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靜
中職學校的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發展的關鍵期,如何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自我形象、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今后的職業生涯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音樂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人格素質方面的培養中,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
2009年,教育部、中宣部等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中指出:中職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未來產業大軍的重要來源。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目前,我國在校中職學生已達到2000多萬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畢業后將直接跨進社會,步入職業生涯。中職生的年齡一般在14~18歲,生理、心理都處在一個迅速發展、不斷變化的重要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自我意識、個性、人格等形成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時期的中職生,其心理還不成熟,若不加以教育和引導,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會嚴重地影響其自身的發展。列寧認為“音樂是對人們進行教育的有力的工具。”音樂通過聲音塑造藝術形象,通過藝術形象去影響人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心靈,陶冶情操。不僅有悅耳的感官享受,還能獲得自然美、社會美和科學美等審美享受。音樂是心靈的藝術,音樂的價值在于使心靈達到和諧狀態。在音樂教育中,無論是優美的音樂,還是動聽的歌曲,都可以激發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讓心靈得到凈化,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性格、修養等方面受到深刻的影響,向著高尚的道德情操方向發展。對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起到鼓勵、熏陶、凈化、升華的作用,引導他們正確對待人生與理想,從容對待挫折和困難,從而達到提高道德修養的目的。
二、音樂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是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的精神風貌和精神追求。在社會生活日益全球化、網絡化的今天,我國的中職生和其他青少年一樣,也呈現出了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盡相同的、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思想空前活躍,價值觀多元化。他們既有渴望表現個性、獨立的一面,容易做出與家長、老師的要求相悖的事情;又有依賴、從眾的一面,面對紛繁的社會現象及各種誘惑缺乏自我判斷。因此,必須養成和提高分辨美與丑、對與錯的能力,自覺抵制那些丑惡的現象、事物和風氣,推崇美好的事物和高尚的情操,這對于成長中的中職生尤為重要。
音樂教育在人才素質培養中的特殊作用,正是由于它的審美功能。美的音樂,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想象和審美情趣,使學生產生審美的熱情和追求美的動力。柏拉圖認為:“受過真正音樂教育的人,可以敏銳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確的加以厭惡。重視音樂教育,既是體現我國教育改革的精神,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加強音樂教育是中職學校應有的共識。良好的審美能力可以使人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積極的人生目標,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