傳遞給有需要的農商和消費者。這主要是由于物流企業在這方面的資金及技術投入不到位,以及我國地理地形的特殊性導致很多農戶居住比較分散。如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就是在目前互聯網技術發展背景下,相關物流工作人員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3? “互聯網+農產品流通”運作方式的實際應用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優勢,農產品流通工作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的產品流通運作方式還存在不足,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有針對性地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優化解決的策略。
3.1? 建立電商平臺
傳統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于人工清點和數據核對工作,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現重復工作或者工作漏洞,導致數據準確性出現問題,比如漏裝或者多裝包裹。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為了解決農產品流通不及時的問題,除了要在線下實體店進行銷售之外,還應當注重于建設相應的電商網絡平臺。申請企業的電商品牌,通過網絡渠道來提高知名度。在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應當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鏈,把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包括農民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連接起來,從而實現對物流各環節的實時跟蹤監控和資源共享。這就要求管理人員能夠掌握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技術,還需要企業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知識技能的培訓工作。
3.2? 產品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關鍵就在于其能夠便捷地收集和整理數據信息,物流企業應當加大資金技術投入,引進相應的計算機軟硬件設備,并結合具體的物流運作流程來建立網絡管理平臺,對各個環節和不同產品進行細化分類。明確標注不同產品在存儲、運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綜合制定農產品流通的合理方案,確保物流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這方面還應當詳細介紹每個產品的產地、總數量、采摘時間以及具體價格。價格的設置需要符合市場管理機制當中對各個產品規定的價格數據,不得故意抬高或降低價格而擾亂市場秩序。這是建立農產品的互聯網管理平臺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同時,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公開,可以讓消費者對價格變化進行監督,及時指出不合理的地方。擴大監管范圍,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這是目前“互聯網+農產品流通”過程中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夠保證農產品流通工作的經濟效益。
3.3? 廣告宣傳與物流合作模式
在互聯網技術的穩步發展狀態下,其在信息傳播方面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受到了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從農產品的生產角度來說,目前許多農業龍頭企業都成立了網絡電商品牌,但是實際的知名度還比較小,大眾對其了解不深,產品銷售量不高。針對這個問題,管理人員就可以通過電子廣告的方式來進行宣傳,也可以利用一些受眾比較信賴的傳統媒體做宣傳,從而有效拓寬產品的銷售市場。然而這在促進農產品快速流通的同時,也給物流運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運行壓力。在這個環節比較有效的解決措施就是建立合作模式,要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農產品的相關配送工作,專業的第三方農產品物流企業有實力提供完整的包裝和科學先進的設備技術。也可以將農產品流通的各個主體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共享合作的“農產品流通生態圈”。多個農產品流通的利益相關者,通過競爭合作、優勝劣汰,實現多主體的共享、共創、共贏、互生、共生。這是目前應用范圍比較廣,且效果較好的一種科學的農產品流通運作模式。
4? 結? 論
在實際開展“互聯網+農產品流通”運作模式的創新工作當中,農業生產企業應當充分結合農產品自身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面向市場宣傳和推廣自身的產品,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并應當積極尋找專業的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保證產品的及時流通。而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應當注重建立健全的網絡管理體系,及時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完成包裝、配送工作,確保農產品能夠及時銷售到消費者手中。在這方面就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和知識技能培訓,并加大資金技術投入,健全物流運輸的基礎設施,包括計算機設備等。為農產品流通運作模式的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滿足大眾對新鮮農產品的購買需求,促進農業產業及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毅恒,烏云,蘭天.精準扶貧視角下“互聯網+”農產品流通問題及對策分析 [J].山西農經,2019,241(1):82+85.
[2] 李美羽,王成敏.“互聯網+”背景下鮮活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優化研究 [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1):102-114.
[3] 齊丹.“互聯網+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優化研究 [J].農業經濟,2019,381(1):139-140.
作者簡介:張璐(1982-),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工商管理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