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必不可少的課程。所以,教師在進行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時需要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要尋求教學優化和提升。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設計語文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到了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內容和難度都會有所提升,這是初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要想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僅僅有這些客觀條件還不夠,教師還需要從教學的角度進行努力。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語文教學方案時不能僅僅從具體的語文知識教學的角度來考慮,還得從學生現階段的實際能力以及希望學生達到的能力、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心里偏向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致力于制定出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的策略,同時還要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研究。
一、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是語文教學優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語文課堂之上,由于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只能挑選適量的內容進行教學。而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發揮的方面很多,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在課外給學生擴展語文學習范圍,或者進行課堂教學的相關延伸,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學到更多或者更深層次的內容。
例如,在進行“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學時,從這篇課文中,學生們可以到作者生活的不易,也可以看到老師對作者的影響。具體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海倫凱勒的不易和沙利文老師的堅持和智慧感到動容,并且在課堂討論中表現得非常積極。鑒于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也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在這篇課文的教學完成之后,我給學生推薦了一些相關作品,比如《懷念恩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等。并且,為了保證學生的課外學習效率,我給了學生一個星期的時間在課余時間閱讀這些內容,一個星期之后我會為此舉辦一個交流會。通過這樣的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都會得到發展。
二、設疑與探究相結合
學生對于自身存在疑惑的問題總是會不自覺地進行探究和思考,因此,教師正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語文教學中將設疑和探究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設立情境、提出問題等方式來讓學生產生疑問,緊接著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通過已知內容和疑問進行探究和思考。如此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時,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完整地閱讀課文,而是用課件給學生展示了主人公在石壁上不上不下的處境,以及他的心理活動。很多學生看到這些的時候,都深深地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還有學生迫切地想知道主人公接下來的選擇是什么,是繼續挑戰自己向上,還是選擇冒險向下?還有學生很想知道主人公最后是否平安?有沒有受傷等等。由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對課文之后的發展產生了許多疑問。鑒于此,我讓學生完整地閱讀課文,自己去尋找答案。有了前面的這些鋪墊,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積極和認真,在看到主人公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下爬的內容時,很多學生都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同時也為主人公能夠安全到達地面而欣喜。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對“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熟練地將設疑與探究結合起來。
三、趣味與細節相結合
趣味與細節相結合可以有效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時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深挖其中符合初中生興趣或者初中生接觸到就會感興趣的細節。將這些細節挑選出來,并運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進而在趣味的驅使下積極地進行語文學習,鍛煉自身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進行“朱自清的《春》 ”的教學時,我利用音樂來增加課堂趣味。具體來說,我給學生播放了兒歌《藍精靈》,這首歌學生在小時候就已經聽過,幾乎是旋律一出來,學生就知道是什么歌。很多學生都笑了,也有很多學生被熟悉歡快的節奏感染,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在音樂結束之后,課堂氛圍徹底活躍起來。鑒于此,我讓學生閱讀課文,看看在山的那邊是否真的有一群藍精靈,如果有,是什么樣的?如果沒有,那在山的那邊,到底有什么?這幾個問題的重點在于山的那邊有什么,僅僅是山嗎?當然不是。學生對于這個細節問題的分析和思考,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善于將趣味性與細節結合起來教學。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是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上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優化和提升,讓學生不僅僅能從語文課堂上學到語文基礎知識,還能獲得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為學生之后學習和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邢麗穎.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8(08):118-119.
[2]柴艷敏.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策略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3.